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构建及改进分析
2021-04-03顾龙
顾 龙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1 建筑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构建及改进的作用分析
HSE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战略思想,主张在具体实施工程项目时,遵循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职系的管理理念,对整个施工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把控,进而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工艺和进展更加顺利。最重要的是,能够规避工程在实际施工期间所呈现的不良风险,以构建更加安全的施工环境。同时也能够切实提高整体的作业质量,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在新时期的行业领域实现稳定的发展[1]。在高质量发展愈发迫切的建筑行业领域,做好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施工单位整体的经济效益以及提高其在整个行业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2 建筑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构建及改进的现状分析
1.HSE管理的费用并没有完全落实。施工当中,由劳务方负责投入的安全费用没有全面落实,工艺流程、工法乃至材料等出现了不合理的优化、取巧的问题,施工基层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2.施工承包商的HSE管理监督相对薄弱。施工项目任务繁重,进度依然是重要的乃至首要的内外部考核指标,针对施工承包商HSE管理要求在客观层面逐渐降低。在执行层缺乏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动力的情况下,难以更好的打造有力监督管理体系[2]。
3.施工承包商并没有全面的进行动态绩效考核。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仅仅是关注事故、重大隐患和违章操作等方面(结果考核),并没有对HSE举措指标进行全面考核(期间考核)。
3 建筑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构建及改进的策略分析
3.1 审核施工人员资质
对相关承包商进行用前资质审核,从业务许可范围、安全资质证等方面入手,还需对单位的HSE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模式进行核实。要求持证上岗的人员要做好处理,加强审核力度。在一个完善性的建筑工程体系中,招标是重点的工作环节,可以说决定着所引进的工程方案以及可执行性。所以说,在接下来为了确保该阶段的管理工作更全面,施工单位需遵循全过程的战略思想,针对整个招标流程进行规划设计。并加强合同机制的进一步构建与完善,从而为招标的有序推进而提供重要的参考。不仅如此,也能够确保招标环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以保证所获得的招标信息更加精准而贴近实际。不仅如此,还需在招标环节积极的落实专家评估机制,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考量,让合同在成本控制以及安全质量品质方面得以有效保障[3]。
3.2 加强HSE费用投入
建筑施工当中,在合同制定的时候要把安全专项费用独立罗列,应该针对安全专项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完善的费用使用计划。然后,对施工安全专项费用具体运用情况进行动态的审查,以此将安全费用合理的运用。在出现未按照计划进行投入的问题时,对相关工程费用进行暂停整治,以此保证施工获得安全投入支持。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领域作为重要一环,其所呈现的管理工作水平显著决定着整个建筑工作的质量效果和接下来的推进进度。所以,在实施HSE管理时,项目部需从施工这一环节出发构建更完善、系统性的管理体制[4]。深入分析具体的管理要素,从现场的施工环境、方案、流程、作业、技术,以及人员之间的配置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入剖析。加强施工人员以及现场环境之间的合理调度与优化设置,进而切实保证整个施工现场更加规范。同时,也能够确保各项工艺符合操作流程,实现高效落实和保障各个环节的工艺质量。
3.3 做好施工方案审核
在进行施工之前,要以HSE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入手,提供审核相应资料,这其中涉及了开工报告、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等。在开展施工之前,项目经理、管理工作人员和HSE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施工方案的全面讨论,对其进行全面严格的审核,加强安全措施、施工工艺和工作体系进行合理的分析,关注风险评估。在此,针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改建意见,以此更好落实体系需要。施工承包商要在施工之前形成技术举措方案。在安全技术创设的情况下,以工程工艺、现场情况和气候条件等方面入手,以此满足具体规范要求。在加强每一项安全举措实施的情况下,能够将其针对性展现出来,以此保证施工工程建设具有针对性。从不同的施工工艺分析,比如在预留预埋、开槽开孔、设备管线安装逻辑次序等方面入手,这会让工程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在工程技术角度上形成合理的安全管控举措,让施工更加安全[5]。从所运用机械设备和施工工作人员所面临的伤害风险入手,关注安全防护装置等角度,以此强化技术措施的合理防范。然后,施工工序要配备相吻合的安全技术举措,让安全模式得以合理运用。使用安全举措运行的时候要通过项目经理和HSE管理人员分析,做好分析。这让各相安全技术得以有效运转,并在关注工程具体变更情况的背景下,将安全措施合理的落实。
3.4 设备操作和特种操作人员进场备案
施工承包商要做好备案工作,针对特种设备操作和特种作业人员等进行进场提前报审核验,在项目部进行审批工作之后,开展进场工作。施工设备进场的时候要有相关随机资料,还需具有正式检测报告和自检记录。操作和作业人员要具有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及相应的设备操作资格证。为保证建筑工程综合进度和施工品质更符合规范,施工单位在具体实现HSE管理理念下,需加强人员层面的优化管理。首先,需从配置的角度出发,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在项目规格、施工环境、工艺环节等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合理的安排和调度人员。从而保证整体的施工人员、结构分配更加合理,也能够促使彼此之间通过合理的协调与配合,有效发挥自身在现场施工领域的具体工作职能。不仅如此,还需从人员的培训与监督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干预,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加强职能的监督与管理,强化岗位操作规程和规章的学习[6]。从而让广大的人员队伍都能够以正确的施工观,以及在掌握丰富安全和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完善具体的操作工艺。
3.5 完善HSE管理培训
安全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涵盖了入场安全教育和专项施工HSE的培训。从根本上来说,安全教育主要是从施工现场的人员进入现场之前的规章制度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的时候,要对现场安全规章制度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应急管理等相应内容。通常情况下,培训工作开展的时候要以项目人员或者HSE管理人员同时组织,完成培训工作之后,针对施工工作人员全面考核。另外,在以施工特点为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施工HSE培训的合理组织。比如,动火作业在维修改造过程中蕴含了很高的风险。这成为了安全重点监控内容,所以要加强动火作业的相关知识培训。需要开展动火作业的工作人员,在获得了良好的专项教育培训情况下,认真开展工作。
