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的特色慢行系统构建探索
——以大沥镇为例

2021-04-03朱琳琳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廊道步行交通

朱琳琳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引言

201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慢行交通作为城市未来交通体系构建的重要形式,属于“城市交通”的转型,是从“人文关怀”而非“效率优先”的角度出发,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前提,主张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符合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 研究背景

1.1 响应国家慢行系统建设与绿色出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当前,慢行交通已成为助推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一环,是未来健康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城市将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引导交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1]。

1.2 西方“城市病”反思下,慢行系统建设存在必要性

近些年来,机动化程度较高的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机动化的迅猛发展给城市带来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后,加强了慢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不仅缓解了机动化所带来的城市问题,也为市民提供了舒适、便利的出行环境。从“城市交通”的角度理解,慢行交通主要指步行与自行车的交通,是机动化出行的延伸与拓展,属于绿色出行方式;而从“以人为核心”的角度定义,慢行交通也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产、生活、娱乐、交往、游憩等内容息息相关,属于重在体验的生活方式。

1.3 大沥镇慢行系统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建立起了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但大沥镇早期慢行交通建设却相对滞后,慢行空间缺失、连续性差、舒适性低,市民出行过度依赖机动化,交通拥堵、尾气污染、交通事故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日渐严峻。慢行交通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灵活的交通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缓解单一机动化发展带来的交通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其优越性越来越成为共识,并在佛山多地规划实施。

2 研究思路

2.1 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通过明确慢行系统的切入方向,搭建总体慢行系统布局框,通过规划统筹与形态设计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体系进行详细规划,以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的品质。

2.2 技术方法

多角度出发,坚持定性指导定量,定量斧正定性的原则,统筹考虑本次慢行系统规划需求;同时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明确本次慢行系统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及规划慢行定位与发展方向,确保各阶段及各层次因素的系统性。同时,引入交通“大数据”,支撑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互动决策,包括基于POI数据研究慢行吸引点分布等[2]。

3 慢行规划内容

3.1 多层级结构的慢行系统

3.1.1 非机动车系统。规划将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主廊道、连通道、休闲道等三个等级,其中,主廊道主要承担骑行单元内或相邻骑行单元间居住区与商业办公区之间的出行;是构成非机动车交通网络的主骨;连通道主要承担骑行单元内居住区与学校、轨道站点/公交枢纽间的非机动车短途出行及接驳交通,是构成非机动车交通网络的次级非机动车道;休闲道主要满足休闲健身和兼顾串联各骑行单元的功能。

在非机动车道线路规划层面,主要遵循分流、连区、穿核、取直、优先五个原则。分流原则是指减少快速路、机动车大流量主干路的非机动车流量,城市快速路原则上不宜做非机动车廊道。主要在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层面寻找非机动车廊道;连区原则是指规划廊道应尽量连续、贯通性好,能使各骑行单元连为一体以实现区间连通;穿核原则是指非机动车出行大都始于功能区高强度开发地域,廊道布置应尽量靠近或穿越核心区域;取直原则是指非机动车骑行者心理一般都是走最短路径,并不愿意转弯,因此廊道布置时应尽量顺直;优先原则是指道路路权空间上应予以优先,骑行单元之间、非机动车流量预测较大的道路(通行能力)须设置非机动车廊道。

3.1.2 步行系统。规划将步行道网划分为步行单元、步行通廊、功能片区等三个等级。步行基本单元是指具有连续性、安全性、舒适性等通行特征,对应城市不同用地性质,在步行适宜尺度内且相对完整的步行区域;步行通廊包括绿化步行通廊和滨水步行通廊,主要承担城市自然景观资源之间连接的步行路径,并起到串联城市功能组团结构性路径的作用;步行功能片区是依附于城市的自然格局和空间形态,考虑城市道路体系,从步行活动特征上对整个城市进行结构性的基本分区。

在步行道线路规划层面,除重要步行通廊(绿化步行通廊和滨水步行通廊)外,还包括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与依托城市道路的重要步行通道。其中,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主要是指城市中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这类道路以车行过境交通为主,不设置红绿灯,以满足机动车高速通行的需要,是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两侧功能区步行系统规划应有目的地将人流引导至其他的步行通道,或者引导人流集中,统一设置过街通道。而依托城市道路的重要步行通道选取则综合考虑城市的主次干道、主要的公交走廊、主要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人口分布等要素作为判断依据,其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系统构成,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

3.2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市民日常的步行活动是有一定的范围的,15分钟生活圈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营造兼具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等特征的社区生活圈。在这个尺度以内鼓励步行出行,满足日常交通联系,尺度以外的交通活动则通过其他交通换乘工具联系。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沥镇地块内部步行系统的建设,根据不同地块内主导的土地利用性质、步行人流的主要性质以及市民使用活动的状况,将大沥镇基本生活圈划分为商业区步行单元、居住区步行单元、混合功能区步行单元、交通枢纽步行单元、工业仓储区步行单元、农田区步行单元等六个类型。步行活动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次研究基本生活圈共划分103个,对生活圈进行了步行活动类型与特色总结,并提出步行系统建设指引,以引导形成特色鲜明步行系统[3]。

3.3 营造全覆盖滨水环镇漫道

为营造大沥整体滨河城市风貌,打造大沥城市品牌,规划以打造“活力水城、滨河城市”为导向,通过开辟大沥镇沿河两侧的公共空间,提高居民慢行出行质量,推动城市未来建设将重点向优化滨河环境、提升城市内涵方向转变。

大沥境内有佛山、雅瑶、水口共三大水道,主河道长95公里。规划重点解决沿河慢行空间受阻不连续、沿河路权分配不明、沿河景观单调缺乏特色、沿河慢行环境及设施差等四大主导问题,配合大沥滨河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蓝图,推动滨河城市建设。其中,滨河慢行线路主要分为内环和外环两段。内环线路总长度22KM,外环线路总长度30KM,内外环沿河道总长度为44KM,线路600m步行辐射区内,共可串联72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占全部历史建筑的60%。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为例,搭建了小城镇慢行系统规划的工作框架,作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小城镇慢行系统构建的探索,可为其他小城镇构建安全、便捷、连续、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所借鉴。

猜你喜欢

廊道步行交通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步行回家
繁忙的交通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小小交通劝导员
从步行到奔跑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郑州市2014年拟再建千公里生态廊道 共涉9条水系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