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学困生转化的方法之我见
2021-04-06张金菊
【摘要】在初中教育理念和教学措施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对“学困生”予以更多的关注。当然由于学校、教师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想真实转化“学困生”,让其达到正常学生水平具有一定难度。于此,本文特在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技能培训及相关文献基础上,探究目前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情况及成因,并在该基础上就其转化途径进行对应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9-0046-02
【本文著录格式】张金菊.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学困生转化的方法之我见[J].课外语文,2021,20(09):46-47.
随着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和知识技能的不断渗透,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教学要求,即理清学困生、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转变教学态度,唤醒其语文学习兴趣,让学困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成因为基点,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填补自身理念空白,以为自身和学生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阶段学困生语文学习情况和成因分析
(一)现状
从语文科目学困生现状可以看出,尽管其人数较少,但由于语文科目的特殊性,如文化素养、人格、精神等,因此对学生拥有深远的影响。而从学困生实际表现可以看出,其在语文课程各个阶段的情况具体如下:首先,在课前阶段,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预习,偏离教师预计方向,甚至一些学困生不知道语文教学课程的进度;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其注意力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和课堂其他同学、课程内容、教师节奏同步,往往需要教师着重提醒,而这不仅影响教师课程进度,甚至还会干扰其他学生学习状态;其三,在课后阶段,由于学困生在课堂几乎没有认真听讲,故而其仅会一些基础题型,遇到稍难题型,其就不会做,进而放弃教师布置的所有课后巩固作业;其四,在课外阶段,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关键阶段,很多教师都会利用课外读本,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由于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意识和教师依从性较低,因此其往往会敷衍了事,没有认真进行,进而错过思维意识和行为塑能的关键时期。
(二)成因
事实上,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诱因不是单一因素,具体而言:首先,来自学生家庭的诱因,目前很多学生家长,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措施偏离了正确方向,固有地认为应“以成绩论英雄”,或没有意识到子女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无法给予学生学习上的科学引导,导致学困生比较多且很难突破。其次,来自社会层面的诱因,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和社会规范同步,导致很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散布在学生周围,如喝酒、吸烟、不健康读物、游戏等,再加上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处于成长阶段,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故而会形成坏的学习观念。其三,来自教师诱因,实际上絕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拥有一定兴趣,但由于教师教育理念、观念、手段等,不符合学生实际成长需求,难以为学生营造其预计的语文学习环境,如游戏化教学、现代技术化语文情境教学及生活化教学等,而这不利于学生对语文课堂和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其四,来自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层面的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学生自身智力因素的影响,如语言理解差、存在识字障碍及记忆差等;另一方面来自学生方法和习惯因素的影响,由于我校地处郊区,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其往往运用错误的方式和习惯进行语文学习,在效果偏低时,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其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途径分析
(一)以情感沟通为基础,唤醒学生语文学习心理
事实上,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是影响其学习语文的关键,它能从内心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正轨,进而让学生拥有更佳自信心,并赋能其语文交流能力,甚至降低对教师的偏见,从而拉近学困生和普通学生及教师和语文课程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首先应重视学生情感建设,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优先定位学困生语文情感阶段,以强化情感建设的效果,如近距离同学困生谈心、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及小学阶段师生相处情况等;其次,依托课程教学和主题教学活动,以学生情感沟通为基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教师的初心,及自己应以怎样的状态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怎样的状态同教师和同学沟通,进而达到在其语文情感中注入活力的目的;其三,教师在同学困生进行情感沟通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如以合理的方式对其表示尊重和关切,以防止激发其叛逆心理,同时还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如畏难情绪、自卑情绪、懒惰情绪,并以合理的方式唤醒其勤奋之心。
例如,可将教材内容进行阶梯式设计,以激活学困生对教学内容的信心。具体:首先,教师依据学困生实情,设计对应的练习题和课程问题;其次,为提升学困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应特定或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其就问题进行回答;其三,对应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肯定其中独特和正确之处,并评价其思考答案的正确与否,然后依据正确思路对其答案进行增补或改变。以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引导破除学困生课堂参与的壁垒,提升其课程参与度,激活其语文兴趣;另一方面还能重构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让其在进步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
(二)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
语文学困生大多潜意识里以开心为第一位,不是很乐意动脑筋,当他们认为课堂生动有趣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地回答问题,从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只可惜热情持续时间不长,刚学懂了一个知识点就安于小成;一遇到知识的难点就气馁,一有困难就作罢。如果遇到比听课轻松有趣的事情,他们容易被吸引,需要外界的监督。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在教学形式上通过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去培养学困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让他们以完成基本内容的作业为原则,尽量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和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针对一些学困生因学习掉队受到冷落而意志消沉的情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开小灶”,做个别辅导,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由过去的“弃儿”变成了现在的“宠儿”。这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后劲的有效手段,许多学困生因此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总之,良好的学习情感会促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的转变。因此,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
(三)引导学生形成良性语文学习习惯
从学困生实际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其在语文学习上几乎都没有正确和可持续的习惯,如课前怎样预习、课中怎样融入和听讲、课后怎样复习以及如何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提升课堂听讲效果等,这些维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甚至可能其唯一的正确习惯就是按时上课,这些对学生正确的语文观念形成十分不利。
因此,教师应采取对应措施进行纠正:首先,在课前预习环节,学困生不愿意复习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偏离其兴趣爱好、不符合其口味、浪费其所谓娱乐时间,于此教师应依据学生成长情况和个性特征,布置多元化预习任务,并让预习游戏化、可视化,让学生看到预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布置对应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优化学困生的预习习惯;其次,在课中教学环节,教师应依据学困生预习内容,设置对应的课堂问题,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积累和阅读方面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习惯,对于前者而言教师应在课堂中穿插累积方法,如名言警句、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及字形字音等,对于后者而言,教师应在课中或课后,为学生营造阅读环境,如课上让学生推荐喜爱的篇目,并说明原因。或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就“阅读空间”的内容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恰当地融入一些有益于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应监控学生质量,如引导其写心得体会、述说文章情感等,以让学困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近距离感知作者的情感和文字符号魅力,进而在提升其语文素养的同时,优化其语文阅读和累积习惯;其三,在课后阶段,教师在课堂应充分掌握学困生的学习进度,并依据这个进度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以在降低其难度的同时,提升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还应建立对应评价体系,对学困生的课中、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价,以精准定位学困生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学困生习惯转变提供真实有效的措施。
三、结语
综上,在當前教育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学困生的转化。要在教学过程中,完善自身教学技能的不足,并以学困生为角度,优化自身教学理念和措施,拉近师生距离,以为学困生营造良性学习环境,以真实达到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静.“让速不让道”——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适合、公平的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6).
[2]朱建云.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2).
[3]王堪珠.用心为学困生撑起一片蓝天——谈谈转化初中学困生的方法[J].青春岁月,2020(5).
[4]刘建华.浅谈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的途径[J].语文课内外,2020(12).
[5]陈兴.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措施[J].东西南北:教育,2020(12).
作者简介:张金菊,女,1977年生,青海西宁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