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4-04李浩荡赵永峰尤文顺

中国煤炭 2021年1期
关键词:煤炭高质量煤矿

李浩荡 赵永峰 尤文顺 丁 震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与运输产业管理部,北京市东城区,100011)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强音,成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同时亦是高碳高危行业,面对我国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新要求,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更为紧迫。十九大以来,众多学者专家针对行业特点,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认识[1-2]、实施路径[3-4]、指标体系[5-6]等成果。同时,有的专家着重提出以智能化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模式[7],也有学者全面系统给出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内涵、价值导向、开采模式、发展平台、实施保障等全方位举措路径[8-10]。众多研究成果使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思路、举措、路径更加清晰,为进一步推动实施奠定了基础。

国家能源集团主业是煤炭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但新时代、新阶段、新格局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全面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对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和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业基础支撑条件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实施举措,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举措,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1 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

1.1 高质量发展历程

(1)提出。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重大论断。

(2)定位。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给高质量发展一个明确定位。

(3)常态。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常态。

(4)固化。2019年11月,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通过固化制度推动,实现长久、依法、科学的高质量。

(5)主题。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对高质量发展做出科学判断,“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1.2 高质量发展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催生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打造新发展优势、开创新发展局面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1.3 高质量发展特征

当人民物质层面需要得到满足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必须实施“以高科技为动力的纵向发展为主导,以复制扩大规模横向发展为辅”的高质量发展模式[8]。高质量发展是纵向向上的,需要爬坡过坎、上台阶,需要解决技术、人员、资源、环境、模式、公平等难题,通过将创新的动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势能,提高发展的质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体现的是质量效益导向,解决美好生活需求,使国家强起来。

1.4 高质量发展原理

高质量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纵观经济发展历程,无不体现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发展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矛盾,目前经济发展形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由对立到统一的基本条件,只要准确把握时机促成质变和统一,就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1.5 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概念

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符合新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安全合规、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协调共享、清洁持续。

2 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

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在模式、布局、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1 产业布局科学合理

国家能源集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无效不安全产能1 556万t/a,实现了产业布局更加集约、科学合理。创立了业务专业化、运营一体化的体制模式,建成了神东、宁东矿区千万吨现代化矿井群,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溢出效应,打造了超级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新模式,创新了采掘、装备等多领域“硬核”技术,做强做优了煤矿专业化服务模式,持续不断地高位领跑发展。

2.2 产量效益稳中向好

国家能源集团坚持均衡生产,连续4年商品煤产量超过5亿t。2019年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3.7%,实现利润接近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和的1/4。坚持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全过程强化煤炭质量管理,重点通过煤矿源头管控煤质,煤炭品质不断提升。推行产品定制化生产,精准生产附加值高的特种煤,实现提质增效。

2.3 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主线、重大灾害治理和重大隐患整治为重点、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应用为手段的安全管控模式,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2019年百万吨死亡率是全国百万吨死亡率的1/14。

2.4 科技创新突飞猛进

掌握了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大倾角煤层、直立煤层等5种智能采煤技术,形成了红柳煤矿智能综掘、哈拉沟煤矿全断面智能快掘、大柳塔煤矿智能连掘、利民煤矿复杂地质条件智能掘锚、补连塔煤矿TBM盾构等5种智能掘进技术,攻克了100吨级、200吨级、300吨级3类矿用卡车无人驾驶核心技术,拥有了掘进、采煤、运输、安控、救援等5类21种煤矿机器人技术。在生产装备、灾害治理、发展模式上也取得卓越成效。

2.5 绿色发展进展迅速

井工煤矿坚持采用充分采动地表均匀整体下沉的综采工艺,推进煤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研发应用井下水库水复用技术,全方位进行绿色开采。露天煤矿推进连续和半连续开采工艺、研究实施破碎机入坑等技术。坚持不欠新账、快还旧账的原则,全面推进矿区损坏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推进采煤沉陷区和露天采坑综合治理及综合利用,实现边开采、边治理、边达标的生态保护要求。

2.6 基础管理更加夯实

通过做实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打造标杆党支部、党建示范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班组考核、评比、表彰、展示等工作机制,大大推动班组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在班组智能管理、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班组文化、员工成长等方面涌现出强大的能量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快速发展。

3 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

3.1 基本原则

(1)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立足煤炭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聚焦安全、合规、环保、效率等问题,谋划顶层设计,突破发展瓶颈,推动煤炭开发开采方式变革。

(2)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开展多元合作攻关核心技术,推进智能、绿色矿山建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促进煤矿提质增效。

(3)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的煤矿,科学精准确定发展目标举措,统筹分类推进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推进产业协调共享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世界一流煤矿。

(4)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员工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3.2 主要目标

(1)中期目标(5年)。建成世界一流示范煤矿,安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价值创造水平持续引领、生态环保动态达标、智能开采基本实现、员工幸福感不断增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2)远期目标(15年)。煤炭产业实现世界一流,集团公司“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落地,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一个目标是指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三型五化是指打造创新型、引领型、价值型企业,推进清洁化、一体化、精细化、智慧化、国际化发展;七个一流是指实现安全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品牌一流和党建一流。

