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电厂移交接产过程中的配置管理

2021-04-03钟建兵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20期
关键词:配置管理配置文件规程

钟建兵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浙江 三门 317112)

1 前言

三门核电AP1000电厂核岛关键系统设备由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电厂引进国外先进核电厂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国外核电厂成熟的配置管理体系,并对标国际成立了技术支持及设备管理等技术部门。但是另一方面,三门核电一期工程合同模式复杂,设计单位及设备供货单位配置管理水平不一致,尤其是部分外围系统及已供设备,没有配置管理的体系,文件编码、内容参差不齐,与生产后高标准的配置管理体系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生产移交接产是承调试之前,启生产之后的重要环节,如何在移交接产过程中协调调试、生产各方共同努力,尽力弥补这一鸿沟,是这些系统移交接产过程控制的重中之重。

2 配置管理简介

配置管理确保对现场设备的建安,运行,维修,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符合现场设备及其运行状况的精确信息,以便及时可靠地作出安全、科学、高效的决策。

配置管理简而言之,就是要保证设备配置信息满足设计要求,并与现场设备状态一致。配置管理的优、缺点如下。

建立完善的配置管理体系有如下优点:

(1)增加了设备的安全及可靠性。

(2)提升了环境保护。

(3)减少了安全事件的风险。

(4)减少了非计划停堆的风险。

(5)设备的配置信息满足变更的设计及实施。

(6)避免了维修活动的延期。

(7)设备寿期管理。

以运行相关配置管理为例,正常情况下,系统的所有运行活动由系统正常运行规程指导。每一份系统正常运行规程都有一个在线清单附件,规定了设备后续运行工况的初始在线情况。如果没有有效的运行配置管理,每次启动一台备用泵前,都需要就地去检查其出入口阀是否开启,电源是否合闸,系统是否已经充水排气完成,无法完成紧急备用不说,大大增加了运行人员负担。完善的配置管理则可以避免上述情形,确保电厂安全、可靠的运行,极大地减轻运行、维修人员的负担。

但是对有效配置管理的挑战因素也非常多,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运行安全检查组(OSART)曾指出当前电厂普遍存在的一些配置管理不足之处:

(1)临时变更未体现在文件上。

(2)设备配置信息与文件不一致。

(3)现场活动与规程不一致。

(4)未及时更新培训教材。

(5)设计变更违反了某些设计准则。

(6)找不到相应的配置文件。

上述大部分挑战及不足(比如文件移交时丢失,变更、物项替代后未升版配置文件等)在系统移交接产过程中都会涉及,也尤其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3 移交接产过程中的配置管理

对于西屋设计范围的系统,由于从设计阶段就遵循了配置管理体系,故移交接产过程是配置管理的过渡及延续。但是对于非西屋设计范围的系统,尤其是一些外委系统,移交接产过程实际上是配置管理(尤其是文件管理)的开始。

3.1 配置管理文件识别

电厂设备成千上万,相关设备文件种类繁多,不计其数,不可能对所有的设备及文件都进行配置管理,否则投入产出比太低。因此就有一个需要纳入配置管理体系的设备及文件的识别过程。

由于前期没有一个详细认真的规划,在移交接产过程中碰到了一些关于设备或文件是否需要纳入配置管理的讨论。比如在消防火警系统移交过程中,发现设计院并没有火警系统就地柜与火警探头及就地柜之间的电缆清册,也即这些电缆没有明确路径,没有电缆编码。并且进一步发现所有所谓的小安装范畴的系统,如火警,照明,通讯系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到移交接产时考虑这些电缆清单纳入配置管理,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现场重新查线,以建立这一配置文件初始版本。如果一开始就纳入配置管理,这些文件可在建安调试期间建册存档,大大便利了后续的生产运行。

3.2 移交接产联合检查

移交现场联检是对配置管理检查的一道极为重要的关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设备配置文件与设备静态现场状态的一致性,包括设备编码与名称与现场一致性,图纸与现场一致性,设备类型与现场一致性。在实际现场联检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图纸与现场不一致的情况,比如部分临时变更信息未反应在流程图内,设备布置图与设备现场布置不一致(A、B列相互换了位置),以及建安期间进行的物项替代未反馈到设计图纸文件中的情况。由生产部门进行详尽细致周到的现场联检可以确保配置文件与设备现场信息一致,为后续完善地配置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移交接产后配置管理向生产的过渡

