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研究
2021-04-06刘金凤
刘金凤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增的课程,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核心素养;小学教育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育部从2016年开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2014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为此,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的教学研究在我国教育界各学科各学段蓬勃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新增课程引起了众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围绕课堂教学环节展开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围绕作业所展开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升。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教育质量达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建立家长与子女,及与学校的沟通。学生在校时间多以课堂学习为主,而道德与法治所强调的“德育”和“法治”的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全时段、全方位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有助于在学生心中根植道德与法治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按册、单元、课逐次精细的原则编写,课程的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一是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从小懂得尊老爱幼,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文明礼貌,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可以从容应对日常社会生活的个体。在“风俗在我们身边”中,红鸡蛋报喜,满月剃胎发,都寄托了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祝寿的礼节和寿宴也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二是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出发,循序渐进地树立法治观念,让学生了解基础的行为规则以及法律常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树立国家意识、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公民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等。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号令”“别伤着自己”等内容时,激发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远离各种危险,遵从各种正确的行为准则。
三是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四个自信”,努力学习,努力奋斗,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在教学“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时,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辉煌,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培养创新能力。
四是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教材选文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在学生心中播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种子,使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学会关心身边的动植物,珍惜大自然赋予的一切。例如在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中,了解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将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师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窗口,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续。爱因斯坦曾说过:“你忘记了曾学过的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个“教育”指的就是生存的能力,是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作业观已经无法适应新的以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素养观念和发展的作业观,布置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的有效作业,使作业成为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因此,研究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具有重要意义。有效作业的设计应符合提高学习兴趣、开拓学科视野、提升核心能力、巩固课程知识等目的。
1.丰富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国外有研究者认为家庭作业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种独立观察、动手实践的活动,例如“吃饭有讲究”,孩子练习饭前洗手讲卫生,饭中规矩守礼仪;2)书面作业,指的是客观性的测试,包括随笔、日记、论文等;3)口头作业,指生活中的沟通交流;4)表演类型的作业。例如“欢欢喜喜庆国庆”,学生通过讲英雄故事,感悟到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道德培养和法治观念的培育,对于各学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明确目的,提高综合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围绕课程素养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小学低年级以认知为主要目的,中高年级以实践为主要目的。以规则教育为例,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自己熟悉的生活场域和事件会让他们有更多的认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努力搭建文本与生活的桥梁,例如引导学生记录,记录不同场景下的规则,通过分享和互相点评使学生的规则意识逐步具体化。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认识规则的基础上,如何遵守规则,劝导他人遵守规则成为生活中必要的一课。可以以情景剧作为作业,设计不同主题,组织学生演练,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各种规则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规则意识。
3.拓宽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应与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有效融合。作业可以呈现体系化、多元化的特色。在教学“我认识了您”后,让学生课后通过欣赏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加深與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有些作业还可以设计为通过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享。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应围绕课程核心素养展开,通过丰富有效的作业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综合能力,最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17-18.
[2]胡婕.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128-129.
[3]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