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茬稻撒播麦秸覆盖免耕栽培的生育规律和产量

2021-04-04范永强李际会郑士崔刘延刚

中国稻米 2021年2期
关键词:麦茬撒播分蘖期

范永强 李际会 郑士崔 刘延刚

(1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 276012;2 山东郯城县高峰头镇曹中村,山东郯城 276117;第一作者:sdlyfyq369@163.com)

麦茬稻是冬小麦收获后进行水稻插秧或播种的一种耕作方式。传统插秧栽培方式主要包括育秧和插秧两个环节,特别是小麦收获后的插秧环节要进行耕地、泡田、整田、插秧和化学除草等工作,每项工作劳动强度都比较大,生产成本高,特别是麦茬稻插秧时对水田质地要求较高,耕地前必须对小麦秸秆进行处理,或将小麦秸秆焚烧或打捆移出。现在为了禁烧小麦秸秆或对小麦秸秆进行再利用,当地政府每年都要耗费很大精力和资金。

因此,为了简化麦茬稻生产流程,减少麦茬稻插秧生产的工作量,降低麦茬稻生产成本,科研部门不断地对麦茬稻栽培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先后研究出麦茬稻抛秧栽培技术[1-3]、麦茬稻机械插秧栽培技术[4-7]和麦茬稻直播栽培技术[8-11]等。但是,无论采取那种栽培方式,都不能彻底简化麦茬稻栽培流程和对小麦秸秆进行有效还田。鉴于此,本研究于2017年至2019年通过试验探讨了麦秸覆盖免耕条件下麦茬稻撒播栽培方式的水稻生育规律,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山东省郯城县高峰头镇曹中村进行,试验田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面积1 866 m2。

1.2 供试品种

试验品种为临稻16号。

1.3 试验方法

采取对比试验,设2个处理:插秧栽培(对照),面积866 m2;撒播栽培,面积1 000 m2。

插秧栽培的育苗为旱育秧,5月10日播种,播种前用“亮盾”拌种,播种量40 kg/667 m2;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机械耙地,然后灌水泡田、整田、撒施基肥、抛洒除草剂、人工插秧,插秧密度为25 cm×12.5 cm,每丛2株,插秧后保持浅水层5 d,返青后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常规管理。

撒播栽培:撒播前用“亮盾”拌种,小麦收获前将水稻种子撒到麦田中,然后机械收割小麦,小麦收获后,小麦秸秆均匀覆盖稻田,立即灌“跑马水”,4 d后再灌1次“跑马水”,3叶期撒施基肥,分蘖后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常规栽培。

1.4 调查项目

准确记录每个处理的播种期、出苗期、移栽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成熟期每个处理随机选择1 m2有代表性植株,风干后考种,调查有效穗数、分蘖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成熟时实割实测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见,在鲁中南地区气候条件下,麦茬稻撒播栽培播期较插秧栽培推迟32 d(即插秧栽培的秧田期),故其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也相应较插秧栽培推迟31.0 d、24.7 d、18.7 d和12.7 d。

2.2 对水稻生育时期的影响

由表2可见,麦茬稻撒播栽培因播期较插秧栽培推迟32 d,其各个生育时期天数相应缩短,播种至出苗、出苗至分蘖、分蘖至抽穗、抽穗至成熟分别较插秧栽培缩短0.7 d、5.6 d、6.3 d和7.0 d,全生育期缩短19.3 d。进一步分析表明,生育期缩短天数主要在抽穗至成熟期,占全生育期缩短天数的36.3%,其次是分蘖至抽穗期,占全生育期缩短天数的32.6%,再次是出苗至分蘖期,占全生育期缩短天数的29.0%,对播种至出苗期缩短天数的影响较小,仅占全生育期缩短天数的3.6%。

表1 不同栽培方式下麦茬稻的关键生育期日期

表2 不同栽培方式对麦茬稻不同生育阶段历期的影响

表3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穗数的影响

表4 不同栽培方式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

2.3 对水稻分蘖成穗的影响

从表1、表3可见,在鲁中南地区气候条件下,麦茬稻撒播麦秸覆盖栽培分蘖期较插秧栽培推迟24.7 d,此时其分蘖不能成穗,依靠主茎成穗,主茎穗占穗数的100%。

2.4 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

从表1、表4可见,在鲁中南气候条件下,麦茬稻撒播麦秸覆盖栽培抽穗期较插秧栽培推迟18.7 d,大致在9月1日左右(白露前),避开了高温天气,有利于水稻授粉受精,提高结实率。穗粒数较插秧栽培增加3.36粒,提高4.0%;麦茬稻撒播麦秸覆盖栽培水稻成熟期较插秧栽培推迟12.7 d,灌浆期昼夜温差较插秧栽培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能够增加粒重,千粒重较插秧栽培增加0.27 g,提高1.0%。进一步分析表明,麦茬稻撒播覆盖栽培依靠主茎成穗,单位面积穗数可以人为控制,而且还能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因此,在没有分蘖穗的情况下稻谷产量仅降低1.6%,达到插秧栽培的水平。

3 结论

麦秸覆盖免耕条件下,麦茬稻撒播栽培方式因受小麦收获期的影响,播期较插秧栽培推迟32 d,也是插秧栽培的育秧期。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其生育期较插秧栽培推迟的天数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较插秧栽培推迟31.0 d、24.7 d、18.7 d和12.7 d,在品种选择上宜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中熟品种。

麦茬稻撒播栽培方式的分蘖期较插秧栽培推迟24.7 d,其分蘖不能成穗,依靠主茎成穗,生产上要根据当地推广的品种特性和田间发芽率制定适宜的播种量。

在本试验条件下,麦茬稻撒播栽培方式的抽穗期较插秧栽培推迟18.7 d,抽穗、开花和灌浆时期的气温较插秧栽培低,温差较插秧栽培时期大,有利于水稻授粉受精和光合产物的积累,能够提高授粉率和增加粒重,在保证单位面积穗数的情况下,稻谷产量与插秧栽培方式持平,并简化了麦茬稻栽培流程及促进了小麦秸秆高效还田利用。

猜你喜欢

麦茬撒播分蘖期
绿马车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麦茬地
无人机撒播装置防治水稻杂草试验
麦地
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撒播爱的种子 托起梦想的翅膀
——九江市浔阳区第一幼儿园发展略记
大地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