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探究
2021-04-03范春光
范春光
辽宁省辽阳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 辽阳 111000
我国城市地区地域特征十分复杂,发展和转型则处于一定困境当中。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力运转,将城市土地合理规划运用,实行城市地区空间资源完善配置,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城市建设中所涌现出的不足合理突破。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具体要求和规划,要将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把控,对其深度探究,发挥在城市规划建设当中的作用。由此,从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必要性分析入手,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1 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必要性
国土空间规划是进行国土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还涉及了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部署,以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让资源保护对协调运转。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以战略性、综合性和基础性为定位,涵盖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整治等方面的指导监控[1]。
第一,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城市规划战略实施过程中展现系统化特征,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关键根基将土地资源合理运用,实现协调发展目标。同时,促进人和自然、人和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要以推进城市建设为主,发展当中要将空间资源持有优化开发理念,将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实行协调,并做好统一工作。另外,以城市生态治理作为基础,这是国土规划工作的重要本质,将污染等问题合理解决,让城市绿色生态建设稳定落实,这些工作环节在城市经济可持续展开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2]。
第二,打造特色城市,带动经济发展。多年来,我国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很多工作投入。空间规划视为国家治理和建设的重要核心要素,以城市地域特色为着力点的过程中联系具体实际发展情况,同时不忘联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关注制度和文化建设要求,以此加强综合性和系统性的部署。把精细地和区域管控合理落实,让城市生活配套设施对完善,内部设施环境得以优化。这样可以打造城市规划建设新局面,让城市空间构建和治理获得一定保证和推动。随之,城市规划当中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让城市呈现出特色化发展模式,更好的进步[3]。
2 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面临的问题
2.1 城市空心问题
根据统计我们得知,我国每天都有很多村子消亡。而且这一状态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城市人口出现流失的问题,这随之发生空心化现象,这是政府在解决问题当中面临的重大难点。这一问题治理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时间。比如,地方政府组织建设应该不断落实基层党组织搭建,提升工作速度,关注社会管理组织体系,积累相应经验。
2.2 内生动力问题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关注精准扶贫工作,在关键的阶段要将动力问题有效解决。但是,如果资源贫乏和执行力度不充足等问题的发展,就难以更好的落实城市规划发展。总的来说,城市规划还需从教育培训入手,关注精准扶贫工作的稳定开展,在技术共建体系打造之下,也会让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得以发展[4]。
2.3 村庄特色消失
村庄特色消亡问题的发生,就严重阻碍城市规划的发展。很多农业人口出现城镇化的趋势,城市历史文化消亡。所以,现阶段要有力解决城市特色消亡问题。
2.4 投入不充足
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实行城市规划发展一个关键的问题则是在投入上不充足,主要体现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土地综合治理过程中要以政府投入和资金整合为主,但是在前期投入往往是需要政府进行垫付,在不能及时回笼的情况下,政策和资金投入不到位,就会让城市建设停滞不前,以此让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3 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城郊融合城市规划模式
(1) 实行多功能的城郊发展形式。在城郊多功能发展过程中,实行合理的发展环境升级,从农业观光、休闲和体验等形式入手,借助多功能的形式,更好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以此加强全新的生活体验打造和升级。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关注在城市的郊区位置,这一位置的经济条件好,拥有十分完善的基础设施,在拥有便捷的交通等条件下,会让农业产业实行规划化处理,展现出良好的经营状态。同时,生产效率的提高会随之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一区域发展形式,能够将生产、生态和文化等功能价值体现出来。
(2) 田园综合发展形式。这一发展形式主义是从现代农业科技角度入手,关注休闲、现代化和社区化,将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实行综合发展。这可以推动乡镇振兴的有效发展,为其提供载体和支持,同时也把城市规划一体化发展形式全面凸显,满足了城市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另外,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让产权机制得以改革,保证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以农业科学、人力和资源共享为根基的情况下,更好的实行区域化升级,在科技、产业和旅游等结合一体发展的情况下,让区域发展体系彰显出个性化特色,也会为城市生活发展提供新的方向。这样的发展形式符合城市的关键要求,也会在区域化背景下进行交通、人流管理等的升级,这会让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出巨大的投资意义,以此拥有良好科学定位,加强规划和运营管理。