在移交接产后,调试文件和生产文件无法做到无缝转换,存在配置管理的空档期或是交替混乱期。

另外,由于建安、调试进度的影响,某些调试临时变更无法在移交接产前关闭,作为了移交接产的尾项,变化的发生原本就是配置管理的薄弱点,加上调试临时变更(包括临时变更,解跳线及临时逻辑变更)流程都没有考虑生产领域的配置管理,也即这些作为尾项的临时变更在后续生产阶段的关闭,会对生产阶段配置管理带来潜在的挑战,很有可能导致配置管理失效。因此考虑在移交前清理系统上的临时变更,尽可能将这些问题在移交前解决,如果实在因为特殊原因需要保留一些临时变更作为尾项,这些调试临时变更需要转为生产临时变更或永久设计变更,避免对生产期间的配置管理产生影响。

4 移交接产过程中的运行配置管理

系统运行规程是运行配置管理的核心,系统设备的调试过程实际上也是草定并一步步固化其运行规程的过程,另外确保系统设备运行状态与规程要求一致也是移交接产的重要环节。三门核电由于前期的规划,调试过程中使用独立的调试程序,并未使用运行规程,运行规程由运行部门编制人跟踪调试进展,与调试规程等效以及现场、桌面模拟推演的方式编制并逐步升版,在系统设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某些设备由于需要持续启动,比如电气、压空、生产水等,无法使用规程启停,另一些系统需要在移交后方能启动,比如发电机等,这些系统的规程无法在移交接产前验证),在移交接产前对运行规程进行验证,指导系统、设备启停操作。对运行规程的验证也是将系统、设备纳入运行配置管理的过程。

由于调试过程的复杂性,移交接产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调试尾项,这对运行配置管理同样造成不小的挑战,由于调试尾项的职责在调试部门,他们在处理及验证过程中有可能不使用运行规程,从而破坏运行配置管理。我厂就曾发生由于调试工程师自行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开启取样阀(未及时关闭),运行值使用运行规程启动系统后跑油的事件。

5 后续改进建议

5.1 配置管理体系规划

各个生产部门主要关注的文件类型不尽相同,比如运行部门关注运行规程、流程图、电气一次图、仪控逻辑图及报警手册等,维修部门更关注维修规程、运行维护手册、设备布置图及装配图等,技术部门则更关注设备清单、备品备件清单、预防性维修大纲及定期试验大纲等,这些文件应该尽早纳入公司配置管理体系。建安调试阶段,技术部门可以牵头与文件职责部门初步确定需纳入生产配置管理体系的文件的清单,组织建立并维护生产配置文件数据库。后续根据移交接产进展,在系统、设备移交接产前组织各生产部门讨论确定相关系统的配置文件清单。最后,根据系统、设备的生产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配置管理文件数据库。

及早建立公司级的配置管理体系,将配置管理体系无扰地贯穿到设计、采购、建安、调试和生产的全过程,确保相关各部门在同一体系框架下参与到配置管理工作中,使在移交接产后配置管理相关文件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能够迅速启动,确保机组安全、可靠及高效运行。

5.2 做好生产配置管理的过渡

在系统、设备向移交接产前,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系统运行规程的使用验证,一方面建立一个高标准的运行配置文件,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系统设备的现场状态与运行规程一致,实现移交接产过程中运行配置管理的勿扰切换。另一方面,一旦完成系统、设备的移交接产,就要在全厂范围内宣布进行运行配置管理,所有系统设备的操作必须由运行值班人员使用运行规程(和/或其他符合运行配置管理流程的方式比如隔离牌,异常在线等)进行操作,避免由于运行配置管理不当导致人员和/或系统设备损伤及其它可能的经济损失。

在移交接产后,第一时间按照配置管理清单发布和/或建立生产图纸、运行规程、维修规程等文件,以便生产期间配置管理正式启动。

猜你喜欢

配置管理配置文件规程
汽车委托外加工零件自动化配置管理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互不干涉混用Chromium Edge
基于Zookeeper的配置管理中心设计与实现
忘记ESXi主机root密码怎么办
配置管理数据库运用与实现
为View桌面准备父虚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