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的药学研究
2021-04-03唐海婷
唐海婷
齐齐哈尔安康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位特征,形成进发性的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是指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患者出现短期内咳嗽、呼吸困难加重。咳痰等,并伴有发热、发绀、外周水肿、右心功能不全、神志改变等多种表现,如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肺心症,从而威胁生命。本研究通过采取头孢西丁钠治疗和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钠治疗的两种治疗方法,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0.15±5.24),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1.45±5.17)。排除标准:1、有药物过敏史者2、患有严重心脑系统、肝肾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严重功能障碍者3、患有精神类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西丁钠静脉滴注的方法,同时给予患者吸氧、平喘、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其中头孢西丁钠的用法与用量和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一周。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肺活量、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速度(PEF)。
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痛、腹泻、皮疹等。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调查病人所涉及到的资料均输入SPSS17.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调查,文中以P<0.05表示时,说明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对照组 参与本次调查患者人数35例,治疗后FEV1/FVC(%)64.45±3.46,PEF(L/Min)58.97±2.65,观察组;参与本次调查患者人数35例,治疗后FEV1/FVC(%)71.23.±4.55,PEF(L/Min)68.54±3.1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组 参与本次调查患者35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10例,构成比例为10/35(28.5%)其中腹痛患者3例,构成比例为3/35(8.5%),腹泻患者3例,构成比例为3/35(8.5%),皮疹患者4例,构成比例为4/35(11.4%)。
观察组参与本次调查患者35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3例,构成比例为3/35(8.5%)其中腹痛患者1例,构成比例为1/35(2.8%),腹泻患者1例,构成比例为1/35(2.8%),皮疹患者1例,构成比例为1/35(2.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有劳力气促,咳嗽,咳痰等,一旦发作以后,可能持续1-2个月,然后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症和呼吸衰竭,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接触到刺激性的气体,包括吸烟和感染一些致病的病毒,都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肺部情况恶化,出现喘息和胸闷。患者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和消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防止患者病情加重,有着积极的意义。
头孢西丁钠属于头孢类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敏感菌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功效和作用就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发挥杀菌的作用,但由于慢阻肺患者感染相关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性能高,单一的使用头孢类药物不能覆盖病原谱。
阿奇霉素其药物结构与红霉素类似,是半合成的大环丙脂类抗菌药物,可迅速被人体吸收,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杀灭,有较强作用,同时对嗜肺军团菌、志贺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患者对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本研究证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活量、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速度(PEF)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式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的治疗方式,可加速症状消退,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