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减量增效试验

2021-04-04赵秀梅王连霞王立达李青超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玉米田狗尾草助剂

赵秀梅 郑 旭 王连霞 刘 洋 王立达 李青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齐齐哈尔161006)

玉米是黑龙江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95%以上玉米田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杂草防除。近年来,秸秆还田、免耕大面积推广、种植结构调整加快、除草剂过量不合理施用,使玉米田杂草发生逐年加重,杂草群落演替加快,抗性杂草不断出现,除草剂用量居高不下。2015年2月,农业部印发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随后黑龙江省也印发了《黑龙江省农业“三减”行动方案(2015-2020年)》,制定了到2020年全省化学除草剂用量减幅超过20%,农药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45%的目标。因此,科学防控玉米田杂草、助推除草剂减量增效迫在眉睫。除草剂中添加助剂可以提高杂草防效,降低除草剂用量,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1]。为了明确喷雾助剂对玉米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减量增效的安全性及效果,确定适宜的施用剂量及方法,2019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

表1 玉米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减量增效试验处理设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玉米,品种为嫩单19。

试验喷雾助剂:迈丝,北京广源益农有限公司生产;除草剂: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OD),哈尔滨利民农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38%莠去津悬浮剂(SC),哈尔滨利民农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OD),江苏长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

1.2 防除对象

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21个小区,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39 m2(4垄×15 m×0.65 m)(表1)。

1.4 试验方法

于玉米苗后3~5叶期施药,一年生杂草2~5叶期,按试验设计用药量采用喷雾法均匀茎叶处理1次,喷液量为300 L/hm2,配药时采用2次稀释法,即先配成母液再进一步稀释,其后正常管理。

1.5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全合台,土壤类型为碳酸盐黑钙土,有机质含量2.91%,土壤pH 7.66[5]。试验地玉米5月9日播种,机械精量点播;5月23日玉米出苗,出苗率大于96%;5月30日施药,采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农HD400背负式喷雾器,8002扇形喷头,茎叶均匀喷雾。玉米3~4叶期施药,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野 稷(Panicum miliaceumL.var.ruderolekitag.)、狗尾草(Setaria viridisP.Beauv.)3~5叶 期,一 年 生 阔 叶 杂 草(Chenopodium albumL.)、 反 枝 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L.)、刺 蓼(Polygonum bungeanumTurz.)2~4叶期[3-4];施药当天多云转晴,平均温度21.1℃,相对湿度45%,南风,平均风速1.0 m/s。试验期间未施用其他对本试验有影响的除草剂及肋剂。

1.6 试验调查及统计方法

1.6.1 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3 d、5 d、7 d、10 d、15 d调查玉米是否受药害,如果受药害记录受害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及恢复正常生长的时间[5-6]。

1.6.2 防效调查 于施药当天进行杂草基数调查,调查记录杂草种类和株数、生育期、主要杂草分布百分比。施药后观察杂草受害症状,记录药剂作用方式,药效调查根据“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一)——除草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的规定进行,采用绝对值调查法[6]。施药后15 d、30 d分2次调查各处理区残存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株防效,并于施药后30 d株防效调查后,调查各处理区杂草地上鲜重,计算鲜重防效。杂草调查方法采用“Z”字型四点取样法,每小区定4点,每点0.25 m2,分种类调查杂草株数及鲜重,4次重复取其平均值[5-6]。试验数据采用DPS软件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6]。

株防效(%)=(施药前处理区杂草株数-施药后处理区杂草株数)/施药前处理区杂草株数×100[6]

鲜重防效(%)=(空白对照区活杂草鲜重-处理区残存活杂草鲜重)/空白对照区活杂草鲜重×100[6]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施药后3~5 d,处理1~处理6玉米表现轻微药害,玉米幼嫩叶片基部轻微褪绿黄化,叶尖及叶缘有不规则灰白色斑;施药后7 d,处理1~处理6药害得到缓解,玉米心叶恢复正常生长;施药后10 d,处理1~处理6玉米药害均解除;施药后15 d,各处理玉米生长正常,后期观察试验各处理玉米生育期无差异,成熟期一致,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

表2 施药后15 d对玉米田杂草株防效

2.2 防除效果

2.2.1 施药前杂草基数 试验区野稷、狗尾草、藜、反枝苋、刺蓼田间分布百分比分别为39.0%、12.2%、29.3%、17.0%、2.5%,其中野稷、狗尾草、藜、反枝苋发生密度较大。

