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2021-04-04张辉
张 辉
(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安徽 合肥 230000)
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工作中,病虫害防治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是维护园林绿化植物成活率与生长健康水平的必要手段。从这一角度来看,想要实现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工作的升级,就必须要保证病虫害防治的高效率与高质量,以“预防第一”为原则实施病虫害防控,并在发生病虫害问题后第一时间落实针对性处理。
1 园林工程病虫害的特点
1.1 病虫害类型呈多样性
在当前的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出于对提升园林景观丰富性、观赏性的考量,普遍会在其中引入多样性的植物,包括本地植物以及外来植物。基于这样的情况,虽然园林整体的景观得到更好构建,但是由于外来植物生长条件的改变,极容易导致多种病虫害问题的发生,这种新型病虫害不仅会影响外来植物的生长情况,还会对本地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威胁,促使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明显上升。
1.2 危害性强
园林绿化普遍使用移植的方式将多种植物从原有生长环境中转移至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内,由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培植,促使其可以在城市园林施工地点健康生长。而对于城市园林而言,其环境存在着较高的复杂程度,土壤成分、生长环境、有害气体等均会对园林植物的生长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而由于移植的植物原有生长环境发生改变,其抵御城市环境影响的能力偏低,抗病能力并不理想,因此经过移植后极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出现生长情况不理想、存活率下降的问题。
1.3 防治难度大
结合前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城市园林环境复杂程度较高,园林内的植物想要在此环境中生存,就必须要抵御这些环境复杂因素的影响,而现实就是当生长环境条件骤然改变时,植物会表现出难以有效抵御病虫害的现象,致使城市园林的病虫害控制难度增高。为了规避病虫害在城市园林内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必须要落实及时性防治。
2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防治监管不到位
对于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而言,其需要投入的时间、资金等相对较多,且工作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繁琐性,因此难免在实际的监管与防治工作中出现漏洞。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城市并没有生成、推行完善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监管体系,未定期对城市内的所有园林绿化植物展开病虫害监测,从而引发相对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不仅错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还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另外,伴随着城市园林建设数量、规模的不断增大,对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但是现有专业人才总量并不充足,也阻碍着病虫害防治监管工作的高质量展开。
2.2 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也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运输植物的过程中,受到检疫人员数量不足、检疫设备短缺的影响,难以在运输过程中对待移植入城市园林内的植物实施检疫。基于这样的情况,病虫害极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传播,从而导致植物成活率下降,增加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与实际工作量。
3 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管护中的应用
3.1 种苗的选择
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就需要选取更为合适的植物种苗,除了要考量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之外,还要关注植物的抗病能力以及是否出存在病虫害,严禁在城市园林内移植入存在病虫害的植物。在选择移植树木等植物的过程中,要求尽可能选取根系完好、本体健壮的植物,实现对其感染病虫害概率的控制,保证其具备更好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如果发现种苗存在病虫害,必须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防治处理,如使用化学药剂查杀,并在病虫害问题全面消除的条件下移植入城市园林内。若是所移植的种苗极容易感染病虫害,应当在移植前实施前期处理。例如,使用氧化乐果500倍液浸泡桂花树苗,持续时间为5~10 min,然后再移植入城市园林内。
3.2 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
为了确保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前实施精准预防、在病虫害发生第一时间落实高效处理,需要在园林绿化管护工作中引入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在此过程中,应当在城市园林内建立并推行病虫害周报告制度,组成专业测报队伍,定期对城市园林绿地展开巡查监测,准确把握病虫发生趋势[1]。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病虫害现象,特别是检疫性病虫害,必须要及时上报,并立即组织防治。针对检疫性病虫害,如美国白蛾等,应当针对性制定出专项防治方案,并及时展开重点防治、综合防治。工作中,可以设定月度为单位,对园林绿地病虫害监测情况展开综合性汇总分析,发布病虫害防治专报,预测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方法和对策。
另外,在病虫害的高发期,如早春时期,应当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园林内调研,进一步掌握园林植物的返青现状与病虫害越冬等第一手资料,为今后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3 采用绿色防治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管护的日常工作中,应当尽可能引入绿色防治技术,避免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偿失。实践中,可以通过优化园林植物生长条件下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具体策略包括:重视植物之间距离、区域内植物密度的合理设置,保证满足植物的通风、日照需求;关注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避免不同植物之间出现排异问题;维护园林内植物的多样性,防止病虫害在园林植物内产生大范围的危害影响;定期修剪植物的枝条,及时清理枯枝落叶,避免为病虫害的滋生与繁殖提供条件等等[2]。
4 园林绿化管护中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技术
4.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依托对病虫进行诱杀或是机械组合病害树木等方式完成对病虫害的防治,由于这种方式能够收获较为理想的效果,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管护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中,在城市园林内的植物上悬挂黄色捕虫板,对粉虱、斑潜蝇、蚜虫等害虫进行诱捕,因此为城市园林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在城市园林内加设复数个的高压灭虫灯、黑光灯,结合害虫的趋光性等特性实施灭杀[3]。针对不同园林绿化植物以及害虫,应当选用针对性更强的物理防治方法。例如,在物理防治蓟马(月季的常见虫害)时,可以充分利用其趋蓝性特征,在植株之间悬挂蓝色粘油板,以此达到诱杀蓟马成虫效果;应用双面涂有特制粘胶的塑料板粘住蓟马,实现对害虫交配的干扰,降低产卵几率、减少虫口基数,最终实现蓟马的物理防治。
4.2 化学防治
相比于物理防治来说,化学防治由于使用了化学药剂,所以在病虫害防治范围、成效、实际工作量等方面均呈现出较为理想的水平。但是,正是因为在化学防治中需要应用多种化学药剂,所以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应用化学防治展开城市园林绿化管护工作时,必须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化学防治。同时,出于对防治效果的考量,应当结合病虫害的实际特性实施集中防治。例如,在进行对蚜虫的化学防治中,可以使用虫菊苦参碱、甲维灭幼尿、吡虫啉三种药剂交替喷洒的防治方案,并在园林内人员较为稀少的夜间、凌晨进行施药;在进行对乌桕毒娥的化学防治中,可以使用90%的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杀幼虫,或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喷施,以此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4]。
4.3 生物防治
除了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之外,生物防治在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管护工作中也较为常用,是一种主流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对于生物防治方法而言,其主要依托生物的天敌关系达到杀死害虫的效果,有效维护城市园林环境的同时,促使园林生态系统趋于平衡[5]。例如,在进行美国白蛾的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投放周氏啮小蜂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此时,应当利用蜂茧悬挂释放的方法完成在城市园林区域内的周氏啮小蜂投放;在进行叶螨的防治过程中,可以应用投放捕食螨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在此过程中,要在植物枝条、茎叶等位置悬挂捕食螨的纸袋,并在斜上方1/3处斜剪半寸,以此获取更为理想的治螨效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工作中,病虫害防治占据着重要地位。实践中,通过种苗的合理选择、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采用绿色防治技术这些病虫害防控策略的落实,结合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效率与成效,推动了城市园林绿化管护工作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