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路上的“中国故事”
——观现代戏《忘忧草》有感

2021-04-06

戏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云州大同市黄花

李 峰

近日,由大同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儿剧种保护传习中心编创、排演的现代戏《忘忧草》亮相舞台。该剧以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有机黄花产业基地发展历程为蓝本,以振兴黄花产业为主线,从“黄花书记”张凤云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张凤云克服千难万险,带领村民实现“黄花致富”的动人故事,深情歌颂了共产党员为国为民的宏大情怀。剧目上演后,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但在好评之后,细细思之,我们不禁要问,《忘忧草》到底好在哪?为什么能够如此吸引观众的眼球?窃以为,《忘忧草》剧作最起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题材好。题材是文艺作品用以构筑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的具体生活材料,这组生活材料要具有充分的典型性,要能够体现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这是“好故事”的基本要求。

黄花,又名忘忧草、萱草、金针菜,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自古就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诗句。黄花耐贫瘠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平地和山坡均可栽培,间作范围广。

大同市种植黄花,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北魏时,大同地区就开始种植“萱草”。“萱、谖,忘也”,萱草俗称“忘忧草”,这是“忘忧草”的最早得名,其主要生长地域为“朔北方也。”从明朝开始,大同市云州区就成为高品质黄花菜的优势产区,享有“黄花之乡”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号召人们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75年,云州区被确定为山西省黄花生产基地;1983年,大同黄花被评为山西知名产品,最受欢迎的农副产品;2002年,经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审核,大同黄花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1年,云州区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2018年,云州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入国家黄花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大同市黄花产业发展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做优做强黄花产业,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黄花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9年,大同黄花入选全国第二批产业扶贫典型范例,被列入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作出“保护好、发展好黄花产业”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推动了大同市黄花产业的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大同市平城区已成为首个国家级黄花种植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全区种植黄花总面积达到16万亩,形成2个万亩黄花片区,3个万亩乡镇,18个黄花专业村,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3600多元,3.1万贫困人口因此脱贫。黄花真正成了全区人民的致富花、幸福花,大同市的市花。

剧作《忘忧草》正是以此为背景,以黄花专业村唐家堡村为蓝本,真正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集中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人民心声,因此其选材具有了高度的典型性和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其次,主题好。主题是文艺作品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它在题材的基础上产生,但又区别于题材,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文艺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忘忧草》的主题就是主人公张凤云的一个梦,一个带领村民团结致富,让大同黄花走向全国的梦。而这个梦想的起源是以胡玉山为代表的老一代农民多年种植黄花的经验总结,虽然屡种屡败,但坚持屡败屡种。这体现出大同人民的一种奋斗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气质。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这一庄严使命传给了下一代农民张凤云。

带着恩人的殷殷嘱托,张凤云将种植黄花、带领村民致富的梦想深深地刻在心上。长大后,响应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好政策,张凤云凭着自己的一股不屈干劲,办起了养殖场,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成为优秀农民企业家。恰逢此时,她又临危受命,当上了唐家堡村的党支部书记。梦想就在眼前,但实现梦想的道路却异常艰难、曲折。

作为一名党员,村党支部书记,张凤云面临的是这样一个烂摊子:村民多年种植黄花,但产量不高,销路不畅,积极性欠缺,用村民自己的话说,就是“黄花虽好难见效,想要收益等三年。不仅经济见效晚,种植管理难上难。既怕缺水天气旱,又恐发叶虫害缠。既怕采摘花期短,又恐阴涝晒不干。辛苦三年白流汗,一着不慎输满盘。以往教训心头颤,黄花种植不能干。”面对困境,张凤云迎难而上,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办起了黄花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黄花四百亩。

困难和挫折接踵而至。先是村里以胡赖、三财、四喜为代表的几个懒汉为了多拿土地流转资金,拔了黄花苗,改种玉米;再是夏季土地干旱,黄花苗面临集体性枯死;还有连着阴雨天,黄花遭逢采摘还是不采摘的麻烦,“采摘,晾晒不干价打折;不采摘,这金针开花一毛不值。”为了解决问题,张凤云自掏腰包给村里打井,又准备变卖奶牛场建冷库,但这次却遭致丈夫刘万能的坚决反对,甚至提出离婚。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把张凤云逼入了绝境。

为了给黄花寻找出路,她苦思冥想,夜不能寐。此时,一个响亮的名字在她心头想起——共产党员。是的,我是共产党员,这是张凤云的最后坚守。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就应该为群众排忧解难,甘当百姓的保护伞;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就应该甘于奉献,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先;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就应该作先锋模范,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行员。“带领村民致富,让大同黄花走向全国”,作为小女孩的儿时梦想,变成了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凤云的初心和使命。正是这种初心和使命,促使她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冷库建起来了,村民富裕了,梦想实现了,黄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忘忧草”。

最后,角度好。角度是观察、分析、描绘、刻画事物的切入点。如果说题材和主题都是文艺作品的内容,是故事的话,那么角度就是讲故事的方法。故事定了,讲故事的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此,剧作《忘忧草》采取的是一种由小到大、见微知著的叙述方法。伴随着云州区黄花种植事业的发展,凸显的是唐家堡村民的集体成长——老主任胡正峰的成长,以刘万能为代表的个体工商户的成长,胡赖、三财、四喜等懒汉的成长,以及共产党员张凤云的成长。这里,最主要的、起关键作用的是张凤云的成长。

作为一名党员,张凤云是唐家堡村的致富带头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率先成长起来,然后顺理成章地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书记,她不仅要自己成长,而且要带领全体村民一起成长。集体的成长往往比个体成长更艰难、更痛苦,这里交织着亲情、友情、爱情,家庭、村委以及全体村民力量的博弈和抗衡,这些围绕着黄花的种植在唐家堡村展开,而矛盾的焦点就是张凤云。剧作通过张凤云的临危受命、大面积种植黄花到克服重重困难、打造黄花产业链、引导唐家堡村民集体致富的过程,再现了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成长历程和大同市黄花产业基地发展的艰难旅程。这一过程正是中国式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忘忧草》的故事也成为中国脱贫攻坚路上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任务。”剧作《忘忧草》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关切,具有恒久生命力,因此也就完全能称得上是一部“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云州大同市黄花
大同云州区 喜收“致富花”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云州区唐家堡村 致富黄花分外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大同市云州区: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检查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