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急救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个案分析
2021-04-04邓平周婧张婷江灿张小凤
文/邓平,周婧,张婷,江灿,张小凤
2020 年1 月20 日,我国将NCP 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进行管理[1]。NCP 潜伏期和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多,且尚无特异性治疗[2],除了给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和威胁外,还广泛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在社会隔离状态下,人们通常的反应有:情绪焦虑、愤怒、悲观、抑郁,行为退缩、拒绝、失节律,认知上有自我否定、不信任、负面思维等。心理急救作为早期心理干预措施,用来减轻灾难事件所带来的痛苦而增强短期和长期功能性适应能力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PFA) 是指对遭受创伤而需要支援的人提供人道性质的支持,心理急救强调干预的即刻性,适用于经受灾难或恐怖主义事件后的儿童、青年、父母、受体的监护人、成年人以及家庭,也适用于为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的工作人员,其理论假设是认为所有人都有与生俱来能从痛苦事件中恢复的能力,特别是如果能够重获基本需求,并且根据所需有获得支持的途径时,则更能加快恢复速度。心理急救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不是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提供,比如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管理者、志愿者、社会工作者、解放军官兵等,都可以作为心理急救的实施者。
心理急救的核心行为包含八个方面[2],包括:(1)接触和投入,目标是以非打扰性、富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的态度主动接触幸存者,回应幸存者发出的接触信息;(2)安全和舒适,目标是提高幸存者的直接而持续的安全感,使其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舒适;(3)稳定情绪,目标是在必要时帮助幸存者平静和调节崩溃性情绪防止过度焦虑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4)收集信息,目标是确认幸存者当前的需求和忧虑,为幸存者提供最有效和最有利的援助,这是所有其他心理急救核心行动的基础;(5)实际帮助,目标是向说出直接需求和忧虑的幸存者提供实际的帮助,如医疗帮助、生活帮助等,有研究表明,那些失去个人、社会和经济资源最大的人往往是创伤反应最严重的,并且能够维持他们资源的那些人也是最有能力恢复的;(6)联系社会支持,目标是帮助受害者与主要支持者或其他支持资源源取得联系,有助于严重创伤后情绪健康的改善和恢复;(7)应对信息,目标是为幸存者提供压力应对、心理调适、情绪调节等相关的心理教育资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应激反应,提高其适应功能;(8)联系协助性服务资源,目标是帮助幸存者与他们目前或以后需要的、可以利用的相关服务资源建立联系,提高灾害初始阶段个体的希望感,如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咨询机构、心理治疗师等。
1 案例介绍
某院一护士,主动请缨支援发热门诊,期间在三级防护下护理过确诊的NCP 患者,后因受凉,出现咽痛、乏力、咳嗽、夜间呼吸困难、心慌等躯体症状,遂认为自己感染上了NCP,又害怕自己感染后,传染给一同居住的家人,每想到这些,就莫名想要哭泣、自责、担心不好的事要发生等。以致无法继续胜任发热门诊工作,要求居家隔离治疗。为排除NCP,消除其疑虑,便为其行胸部CT 检查、血常规检查和核酸监测。检查结果显示,未确诊NCP 感染或疑似感染;呼吸科就诊,给予消炎、止咳、化痰等处理。居家隔离治疗两天后,该护士症状未有明显缓解,且因症状同NCP 相似,认为自己感染NCP 可能性大,并出现失眠、情绪低落、恐惧等症状。科室护士长担心其心理状况,便联系心理治疗师,希望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2 干预措施
心理治疗师通过该护士的家属、好友进一步详细了解了其心理状态,目前无消极观念及行为,同时请精神科医生评估,初步排除了精神疾病。为避免心理治疗师直接的心理干预会让该护士认为自己被贴上了“心理不健康”的标签,反而增加其心理压力,在心理急救核心行为指导下,制定出以下干预措施,并由其护士长具体实施。
2.1 反应正常化
(1)提供灾难应激反应的信息,使其了解灾难发生后身心可能会出现哪些反应,自己若有相同的反应,不是因为自己不勇敢、不正常,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2)提供抗击NCP 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的身心反应资料,让其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行的同质性,从而接纳自己。
2.2 增强安全感
(1)满足其基本的医疗需求:行排查NCP 检查,治疗相关症状,让其获得当前的、准确的、及时更新的与疫情相关的信息,特别是积极的方面;(2)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脱离医院这个相对较危险的场地,居家治疗,保证充足的睡眠,并由丈夫专人照顾。
2.3 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1)医院以发送短信的形式对所有一线人员表示慰问和关怀;(2)科内主任和护士长以电话或信息的方式,时常关心其身体健康状况,了解是否有困难,若有,尽量帮助解决;(3)鼓励她在愿意交谈的时候与家人、朋友、同事多联系、多沟通。(4)因小区封闭式管理,若生活上有不便,可帮助其联系社区服务机构提供帮助。
