APP下载

小学德育有效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初探

2021-04-06魏立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

魏立宏

【摘要】开展小学心理辅导工作,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有效开展小学心理辅导工作,应强化老师培训,提高心理辅导知识工作能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助力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丰富工作方法,构建心理辅导多样化平台;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心理辅导效果。

【关键词】心理辅导工作;德育;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小学心理辅导工作倍受教育工作者重视。为此,小学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使学生主观能動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且满足现代教育需求。

一、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而言,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同时又处于小学与初中衔接的关键时期,此时强化心理辅导工作极其有必要。首先,能够充分将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中,老师要改变原有主体地位,将学生主导性突出,由传统灌输式心理辅导慢慢的向主动接收转变,将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增强其自信心。此时心理辅导工作便能够将学生潜在能力挖掘出来,进而激发学生求知欲,缓解其学习方面的紧张、焦虑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其次,满足现代教育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近几年,教育改革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为此在新时代新需求的推动下,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掌握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心理辅导工作中要创新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教育实效性较差。而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能够较好的缓解这一现状,将学生学习主体性突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勇于解决问题,进而将学习瓶颈突破,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优化策略

小学阶段心理辅导作为小学教育工作中的关键节点,同样也是重中之重,为此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强化心理辅导工作师资培训,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采用多样化心理辅导方法,重视实践活动开展,进而提高心理辅导工作实效性。

(一)强化老师培训,提高心理辅导知识工作能力

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老师,为此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中,老师便成为了重要的引导者、实施者,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心理辅导环节,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对每位学生心理特点准确把握,细心了解,在学生遇到心理障碍时,老师能够将自身作用发挥出来,给予其正确引导,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为此强化师资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能够将心理辅导工作效果大幅度提高。而学校需要做的就是给予高度重视,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为老师提供更多参与培训的机会,也可以诚邀心理学专家来校为老师进行专业心理知识讲解,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与借鉴中,使老师心理辅导知识越来越丰富,心理辅导工作的能力逐渐提高。

(二)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助力心理辅导工作开展

在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中,其实也就是交流与沟通的过程,而家长作为学生接触最为亲密的群体,对于学生心理、行为非常了解,为此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但由于很多家长教育理念、方法使用欠妥,无法捕捉到学生真实想法,而此时,老师要和家长配合好,实现双方资源的共享,老师多和家长交流,借助家庭教育资源给予自身心理辅导工作更好的辅助,对学生心理变化及时把握,做到听心、解惑、答疑、助成长。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一些时间来给予孩子陪伴,多沟通,多耐心,多表扬,少指责,少抱怨,少批评,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要积极主动的参与,比如“家长伴我长大”社会实践活动等,一方面可以使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另一方面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使家长有机会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了解,与孩子一起成长。

(三)丰富工作方法,构建心理辅导多样化平台

小学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中,多以谈心为主,此方法并非是唯一的,而老师应该注意到多样化方法的运用,采用各种各样活动开展心理辅导。第一,老师可借助班级大家庭优势,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位学生身上散发的闪光亮,营造良好的氛围,给予其他学生心理辅导。每个学生是独立个体,言行举止都会有所不同,这对于其他学生而言都会有影响,当班级中学生都能够做到严于律己,做人做事讲道德,那么整个班级中的学生便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所以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构建动态化的心理咨询小组,学生可以主动发现自身不足,正视心理问题,能够站在不同层面思考问题,纠正错误行为,以学生带动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步。第二,老师可利用微信、QQ群等社交软件,构建心理辅导平台,为学生心理困惑解答,强化沟通,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心理辅导效果

新时代新教育新要求,小学心理辅导工作同样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比如可采用问卷、面谈等方法对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及时了解,进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使学生在心理辅导实践活动中收获乐趣,无形之中得到心理感触。老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典型案例视频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也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参与社会实践,走出校园,来到消防机构、清洁岗位等,感受社会工作环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验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这些身边的案例、实践活动极易引起学生共鸣与心灵感触,此过程中心理辅导效果也会更佳。

总而言之,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而心理辅导工作便是缓解小学生心理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与渠道。由于小学生年龄以及认知特点的特殊性,在心理辅导工作中需要采用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相符的方法,除了要强化老师心理辅导知识培训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的资源优势,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确保心理辅导工作质量的同时,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树坚.小学德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J].新课程·小学,2019(2):238.

[2]刘建辉.刍谈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J].速读(上旬),2018(8):228.

[3]娄秀雷.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393.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