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反思

2021-04-06赵文静

课外语文·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三国演义

【摘要】名著阅读导读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打破与名著的隔阂。我通过《三国演义》导读课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读名著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本节课教会了学生多角度解读曹操的形象。

【关键词】经典情节;曹操形象;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9-0015-02

【本文著录格式】赵文静.《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反思[J].课外语文,2021,20(09):15-16.

名著阅读课,一直以来都很难推进,我尝试着为推进名著阅读教学寻找有效的方法。本节《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从看目录梳理情节,圈点批注分析曹操的形象,进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同学们拿到一本名著后读什么、如何去读。从教学过程看,我这节课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落实到位。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本节课,我把分析曹操的形象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从学生最拿手的解读小说的方法入手、结合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情节分析人物。这就消除了同学们与名著的隔阂,提高了其阅读兴趣。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人物,涉及其形象的章节很多,为了方便学生预习,我把最能表现曹操性格特点的段落整理在一起,方便学生对比阅读、分析人物形象。这就保證了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和丰富性,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循序渐进。我先对比并分析名著阅读改变的现状,引到最吸引人的情节,再过渡到重点多角度赏析人物的形象,最后教授解读主题的方法。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比如:思维导图、知识树、思维泡、思维绳、漫画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逐步研读文本。教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使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学的成果,提升了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读名著的能力。

最后,注重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名著阅读面临的现状是升学考试的压力让师生重视考分甚于重视“涵养性情”;浅阅读盛行,“快餐名著”风行一时,放眼书店,各种所谓的无障碍阅读版本琳琅满目,学生也乐意买这样的“快餐名著”,试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多部名著的重点内容了然于胸。这样的现状导致名著阅读很难推进,要扭转现状,必须给学生良好的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作“圈点批注”,对比阅读、多角度解读人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着具体的任务去预习、圈点批注自己的见解、交流探讨后写好总结笔记,使名著阅读有效地推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研读文本不够深入。曹操的形象丰富多彩,我们只读了前四十回,对曹操的某些性格特点,解读得不够全面、深入。例如:他的“爱才、惜才”可以通过不同的段落来分析。同学们只关注了他对关羽的爱才,而忽视了他对荀彧、司马懿、陈宫等人才的重视。

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称之为乱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陈寿则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辛弃疾作词赞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易中天教授称曹操为“可爱的奸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全书人物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他是具有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眼神中透露出无限的深沉算计;有着潇洒自然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文学家气息;更有霸道自信的枭雄的气质“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他疑心病重,却用人不疑,让人捉摸不透,真是既有奸雄的气质,又有英雄的胸襟,是一个全才式的杰出人物,世间罕有。

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由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决定的,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才能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才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从书中描写来看,曹操自己对此评价很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奸雄”一词,多角度赏析曹操形象。

本节课选择的描写曹操的段落,大多表现了他“奸”的性格,其“雄”的特点的赏析,应该补充一些背景材料。按照曹操的出身,他可以富有安逸地过完一生,可他偏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讨厌自己的出身,想方设法体现自己的“忠义”抱负是和时代合拍的,所以他想为动乱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曹操刺杀过祸乱朝政的宦官张让,棒杀违法乱纪的“十常侍”骞硕的叔父;黄巾之乱时,作为骑都尉,率军征讨颍川黄巾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曹操从政之初,就开始推行屯田,这对当时社会恢复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另外,曹操还兴修水利、大搞社会生产,极大地恢复了当时颓废的社会生产,为百姓造了福利。这也是曹操受到北方百姓拥戴的一个重要原因。曹操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平定了北方,结束了中原十数年的战乱,官渡之战体现了他的政治家的特点。这些背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解读曹操的形象。

对于曹操的“奸”,抓住他的口号“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引导学生分析其“奸诈”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解读。结合经典的情节“误杀吕伯奢一家”,解读曹操的残忍狡诈时,应归根到他性格最大的弊端“多疑”。曹操的“多疑”是一种可怕的、极端的、罪恶的多疑。曹操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之所以变成一个残忍的小人,原因是由他心理毛病——多疑引发了他灵魂中最黑暗的东西,就是极恶、极丑、极耻,人性中丑恶的一面,通过曹操这个艺术形象展现出来了。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讨曹操“奸雄”形象塑造的目的时,这是一个难点,可抓住“演”来帮助学生理解,演绎的历史,存在虚构,人物形象的塑造服从于时代的要求。《三国演义》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社会、民族矛盾尖锐,非常讲究汉族正统观念,因此蜀汉正统地位成为其强调的关键,而正统观念中的忠义之道成为作者倡导的主题。

二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到位。我对学生的答案引导得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例如:学生在解读“煮酒论英雄”的情节时,对于曹操为什么给刘备讲“望梅止渴”的故事,二人各怀心事,但又装作畅谈天下的形象,赏析得不够深。此情节也可看出刘备学会了曹操“孟德献刀”的镇定与机智,可以把二者对比,更深入地赏析曹操的形象。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应是思维的碰撞,而不是简单的问答。带领学生阅读名著,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一本书。我们语文教师要利用文本立德树人,对书中不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学生敢于用批判性思维理性看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怎样在初中学段发挥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应有的价值,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语文阅读教学理想效果的达成需要授课教师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慕,唤醒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表达心得的需求,更需要适时增添阅读反思和批判的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可见,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一本书多么重要且必要。

三是展示的方式应该有计划并多样化。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课上展示的机会。学生利用假期、周末阅读(形成批注)——《三国演义》整理出重要情节60个(每班一个助手,老师学生同商量)——学生选课讲读(陆续一周时间准备课件)——课上10分钟展示(教师随时点评,其他同学补充)。可采用理科生的“思维导图”模式、文科生的“演”与“讲”、评书杂谈等方式。我们学校倡导的课堂模式是“导、学、讲、练、测”,这一模式完全可以展示名著阅读。展示流程和内容为故事背景(注意上下情节的连贯)、本情节设计的人物(简介)、故事情节概况(注意从面上概括)、经典段落分析(人物赏析、环境描写、修辞写法等)(注意从点上细读)、中考试题链接(按照中考的题型出题测试)。读名著的感受要跟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更受益。

导读课结束了,名著阅读的种子是否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希望同学们品“三国”盛宴,从名著中获得智慧,讲述英雄故事,在思辨中丰富自己的阅读发现、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形象……当阅读与运用相撞,最美的火花就会绽放。而作为教师的我,只要搭建平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能欣赏精彩。

一节课知道了不足,才能更好地进步。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我会继续跟学生一起阅读,为推进名著阅读出一份力,更为了引导学生从阅读名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名著阅读之路纵使阻且长,阻且跻,或溯洄,或溯游,经典之路从没有捷径 ,面对“名著”这份大礼,我们秉持着信念“为之无倦,行之以终”。

附    注

德州市教育科學规划课题“课前展示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批准号2019DZYB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文静,女,1985年生,河南清丰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O2O 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