(3) 特色小镇发展形式。这一发展形式是在2016年提出,从根本上来说以绿色、协调和创新等为理念支持,通过独立的地域空间体系打造,将区域内部的产业进行特色升级,以此蕴含文化底蕴,更好的将生态化资源合理运用,这可以从根本上创设产业文化和人文等多角度发展的模式。与此同时,实行多区域发展体系过程中,进行城市产业特色和现代打造,创设魅力城市。另外,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让人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也会在跟随城乡统筹发展脚步的情况下,关注城镇产业布局的实际价值,这让社会发展获得重要力量根基。
3.2 集聚提升城市规划模式
城市规划战略实施当中,将村庄的优势价值全面体现,以此做好主导产业的支持工作。由此,从城市经济发展为主,结合城市美丽景色和乡土文化,将其合理资源进行发展,形成聚集提升城市规划模式。
(1) 实行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带动形式。这一形式打造主要是以多种土地整治为基础,让粮食生产拥有安全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这可以对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解决。然后,城市规划实施当中获得一定的战略保障。将城市产业和新产业紧密关联,把全区域土地进行有效治理,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找寻符合区域发展的相应模式,为形成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准备。
(2) 产业、生态旅游结合形式。城市城镇在整体流域生态建设发展上提供了质量保障,让产业之间拥有互补价值,这在特色产业形成上获得了关键支持。比如,在一定程度上让贫困农民摆脱贫困。随之,将区域的优势体现出来,让旅游线路更加精密,城市也会随之走上旅游便利发展线路。在国土绿化工作运行当中让生产产业之间进行合理融合,找寻合理发展机会。在以产业+形式为前提的背景下,满足城市规划发展需要,保证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以此为生态建设等发展提供准备[5]。
(3) 电商助力形式。城市区域发展当中要将电商这一形式视为关键核心,把城市的资源实行协同发展,可以升级淘宝村级服务打造,让城市电子信息商务拥有发展的空间,这可以让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通常,将电子商务视为关键,以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形成合理的农业经济,将城市剩余劳动力问题有效解决,这会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拥有奠基,从而带动城市规划发展。在这一形式实施之下合理运用于配套服务完善的区域当中,形成特色性产业,让区域品牌的价值得以完美打造[6]。
(4) 农业产业化驱动形式。以现有城市产业作为基础,将产业升级联动形式为基础,让城市产业功能得以拓展和优化,这可以让特色农业发展获得发展方向,也让农业产业布局彰显出引领性作用。在全面将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得以提升情况下,更好的进行传统农产品加工,将农业的功能价值得以凸显,更好的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此落实城市规划[7]。
3.3 特色保护城市规划模式
(1) 将文化传承的力量释放出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这可以实现创意式发展模式,将城市文化标志有效整理,努力创建具有明显城市文化特色的品牌。同时,这一举措实施让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获得根基,并带动城市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然后,将城市旅游业进行重度发展,转变单一观光旅游形式,以此打造更高层次的发展,朝着度假旅游方向前进,由此实现了城市的有力变化,激活城市精神内涵,在文化可持续发展环节上收获了充足的条件支持。另外,需要将城市建筑和景观保护保留,着重做好室内现代化服务体系搭建,实现城市文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以此让本土文化与民间艺术优质发展,让城市建设拥有个性化特征[8]。
(2) 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旅游业发展当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发展提供导向,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城市旅游发展之下会将振兴的模式进行升级,以此找寻符合城市旅游发展的区域,特色就是拥有丰富的资源,住宿和餐饮等都拥有完善的设备,保证了交通和休闲娱乐等。以此形成了适合度假和放松的旅游模式之下,让城市旅游发展当中蕴含十足的动力。
3.4 进一步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律法规
完善性的战略法规是支撑国土规划有效适应多规融合方针且促进其真正实现协调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相关单位需要从立法角度出发健全法规体制,从而为具体的规划工作提供重要的行动导向。首先,要全面意识到空间性规划的基础要素,并精准定位具体的规划、评估与评价标准。之后,围绕健全立法,针对各级部门需要履行的规划工作职责,以及在具体实施空间规划时需要遵守的标准和规章体制加以明确和完善,这样能够保证具体的规划工作在开展中能够拥有完善性的立法作为支撑,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合法性,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国土空间的内部结构以及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对具体法律进行细化,以省单位根据具体的规划要求制定配套的立法设施,进而能够促进省内国土规划有序开展,也能够全面提高国土资源与经济、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协调性与关联性[9]。
3.5 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标准、管控体系、协调机制
国土规划在逐渐趋于空间性发展的过程中,给具体的规划标准以及工作体系也提出更高要求。在全面落实多规融合的战略理念之后,需要重新调整固化的工作机制。首先,要积极发挥ArcGIS中shp矢量数据的功能,将所获得的规划数据和参数进行系统整合。然后构建坐标系的直观模型,以便能够为接下来的规划工作有效落地提供重要参考。之后,要从管理体系出发进行宏观统筹,实现规划范围全覆盖。通常,相关单位需从整体布局、城市设施、服务项目等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也可以围绕交通运输、生产实践以及环保生态等进行协调性分析。同时,要从具体的协调机制出发进行不断完善。对具体的国土审批以及资源配置工作进行全面审核,提高国土利用的合理性[10]。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实际开展当中,城市规划规划要从具体建设角度入手,将规划编制模式有力实施。同时,将城市规划发展所涌现出优势合理把控,将地区整体建设水平朝着良好方向推进。规划相关人员要合理定位城市地区,加强区域规划建设方法的运用,以整体规划体系优化为主,为城市规划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设目标,最终为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和稳定进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