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2021-04-06胡营杰孙凤平

光明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蒙脱石脾胃证候

胡营杰 孙凤平 韩 雪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随着腹泻病情加重,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诱发脱水、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肠道黏膜保护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中具有一定效果,药物吸附在胃壁和肠壁上,具有收敛、止泻等功效。中医认为,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机之一,中医捏脊外治可健脾和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2]。对此,本研究将对近年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腹泻患儿应用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平均(6.77±1.95)岁;病程3~10 d,平均(6.64±1.62)d;腹泻次数4~8次/d,平均(6.25±0.86)次/d。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3岁,平均(6.83±1.97)岁;病程2~9 d,平均(6.56±1.78)d;腹泻次数5~8次/d,平均(6.31±0.78)次/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符合《禇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的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中医辨证为脾虚泄泻。2组患儿均为急性腹泻,粪便常规白细胞计数<10个HP。

1.3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合并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等严重腹泻并发症,局部皮肤破溃、皮肤炎症等不宜进行捏脊治疗者,过敏性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免疫缺陷性腹泻,慢性或迁延性腹泻,因严重哭闹而不配合治疗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2组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治疗(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263,规格:每袋含蒙脱石3 g),给药方法:6~12个月,1 g/次,3次/d;1~2岁,2 g/次,3次/d;2岁以上,3 g/次,3次/d。将本品倒入50 ml温开水,充分摇匀后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捏脊疗法治疗,具体操作:协助患儿俯卧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清洁消毒后,施术者沿脊柱两侧,两手拇指桡侧缘抵住龟尾穴处皮肤,食指和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捏皮肤,提拿高度为1~2 cm,采用推捏捻放提等手法,沿督脉向大椎穴方向捏脊,重点捏提大肠俞、胃俞、脾俞等背部各俞穴,捏脊25~30 s/次,如此反复提捏5 min。2组均连续治疗5 d。

1.4.2 观察指标①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的相关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其中治愈:治疗5 d内,大便次数及性状转归正常,发热等全身伴随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好转:治疗5 d后,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1/2及以下,大便性状好转,伴随症状改善,饮食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无效:治疗5 d后仍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需更改治疗方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记录2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好转时间、止泻时间。③记录2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小儿腹泻的中医证候积分[4],主症为大便性状、大便次数,次症为食欲减退、神疲体乏、食后腹胀,主症按正常、轻、中、重分别计分为0、1、3、5分,次症按正常、轻、中、重分别计分为0、1、2、3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康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康复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康复情况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得以不同程度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发病病因较为复杂,并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与患儿自身胃肠功能不全、喂养不当、温度改变及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若患儿腹泻过于频繁,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若未合理控制疾病,可形成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使病情反复发生,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鉴于小儿腹泻病因病机复杂,临床应及早控制病原体,解除相关风险因素,以缩短大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缓解腹泻病情[5]。

蒙脱石散是一种肠黏膜保护剂,具有极强的固定和吸附作用,可有效吸附大肠埃希菌、金葡菌、轮状病毒等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还可覆盖胃肠道黏膜,与黏膜上的黏液糖蛋白结合,以提高黏液内聚力,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和对攻击因子的防御能力,达到肠黏膜保护作用;此外,蒙脱石散不吸收入血,可随着肠道蠕动排出体外,治疗安全性较好[6]。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属于“泄泻”“痢疾”等范畴,多因小儿脏腑娇嫩,阳气未充,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寒温失调、外感六邪,常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使脾运化水湿功能发生障碍,饮食入胃后不能受盛水谷,精微不布,肠道清浊不分,而引起腹泻之症[7]。鉴于该病脾虚湿盛,中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病机,临床应以调节脾胃、升降气机、化湿止泻为治疗原则。中医典籍《解儿难》中提到,对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经中医捏脊可调理阴阳,补脾健胃,使脾升胃降,阴平阳秘。本研究遵循中医典籍,对小儿腹泻辅以中医捏脊疗法治疗,从龟尾穴开始,沿督脉向大椎穴方向捏脊,直接操作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其上有诸多背俞穴分布,以通督脉、膀胱经经气,可促使阴阳协调,平衡脏腑功能,同时根据小儿脾虚泄泻病情,重点捏提胃俞、脾俞等俞穴,以调理肠胃,温阳补中,健脾化湿,固肠止泻,使大便收敛,升清降浊[8]。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脊柱是脑和脊髓到达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通路,且沿脊柱各腧穴的分布与脊神经节段分布大约一致,经捏脊治疗可对机体体表实施手法机械刺激,并直接作用于脊神经节段,同时通过节段反射和轴突反射用于植物神经脊髓节段,促使下丘脑释放和分泌各种激素,改善植物神经和大脑皮层活动,还可产生诸多生理、生物化学、神经体液等方面变化,以增强脏腑功能,促使人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趋于正常,消除机体病理变化[9];同时,在对患儿捏脊时重点提捏胃俞、脾俞等俞穴,可进一步调节脾胃及肠道功能,增加胃肠蠕动,改善胃动力学障碍,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且对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增强机体酶的活力、改善木糖吸收率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以此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蒙脱石散与捏脊联合治疗小儿腹泻能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有利于减少排便频率,缩短康复时间,且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中医捏脊疗法联合治疗小儿腹泻中,经不同治疗作用机制,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并可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猜你喜欢

蒙脱石脾胃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草酸对蒙脱石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