表3 施药后30 d对玉米田杂草株防效

表4 施药后30 d对玉米田杂草鲜重防效

2.2.2 施药后杂草表现 施药后3~5 d,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野稷、狗尾草心叶褪绿黄化,停止生长,一年生阔叶杂草藜、反枝苋、刺蓼心叶褪绿,叶片及叶缘灰白色干枯;施药后7 d,野稷、狗尾草心叶褪绿黄化,严重的扭曲,停止生长,藜、反枝苋、刺蓼部分已干枯死亡;施药后15 d,大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干枯死亡,其中加入喷雾助剂迈丝的处理杂草干枯死亡加快。

2.2.3 株防效及鲜重防效 施药后15 d,处理1~处理6对野稷的株防效在61.5%~75.4%,对狗尾草的株防效在69.5%~81.7%,对藜的株防效在84.7%~97.9%,对反枝苋的株防效在82.3%~96.1%,对刺蓼的株防效在88.9%~100%,总株防效在79.6%~84.0%(表2)。施药后30 d,处理1~处理6对野稷的株防效在72.3%~88.5%,鲜重防效在76.0%~92.0%;对狗尾草的株防效在81.4%~93.6%,鲜重防效在86.8%~96.0%;对藜的株防效在90.7%~97.9%,鲜重防效在94.2%~99.0%;对反枝苋的株防效在88.5%~96.1%,鲜重防效在92.8%~98.3%;对刺蓼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为100%;总株防效在85.1%~90.6%,总鲜重防效在93.3%~95.8%(表3、表4)。

由此可见,“40 g/L烟嘧磺隆OD 48 ga.i/hm2+38%莠去津SC 684 ga.i/hm2+喷液量0.4%迈丝(较常量减20%)”处理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野稷、狗尾草)及阔叶杂草(藜、反枝苋、刺蓼)的总防效与常规用量“40 g/L烟嘧磺隆OD 60 ga.i/hm2+38%莠去津SC 855 ga.i/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0 g/L烟嘧磺隆OD 39 ga.i/hm2+38%莠去津SC 684 ga.i/hm2+10%硝磺草酮OD 97.5 ga.i/hm2+喷液量0.4%迈丝(较常量减20%)”对以上杂草的防效较好,与常规用量“40 g/L烟嘧磺隆OD 48 ga.i/hm2+38%莠去津SC 855 ga.i/hm2+10%硝磺草酮OD 120 ga.i/hm2”处理总防效差异不显著;喷雾助剂迈丝喷液量0.4%、0.6%处理间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加入喷雾助剂迈丝后玉米苗后除草剂减量20%不影响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苗后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烟嘧磺隆+莠去津”“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加入喷雾助剂后未表现药害加重,对玉米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在较常规剂量减20%情况下,“40 g/L烟嘧磺隆OD 48 ga.i./hm2+38%莠去津SC 684 ga.i./hm2+喷液量0.4%迈丝、40 g/L烟嘧磺隆OD 39 ga.i/hm2+38%莠去津SC 684 ga.i/hm2+10%硝磺草酮OD 97.5 ga.i/hm2+喷液量0.4%迈丝”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的总株防效均大于85%,总鲜重防效均大于90%,加入喷雾助剂迈丝后玉米苗后除草剂减量20%,与常规用量总株防效及总鲜重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同等药效前提下不影响防效。宋春林等[7]研究表明,添加增效剂能明显提高烟嘧磺隆除草剂的防效,较正常剂量或减量50%单施烟嘧磺隆处理药效提高了9.6%~27.0%。苏旺苍等[8]研究得出,添加不同助剂后烟·硝·莠的防效均比同等剂量下其单用的防效高,说明供试助剂对烟·硝·莠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且对作物无明显不良影响,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加入适量的喷雾助剂可以提高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降低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减少因剂量过大导致当茬或后茬敏感作物药害的发生概率,同时还可以延缓杂草抗药性的形成[9]。本试验玉米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加入植物油类喷雾增效剂迈丝,可以显著增强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渗透吸收率及在杂草表面的沉积量,提高其生物活性,加快药效发挥,提高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在保证防除效果前提下实现减量增效。

猜你喜欢

玉米田狗尾草助剂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不同烧结助剂对YAG多孔陶瓷性能影响研究
钾助剂对Co(311)面上碳吸附影响的理论研究
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应用技术
狗尾草
500克/升氟噻草胺悬浮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试验研究
蚂蚁爬上狗尾草
玉米田封闭除草剂撒施效果比较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