4 高质量发展路径举措

4.1 创新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安全一流煤矿

(1)融合提升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主线,以重大灾害隐患整治、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应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为抓手,以安全理念、文化、责任、制度、培训、应急等为支撑,形成“一条主线、三大抓手、六个支撑”的人机环管高度协调的安全管理体系。

(2)建立网格化安全责任机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和“三个必须”原则,构建煤矿安全责任全覆盖、安全职责清单化、考核奖惩全配套的责任体系,形成各尽其责、关联有责的网格化安全责任管理机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责任到位。

(3)超前有效治理重大灾害。深化重大灾害源头、系统、综合治理,强化“评估、预警、治理、评价”防治体系,实现重大灾害治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固化重大灾害防治五年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的工作机制,统筹使用基建(技改)、科研、安技措、中央预算内资金及生产成本,保障资金到位、超前治理。充分发挥借助专业技术力量,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共同整治重大隐患,精准评估治理效果,动态调整治理措施,有效管控重大风险。

(4)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深入落实“管理、装备、素质、系统”4要素并重原则,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理念目标、安全承诺、机构人员、责任制度、风险隐患、质量控制、持续改进等管理要素,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煤矿全面达标升级。

(5)全面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实施岗位风险分级管控,健全制度、制定标准、优化方法、建立清单,推行干部员工安全积分管理,建立安全档案,促成“我要安全”的习惯。强化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应用,动态增补岗位流程,建立信息化应用平台,强化虚拟现实标准作业训练,杜绝“三违”,养成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工作习惯,有效遏制零星事故。

(6)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强化责任、素质、业务、操作培训,加强区域煤炭培训基地建设,创新线上与线下结合、实操与模拟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认识与能力结合的培训方法,做到员工脱产培训每年不少于80个学时,并加强班前班后等日常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

(7)加强应急救援管理。整合建强蒙东、蒙西、宁夏、新疆四大应急救援基地。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优化队伍年龄结构,保障救护队员权益。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建设应用智能平台,有效储备救援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水平,有效应对突发事故。

4.2 全面推进提质增效,建设集约高效煤矿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淘汰退出安全无保障、生产效益差、资源枯竭等低效无效产能,核增释放开采条件好、安全有保障、生产成本低、煤炭质量优的先进产能。把好新上项目关口,重点开发建设一体化区域资源接续、效益可观的优质煤矿项目。

(2)推进系统改造升级。持续推进煤矿“一优三减”,分类分步进行系统改造、自动化升级,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加快突破薄煤层高效智能开采和深部煤层安全高效智能开采成套技术、快速智能掘进成套技术;研究应用露天煤矿连续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3)推进生产装备高端化。井工煤矿重点对采掘装备进行提升,露天煤矿重点对10 m3(不含)以下电铲、百吨级以下卡车3年内完成升级,提升装备水平,实现增效。研发应用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智能性的煤矿各类装备;提高物资采购及时性,保障采购物资质量;强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不断降低库存水平,提高资产利用率。

(4)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坚持卓越质量评价准则,注重煤矿从开拓布局、生产工艺、洗选加工等全过程提升煤质、全方位管理考核。推进定制化生产,生产市场需求、附加值高、品质优的产品。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提高决策者、经营者、生产者质量意识和素养,打造一流的模式、技术、质量、服务、人才、管理等品牌。

(5)实施精益生产运营[11]。推进基于准时化精益生产管理,按照“选题、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固化”的方法,优化生产组织、提高资产效能、系统高效衔接,实现生产运营各环节各要素的衔接匹配。通过建立智慧平台,准确实时数据分析,提升煤矿业务链条智能决策、高效管理水平。

(6)打造高效专业化队伍。规范外委队伍管理,清理整顿不合规队伍,规范提升续用队伍。严格落实国家劳务用工政策,采取替换、招生、招工等方式逐步取消井下劳务用工。采取校企联合办学、内部职业培训等模式,培养与高质量发展匹配的职业人才队伍;做强煤炭公司内部专业化队伍,充分利用煤炭企业冗员,成立专业化服务基地,组建区域专业化服务队伍,打造高精尖专业运营队伍。

4.3 加快推动清洁生产,建设生态绿色煤矿

(1)聚焦整治重点环保问题。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考核权重,建立销账清单,重点整治矿井水和生活污水不达标排放、洗煤废水未全部循环利用、煤场扬尘污染、锅炉烟气超标排放、煤矸石违规堆存、塌陷区治理、露天排土场复垦绿化滞后等问题,加快历史欠账清零与矿区生态提升。

(2)建立生态修复新机制。按照“三边”原则,建立与生态治理同步的“重整、再造、提升”管理新机制,采前对生态环境评估规划、采中对生态环境同步治理、采后对生态环境修复提升,打造煤炭开发与生态环保协调共生的全生命周期生态治理新模式。

