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医院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实践与思考
2021-04-03王建敏
■ 花 蕾 王建敏 洪 韬
党中央对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高度重视。在医疗卫生领域,党中央指出要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发展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入党。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同样指出,要注重发展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务人员等“高知”群体入党。医院需探索建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新时期,如何让更多高层次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充分体现其在行业内的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医院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1 医院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1.1 组织因素
1.1.1 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党组织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强,认为党组织的大门时刻敞开着,入党要主动来叩门,前瞻性研判和主动发现高层次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并培养成为党员的认知和力度不足。此外,缺乏对高层次人才思想状况的了解、分析和明确的工作计划,对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进度情况缺乏动态追踪,缺少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责任落实不到位[1]。
1.1.2 关心不够,培训教育不到位。对高层次人才在工作、生活上关心关注不足,未形成良好的党委、党支部两级“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高层次人才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待提高。部分党组织对高层次人才入党教育培训开展不够,培育方法单一,活动形式和手段落后,只停留在开会传达、发文件、组织参观学习等传统形式,需要与时俱进[2]。
1.1.3 部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突出。由于医院工作性质“三班倒”,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一致,部分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格,活动开展频率不高,或活动脱离实际、创新性不足,容易给高层次人才留下党内活动流于形式的印象。有些党支部、党员未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弱化了党组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其入党积极性。
1.1.4 部分党务干部工作经验缺乏。医院很多党支部书记是兼职,大多没有经过党建工作的专业培训,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导致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务工作业务不熟和经验欠缺,对新时期发展党员和管理党员缺乏足够认识[3];工作中刻板地按照党员发展程序要求执行,沟通不够,没有为高层次人才营造一个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发展环境。
1.2 高层次人才自身因素
1.2.1 “红”“专”认识有偏差,入党积极性待提高。高层次人才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现象。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专业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较少,对党史、世情、国情、社情、民意了解有限,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认识缺乏系统深入了解,认为自身工作和未来发展与政治无关[4]。部分高层次人才甚至担忧入党后,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方面会挤占大量时间,影响个人业务发展[3]。
1.2.2 信仰追求多样化,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年龄方面,高层次人才大多是“60后、70后”,经历了时代变革,接受着党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存在着自由主义的思潮。经历方面,高层次人才多数有出国留学、研修、访问的经历,思维和认知判断独立性强,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对信仰的追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高层次人才中,有的加入民主党派,有的不愿意加入任何团体或组织;其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但有时又感觉人微言轻、力不从心,容易陷入十分矛盾的复杂境地。高层次人才思想素质上往往参差不齐,亟待党组织在思想上加强引导[5]。
1.3 社会因素
1.3.1 党外组织发展和参政议政的影响。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在医院高层次人才中积极发展新成员,并且往往条件低、程序简单,对比加入中国共产党严格的组织程序,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无党派、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平台和途径不断扩展,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高层次人才在政治追求方面的注意力[6]。这给面向高层次人才发展党员工作带来挑战。
1.3.2 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多种思想观念、多种文化价值取向相互激荡、相互影响,部分高层次人才容易受到来自网络媒体、社交平台上其他国家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理想信念不坚定,注重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淡漠[7]。
2 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实践
近3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发展新党员6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10.6%,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3.9%,博士后、博士、硕士占21.2%。医院168名中层干部中,党员占78.6%,民主党派占8.9%,双党身份占0.6%,群众占11.9%。在中层干部中发展新党员7名,占干部中群众比例的26.9%,其中有4名学科带头人。吸纳这些较高层次的新鲜血液,使党组织在医院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促进医院发展步入良性运行的快车道。
2.1 强化组织,动态跟进指导
