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建设对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

2021-04-03罗登辉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高铁

罗登辉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201

自2008年我国开通了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以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现实,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6万公里,投产新线733公里。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成为世界第一,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高铁迅速发展,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完善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于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具有关键影响。

一、高铁建设对沿线诚实生产性服务产业聚集影响的内在机理

(一)高速铁路提高区域可达性

高铁建设提高沿线城市可达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高铁的开通能够有效节约生产要素流程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同时有效拓展要素流动空间,产生明显的时空收敛效应。高铁建设使沿线城市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有效连接,将原本的距离较远或者交通耗时较多的沿线城市的交通分割困境打破,为以高铁发展为依托的沿线城市构建统一高效的大市场空间提供了重要基础,不仅加快了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速度,同时极大的扩展了要素流动范围。另一方面,高铁建设增强了沿线城市在区域中的趣味优势,进一步扩大的城市产业发展潜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叠加效应。高铁的开通对于沿线城市来说,其在进行生产要素流动中,接触优质资源的机会大大增加,并且随着高铁建设网络的不断完善,沿线城市将会随着高铁网进入到同一网络中,为各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频率提供重要基础,形成网络效应,为沿线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二)区域可达性的提升加快要素流动与市场结构变化

首先,区域可达性的提升加快要素流动。一方面,区域可达性的提升促进了区域各项资源的空间聚集并实现合理分配。以供需角度来说,区域可达性的提高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实物资源可以实现更高的流动量,从而有效提高供需对接频率。从城市角度来说,提高区域可达性能够使生产要素进出速度加快,在其快速流动中,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所需要的要素。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高铁为快速、高频率、大范围的人员流动提供了重要基础,从而加快区域人力资源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同时对于知识交流与信息传递发展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区域可达性的提升有效促进了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企业运营效率。可达性的提升代表着时空距离的缩短,尤其是高铁运行的高速性,进一步压缩的运输时间,从而为企业间交流节约了时间成本,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行频次更高的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等,是企业其他生产性活动有更多的时间,进而提升其运营效率。

(三)要素流动加快和市场结构变化对生产性服务产业聚集影响

追求聚集剩余价值是生产性服务产业实现聚集的重要原因。要素流动速度的加快以及市场结构的变化能够有效提高产业集聚的剩余价值,同时也是企业追求聚集剩余价值的重要途径。高铁建设促进了要素流动加快与市场结构变化,从而加快了要素的整合与市场区位融合,提高产业聚集剩余价值,从而促进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产业聚集。

具体来说,一是聚集剩余价值对生产性服务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选择进入或者不进入高铁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产业集群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在两种状态下的获利高低,两者比较产生的利润差额即为聚集剩余价值,主要包括成本剩余与收益剩余两部分。其中,成本剩余包括投入要素成本、内部组织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几方面产生的剩余价值。通过分析企业进入集群前后的收益及成本变动,以及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化,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的根本动力是降低成本,通过进一步产业细分提高生产效率,扩大成本剩余;或者是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提供更细化、差异性的产业来提高产品价格,扩大收益剩余。因此,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来说,其加入高铁沿线城市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实现更高的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从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不断向高铁沿线城市聚集。

二是要素整合与市场区位融合提高了聚集的剩余价值。首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具有显著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特点,生产投入要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高铁发展能够有效带动沿线城市劳动力聚集,并形成“知识场”效应,从而有效降低区域内企业人力转化及信息搜索的成本,进一步扩大生产投入要素的成本剩余。同时,聚集效应还会降低交易成本剩余,进而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节约在其要素中的投入。这也代表了企业进入集群能够提高成本剩余。其次,高铁建设开通能够有效提高服务产品的存储性,极大地扩大了企业客户服务范围,从而为其提高销量提供了可能。同时,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来说,其所提供的产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微小的服务差异都可能对消费者产品选择决定造成较大的影响。高铁建设降低了沿线城市企业交流的时间成本,大幅提高知识与技术交流频次,对于产品创新与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从而使集群内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产品创新,提供更具有差异化的优质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稳定市场地位,提高企业议价能力。这也代表了企业获得了更高的聚集收益剩余价值。因此,高铁建设对于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产业聚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铁对沿线诚实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影响研究

曹小曙等人进行了“高铁对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中国16个城市群进行研究,收集整理2007年与2017年地级以上行政单元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数据,以及铁路起讫点旅行时间、班列数据,分析了静态视角下高铁网络对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格局之间的关系,以及动态视角下的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得出了高铁对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高铁开通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但其作用发挥具有空间不均衡性,东部地区及京津冀城市群受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同一城市群中主要受益者往往是最初有聚集优势高铁城市。第二,高铁影响效果受到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及空间结构的影响,对于东部城市群来说,其具有多中心结果,生产性服务业呈显著向周边具有条件的沿线城市扩散的情况。第三,直达班列能够有效提高高铁影响力,同时高铁通过促进城市人口聚集、扩大市场等多种途径促进生产业服务产业聚集。

马红梅和郝美竹的研究中,通过将高铁开通视为准则人实验,收集整理了285各地级市在2007到2016年十年间数据,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高铁建设对沿线诚实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以交通可达度、市场准入、市场一体化为替代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高铁开通通过提升城市交通通达性,从而有效提高市场准入,推进经济一体化,从而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此外,研究指出,对于特大城市及沿海城市来说,其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相对已经较为完善,高铁开通所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相对一般,并且高铁站点与城市中心距离越远,产业聚集的正向影响越低。

三、高铁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有效建议

(一)根据城市规模制定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

沿线城市规模不同,高铁建设所带来的影响不同,不同城市应当审慎评估高铁开通的利害影响,在对产业效应合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差异性的产业集聚发展战略。对于较大规模沿线城市来说,充分发挥高铁对生产性服务产业的聚集效应,需要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政策,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尤其是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计算机服务、商务服务等产业发展;对于中小规模城市来说,应当紧抓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同时做好高铁站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的辅助推动,为产业聚集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协调与高铁建设路线规划的统筹

高铁产业融合与渗透性非常强,是不同城市间产业连接的重要纽带。但对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来说,高铁对其并非完全是促进作用,其存在显著不平衡特点。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产业聚集过程中,由于城市差异导致高铁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也是不同的,若无统筹规划,则可能造成加剧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极化效应等。因此,高铁建设中,线路规划与站点设置不仅需要满足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沿线城市规模差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层级等各项因素,最大限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产业合理聚集。

总结

高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不仅发挥着提高客运能力的作用,同时对于提振沿线城市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社会转型发展,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之下,高铁建设对于加快产业聚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高铁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高铁会飞吗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人地百米建高铁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