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金阳光9号种植密度试验技术研究

2021-04-04吴清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郯城县新品种性状

吴清涛

(郯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郯城276199)

郯城县种子公司培育的玉米新品种金阳光9号于201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玉20160005),近年来又相继通过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引种备案,在生产中表现出突出的耐高温、抗锈病、抗青枯病能力,且品质优,出籽率高,活秆成熟,粮饲兼用,在近年来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中锈病、青枯病大发生和高温热害严重的形势下,该品种推广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金阳光9号一代杂交种,夏播生育期109 d。千粒重328.4 g,容重748.8 g/L,出籽率89.6%。粗蛋白含量9.66%,粗脂肪4.0%、1.80μg/mg,粗淀 粉72.66%。2013-2014年参加全省夏玉米品种普通组(5 000株/亩)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2.1 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22处试点19点增产,3点减产;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9.5 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株高250.9 cm,穗位高107.4 cm,倒伏率0.1%、倒折率1.4%。果穗筒型,穗长17.0 cm,穗粗4.6 cm,秃顶0.6 cm,穗行数平均13.7行,穗粒数529.2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感褐斑病,高感茎腐病、瘤黑粉病[1]。

为给进一步大面积推广金阳光9号提供技术支撑,2020年郯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郯城县种子公司针对金阳光9号玉米新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开展该品种种植密度试验,研究其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的各项性状指标,以获得该品种在鲁南、苏北地区高产形成的最佳群体质量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材料为郯城县种子公司生产的金阳光9号玉米杂交种。本试验按照以500株/亩递增的差别一共设置5个处理: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5 000株/亩。每个小区长12.5 m,宽4.0 m,面积为50 m2。每小区均种植6行玉米,行距均保持0.66 m,走道宽1.0 m,四周设保护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2]。

1.2 试验地块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郯城县泉源乡东五湖村,该地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暴雨集中;秋季温凉,气爽少雨,具有淮河下游气候特征。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96.04 kJ/cm2。相对湿度年均72%,平均降雨量为871.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土壤类型为棕壤及少量的褐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6.8 g/kg、全氮含量0.99 g/kg、硝态氮含量5.8 mg/kg、铵态氮含量3.4 mg/kg、速效磷含量15.8 mg/kg、速效钾含量196.9 mg/kg。整地时施入尿素25 kg/亩、过磷酸钙40 kg/亩、氯化钾7 kg/亩作底肥。在同一天种植完毕,播种后浇蒙头水。每个小区在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追肥、排涝、收获等主要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方面均保持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性状测定

从田间调查可以看出,在5个处理中,株高、穗位与倒折率、空秆率及种植密度的增加成正比,茎粗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1)。

2.2 产量性状测定

对金阳光9号进行室内考种可以看出,不同的种植密度内,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出粒率、百粒重等产量性状有明显的差异。

在5个处理中,穗长、穗粗、百粒重与种植密度的增加成反比;秃尖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则逐渐增加;出籽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种植密度在3 500~4 500株/亩之间的穗粒数、行粒数无明显变化,密度加大后二者则逐渐减小(表2)。

2.3 不同种植密度产量结果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本试验条件下,4 000株/亩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为754.9 kg/亩。与4 500株/亩处理相比,3 500株/亩处理减产2.7%,4 500株/亩处理减产3.3%,3 000株/亩处理减产9.5%,5 000株/亩处理减产14.0%。结果表明,4 000株/亩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3 500株/亩处理和4 500株/亩处理。

从表4可以看出,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地力均匀一致,试验结果可靠,各处理产量差异是由密度不同造成的。

表1 金阳光9号植株性状

表2 金阳光9号产量性状

表3 金阳光9号产量

表4 产量结果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差分析

处理间F=32.688>F0.01,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对各处理的产量结果进行新复极差测验(表5),结果表明,金阳光9号玉米新品种在5%的水平上,种植密度4 000株/亩处理比4 500株/亩处理、3 500株/亩处理增产差异均不显著,比3 000株/亩处理、5 000株/亩处理增产差异显著,3 000株/亩处理比5 000株/亩处理增产差异显著。在1%的水平上,种植密度4 000株/亩处理比4 500株/亩处理、3 500株/亩处理增产差异不显著,比3 000株/亩处理、5 000株/亩处理增产差异极显著,3 000株/亩处理和5 000株/亩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5 产量结果的新复极差测验

3 结论

由试验结果可知,在同等肥水条件下,金阳光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是3 500~4 500株/亩,在此密度时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养分和阳光,其植株生长性状良好。在鲁南、苏北地区的气候、地力、生产条件下,建议对玉米新品种金阳光9号按4 000~4 500株/亩的种植密度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郯城县新品种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青菜新品种介绍
解放战争时期还乡团的由来、危害与瓦解——以郯城县为中心的考察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银杏红茶”助农增收
青菜新品种介绍
郯城县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分析
早春土豆播种忙
羽叶三七植物性状及生长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