首先,院党委将高层次人才入党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支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逐级落实责任。把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纳入工作计划,形成“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跟踪、年终有落实”的管理机制。
其次,党委委员、党支部委员主动与高层次人才谈心,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引导”。对学术带头人、重点学科主任、主要技术骨干,由党委主要负责人、党委委员与其面对面沟通交流。通过谈心谈话,充分了解其入党动机、思想动态和政治素养,解决在入党过程中的疑问,及时查找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政治觉悟。
再次,支部书记担任培养联系人,与高层次人才建立稳定的联系。随时关心、了解高层次人才的思想动态和表现情况,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或提出存在的不足与努力方向,既严格要求又做好耐心、细致的培养工作。做到坚持标准,“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发展一个”。
2.2 抓好教育,增强政治意识
首先,高层次人才的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职工教育,要根据其特点、思想和文化层次,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不断进行党的指导思想教育,使其学会从政治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了解党的思想和主张,认识党和党的事业的伟大。
其次,不断创新培育载体,体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除传统的开会、发放学习宣传材料、座谈面谈、交流思想汇报等形式外,可通过多媒体现代通讯互动方式,破解工作和学习时间冲突,提高培育成效。比如,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将培训视频及学习资料上传至平台,方便因工作繁忙无法参加集体教育的个人下载学习,结合线上考核等,提高教育可及性和效果。
再次,党务工作者经常深入到高层次人才中去,根据其具体特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充分尊重高层次人才的自身选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其入党的决心与信心。主动凝聚、充分引导广大高层次人才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激发其入党热情,增强入党意识,使其自觉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3 关爱解忧,强化组织力量
首先,对高层次人才在生活上关心,性格上包容。关心其本人及家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及时送去组织的温暖。对高层次人才切实做到成绩多肯定、建议多采纳、优点多欣赏。同时,对高层次人才身上的各种缺点,要真心诚意给予帮助。党组织和党员要实实在在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使他们愿意向党敞开心扉,对党组织怀有感激之情。
其次,工作上支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在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上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条件。科室工作的难点,就是支部工作的重点。切实围绕学科建设、科室管理、临床科研、行风建设、深化医改政策落实等方面,各党支部将所辖科室的重点、难点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促进科室有效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使高层次人才相信依靠党组织力量能助力实现各项目标,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吸引力,在科室、党支部内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同心同德、同向同力的团队氛围。
2.4 科学考察,优化发展程序
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改进考察方法。着重结合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绩效,以及在急、危、险、重等任务中的表现,实施客观考察,条件一旦成熟,及时发展入党。适当考虑高层次人才临床工作、科研教学任务繁重的实际,进一步畅通组织发展渠道。适当缩短由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到发展对象的考察时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入党流程,努力摸索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机制。
2.5 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大力挖掘、选树党内优秀高层次人才典型,宣传其爱国奉献、钻研技术、转化创新、服务患者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党外高层次人才树立学习标杆,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邀请党外高层次人才参加学科带头人发展会,通过现场聆听发展对象阐述自身入党思想认识进步的历程,以及党员认真坦诚的发表意见,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一次深刻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出浓厚的入党氛围,激发高层次人才入党的荣誉感、归属感。
3 体会
3.1 要尊重人才、包容个性,辩证全面对待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是在人才队伍各领域中层次比较高的优秀人才,是处于专业前沿并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人才。通常这类人才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影响广。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客观分析高层次人才的思想特点,把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不问政治”“只专不红”区分开,将尊重科学、坚持原则与“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区分开,将敢想敢干、锐意革新与“无组织无纪律”“好高骛远”等区分开。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应坚持看全面、看主流,不应责备求全、以偏概全[8]。
3.2 要主动作为,关口前移,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
要积极落实“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养举措,做细做实前期工作,避免“坐等上门”“自然成熟”等被动做法。医院党委要建立后备干部人才数据库,各党支部建立所属部门科室骨干对象信息库,并每年进行更新;党委、支部加强沟通,定期分析,制定计划,积极推动。
要进一步加大对支部书记、委员及骨干的培训力度,选拔培养一批理论功底强、管理能力好、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支部骨干队伍,让支部书记做到兼而有责、兼而负责[9],发挥支部组织的正面引导功能。健全常态化联系培养机制,在严格标准、程序的同时,优化、改进考察方式方法,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吸收入党,达到“培养一个、发展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