在建筑工程全面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安全层面的管理工作能够切实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以及切实提高整体的作业质量。这对于整个建筑企业在多元化、复杂化的市场环境下,实现稳定的发展以及提高整体的影响力,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接下来负责具体的建筑工程时,施工单位需坚持以HSE管理为思想指导,构建完善性、具体化的安全管理与监督机制,合理的搭建现场风险监控平台。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合理设置预防方案。督促现场作业人员在具体负责相关工艺时,要始终保持良好的预防意识。并在有效识别和诊断不良隐患时,能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安全维护方案作出科学处理[7]。
3.6 明确职责强化管理
在和合作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在协议当中应该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违约、处罚进行清晰展现。在协议签订的背景下,就可以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视,也能配合建设方进行更好的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通常情况下,针对合作队伍进行管控的时候,项目部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能够明确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并明确施工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人员,通过专门的人员进行进入到施工场地的检查,明确其资格和具体职责。
建筑施工当中项目经理是重要的责任人,HSE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将施工改造当中的HSE管理台账进行明确和优化,要着重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施工之前进行安全培训教育,要拥有专门的负责人员签字。第二,高风险的作业许可证要保证签署完整,工作人员要有特种作业资格证。同时,还需具备特种设备操作证,对这些证明进行复印,进行项目存档报备。第三,从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入手,要进行隐患整改通知单进行如实填写,在对工程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要严格落实跟进工作,将隐患严格消除。为了让工作人员积极融入到HSE管理当中,就应该加强危害风险的识别,进行施工作业情况的记录和跟踪。工作人员针对问题十分严重的要进行合理的讨论,以此加强安全风险的分析和本质探析。然后,从所排查的安全风险入手,能够将HSE管理和教育进行全面培训。
3.7 执行HSE管理体系
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具体要求进行明确,这是比较重要的方面。施工单位要对场地合理清扫,能够将其合理性和实用性得以提升,以此保证施工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较大的伤害,同时所展现出的风险也比较小,能够避免出现工作被延迟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问题,在进入到施工场地之前,不管是临时入场、相关方等进入到场地中,都要接受安全培训,并实施合理的交底工作。在符合具体安全需要的情况下,还需进行陪同参观。
第一,关注个人防护设备。施工单位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比如佩戴工作服、安全帽和安全手套等。在符合HSE管理体系要求的情况下,制定的设施要满足安全要求。第二,设备要求方面。施工承包商要明确责任,能够保证各项设备处于合理的状态下,并针对设备进行有效维修和保养,并拥有保险和检验等文件,更好的落实安全工作。第三,要明确环保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关注危废的实际数量,并将其控制在最小化程度,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或噪音、振动的职业伤害或扰民情况(视项目区域)。
质量是决定整个建筑工程未来使用和整体行业发展的重点要素,也是支撑建筑事业实现深入发展的核心支柱[8]。所以在HSE管理的思想导向下,施工单位在面对具体建筑工程时,需从质量这一维度出发,构建完善性的监控与管理机制。在工程现场作业的环境中,需督促内部施工和管理人员形成正确的质量观,针对各个环节以及各项工艺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合理规范具体的作业工艺,并加强质量的监督与测试,同时还需在工程的结束之后合理的进行验收与管理。进而及时发现不良的变更风险,并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方法进行重新的调整和优化。在质量健全与完善的前提下,做好工程的跟踪性检验与维护。定向分析在建筑工程领域的不良问题,确定具体的风险类型,把握好工程管理的核心与关键, 探索更规范的管理举措和实施要点,让建筑工程整体展现新的风采。
3.8 创设合理奖惩机制
完善安全奖惩机制,关注安全工作,加强对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的提升,针对表现良好的个人和班组进行鼓励和支持,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结合的形式,实行定期表彰的模式。同时,积极探索机制运行,创设奖惩基金,能够以此更好落实工程程序相关资金的管理。这样,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比较差的工作人员就要受到处罚,将处罚金额进行积累,放在安全奖惩基金当中,以此为安全奖发放提供准备。除此之外,针对出现违反施工HSE管理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坚决不能容忍出现问题。重视“奖大于惩”的正面安全文明作业队伍、个人形象树立。
在接下来的建筑管理工作实践当中,施工单位需正确看待审核阶段所呈现的管理要求,以及落实相关管理工作。在审核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就具体的审核原则以及综合性的审核流程进行规划设置,并构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从材料规格、施工环境以及成本预算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并加强数据综合统计与分析的功能发挥。然后将多种数据结果进行战略统筹,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规范制定有效的审核方法和流程。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HSE管理模式,这涵盖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任务比较繁重,而且有着很大的危险性。在此,参与建设工作人员要对HSE管理工作引起重视,能够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全面落实HSE管理管理体系之下,更好的将各项工作稳定落实。同时,做好定期安全检查工作之下,能够把安全隐患合理的消除,以此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将施工现场进行合理保障,让工作人员高效的参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