2.4 增加价值感和效能感
(1)医院公共新闻平台,发表在抗击疫情中的正面信息,肯定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此次疫情所做的贡献;(2)利用医院平台以短信的方式,向抗疫一线人员家属表达感谢,感谢家属的支持和在背后的默默奉献。
2.5 提供应对信息
(1)由护士长转发情绪管理、放松技术的相关资料致科内工作群(不单独转发,避免其自我标签化),相信其自我的疗愈能力;(2)在医院公共新闻平台发表在疫情心理调适、放松技术的专家建议。
2.6 提供资源
由护士长转发院内和院外心理热线电话(不单独转发,避免其自我标签化),让其了解到自己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可以去寻求帮助,降低无助感。
3 干预结果
该护士在干预一周后,自诉咽痛、乏力、咳嗽、憋气等身体症状有明显缓解;干预两周后,该护士身体症状及情绪症状均恢复到良好状态,并表示想返回岗位;三周后,返回原科室上班。个案反馈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最触动自己的是:“这个集体很温暖,虽然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我未感染,但是护士长仍然带我去呼吸科找专家就诊,并及时对症治疗”,“护士长常常打电话关心我、鼓励我”,“居家隔离治疗期间,都是丈夫照顾我,不仅不抱怨我去到一线工作,还支持我,说我是名了不起的护士”。
4 讨论与反思
本文在心理急救核心行为的指导下,急情下出现应激反应的一线护士进行干预,主要工作包括:反应正常化、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安全感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心理急救在灾害发生后个体应激反应处理中的作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在工作时需要专业的心理从业人员及特定的场所为个案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心理急救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并非正式的心理干预。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是为经历灾害事件后出现应激反应的个体提供帮助,提供支持,满足其基本需求等就算心理急救,哪怕只是听他(她)倾诉、说了几句安慰关怀的话、为他(她)提供一杯水等,这些都是心理急救的范畴。
护士作为抗疫前线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防控工作的主体,除了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以外,还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甚至有时可能不被患者及家属理解,同时还要担心家人的安危,因此压力非常大,易出现害怕、焦虑、无助、委屈等负性情绪。当患者病危和死亡时,还容易出现过度的挫败感和自责感。除了心理的反应以外,机体的反应主要有体能下降、易疲劳、失眠、眩晕、呼吸困难、胸闷、心慌、无法放松等。有研究显示,抗击NCP 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较差,与焦虑、压力负荷等有关。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在NCP 防疫战期间,要更加关注临床一线护士们的心身健康,并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同时,护士长作为科内护士的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心理急救能力,以便能够早期识别出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并即刻做出干预,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相关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疫情防控与救治能力。另外,感染NCP 的患者,在隔离治疗期间的心理反应主要有恐惧、焦虑、抑郁、孤独、甚至绝望等。护士作为防控的主力军,是NCP 患者的直接接触者,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反应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如果我们的护士也具有心理急救能力,在发现患者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时,及时给予干预,可以避免和减少患者的“NCP康复了,心理却病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护士具备心理急救能力,还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应激事件发生时的适应力。
心理急救在某种程度上和医疗急救同样重要,作为护理管理者,为了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对患者的救护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真正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对护士及护士长的心理急救培训很有必要,这不仅关系到护士及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同时也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