(3)应用新技术推进清洁生产。革新开拓开采方法,推广应用无煤柱开采、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精采细采工艺方法,减少开采对生态、水资源的破坏,提高煤炭采出率;推广应用纯水液压支架、煤矸石井下回填技术、地下水库等成熟技术,减少源头污染排放;推广应用智能节电、节水、节油等技术,加快高耗能设备技术改造,推进煤矿节能减排。

(4)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煤炭开采共伴生煤层气、高岭土、铀、锗、镓等开发利用,推进煤矸石、矿井热、瓦斯、煤泥等派生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研究推进煤矿“塌陷区(排土场)治理+风光发电+井下(采坑)空间利用+生态农业”四位一体开发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5)加快建设绿色矿山。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完善标准体系,健全生态环保机构、配齐专责人员,提足用好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考核指标,实现煤矿全生命周期绿色开采。

4.4 深度融合智慧技术,建设少人智能煤矿

(1)精准谋划顶层设计。制定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规划,编制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意见,修订智能煤矿、选煤厂及智能采掘工作面、卡车无人驾驶、煤矿机器人专项建设方案,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实施体系。总结凝练示范工程建设成果,完善评价指标,发布煤矿智能化建设、评价、验收规范,建立不同条件煤矿分类分级智能化建设标准体系。

(2)夯实智能化建设基础。研发高端智能一体管控平台,实时监测人机环管关联信息,智能融合分析利用多源异构数据,实现煤炭开采远程操作、智能联动、业务协同、决策智能。利用集团数据资源和平台,建设煤矿云计算数据中心,集成共享系统数据,实现生产运营和大数据深度融合。推进煤矿信息网络升级,重点推进煤矿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网络安全等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建设,夯实煤矿智能化建设基础。

(3)突破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采煤面精准地质探测、惯导精准定位、自动超前支护、智能调整参数等关键技术。加快掘进面智能截割、支护及同步作业技术研发。露天煤矿攻克卡车无人驾驶技术,攻关智能铲装、远程操控关键技术,实现铲装运卸无人化。加快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重点对采掘、运输、安控等5类38种机器人研发应用,实现固定岗位无人值守。

(4)加快建设智能化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智能煤矿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智能综采、智能掘进、智能洗选、无人卡车等单项示范工程,为建设标准体系和全面推广打好基础。

(5)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强煤矿智能化管理,形成集团统筹、条块管理、分工示范、总结评价、分步推进、全面建成的工作机制。按照智能化建设标准体系及规范细则,参照不同条件示范项目模式,分类分步分级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4.5 深化改革拓展空间,推进协调共享发展。

(1)深化区域化体制改革。开展同区域同质化资源整合,组建并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区域主体,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辐射带动、协同高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立同区域不同产业统筹协调机构,推进同区域产运销用各责任主体协同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

(2)深挖一体化运营优势。充分利用一体化优势,共享内部资源、协同溢出发展,精准落实计划、加强煤源保障,提高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一体化运营体系,将煤炭生产与调度指挥、生产准备、搬家倒面、物资设备、应急救援、科技信息、人力财务、后勤服务等无缝对接,提高运营效率。

(3)坚持专业化管理的导向。分类分级培养专业型干部员工,提高专业思维和能力水平,实现管理、技术、操作全面专业化。转变煤炭发展方式,推动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商向煤炭生产和生产服务商转变,开展内外部煤矿组合运营服务或单一专业化服务。

(4)加快国际化产业合作。利用煤炭产业优势,开发国外煤炭资源,推广技术、输出产品、提供服务,探索向外输出单项或组合运营服务。积极参与煤炭国际组织,承办国际煤炭会议,起草国际行业标准、市场规则,增强全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5)打造全新煤炭生产模式。技术进步促进体制变革,随着智能化发展,将逐步推进开采方式变革。井工煤矿将通过搭建多专业协同的区域中央智慧指挥控制中心,组建区域型专业化服务基地和队伍,打造高度集约、多点协调开采的新模式。露天煤矿分步打造“一矿多坑、一中心多矿、一区域多点”的开采新模式。

(6)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对实际产能大于证载能力、灾害严重、资源枯竭等煤矿,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有关要求下,推行取消夜班生产和五天工作制的作业方式。加大薪酬待遇向生产一线倾斜,逐步将煤矿一线、生产辅助、地面服务岗位收入比例调整为3∶2∶1,引导员工向生产一线流动。不断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降低职业风险和职业病发生,将煤炭开采打造成受人尊重、令人向往的职业。

5 结语

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但只要久久为攻必将实现。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必将推进行业由高危生产向本质安全转变、由规模产量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创新转变、由生态损伤向清洁绿色转变、由传统开采向智能开采转变、由不平衡不充分向协调共享转变,推动煤炭产业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这对传统化石能源地位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煤炭高质量煤矿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煤炭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煤炭的“未来”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