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记忆视角下旧航站区保护更新研究
——以骆岗机场为例

2021-04-03

关键词:航站导则调研

杨 柳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 上海 200002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的新旧更替逐渐普遍。其中以旧机场、旧火车站、旧商贸中心等为主要代表的城市既有大型建筑曾在城市发展中发挥过绝无仅有的作用,是城市记忆的重要承载主体。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部分大型建筑已无法跟上城市新一轮建设的节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甚至是障碍,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既有大型建筑占地面积大、涉及改造资金庞大、牵涉面广,所以如何合理妥善的处置这些大型建筑群正在成为城市改造的重大问题。如果简单对既有建筑进行简单拆除换取建造全新建筑空间,不但改造成本高昂,且极易导致城市记忆流失,不利于城市文化积淀发展[1]。

国家对承载城乡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建筑有明确的要求。2021年1月18日住建部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并要求“各地应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大保护力度,坚决制止各类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行为”。既有大型建筑作为城市记忆的主要载体,是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城乡发展改造中必须关注的一类重要建筑群体。

以合肥市为例,合肥新桥机场的交付使用,使得位于中心城区的骆岗机场已不再承担交通运输任务,如何妥善保护骆岗机场文化元素又可以最大可能地赋予骆岗机场新的城市功能,推动航站区的有效更新与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本文以合肥骆岗机场的保护更新导则编制为例阐述了既有大型建筑保护更新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实践探索[2]。

2.既有建筑保护更新导则的原则及方法

鉴于既有航站区体量庞大、文化承载力强和城市融合度高等特点,此类建筑的保护更新需进行更加充分的调研工作并编制保护更新导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以期最大化保留既有大型建筑所蕴含的城市记忆。

为更好的编制保护更新导则,首先需明确编制导则的原则以及方法,以下就此进行简要表述。

2.1 编制导则原则

对于既有大型建筑的保护更新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则,该三大原则也是编制保护更新导则的主要目的。

(1)真实性、完整性原则

地块内历史建筑和既有建筑,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保存建筑的外形、设计、材料、位置、环境等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和特征,新的干预应尽量保存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2)可逆性、可识别性原则

对于新的干预和植入新的使用功能,应使干预方式具备可识别性和可逆性。

(3)可持续利用原则

地块的城市更新和保护再利用,应着力于通过功能更新、建筑再利用,创新性的展示历史建筑和既有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实现保护、保护保留与地块活力的再植入。

2.2 编制方法

基于上述三大原则,进一步通过深入现场调研、历史资料查阅、房屋质量检测、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法,对项目地块内建筑情况、环境风貌、路网格局等现状条件,以及自身的发展历程,历史和社会价值等进行深入挖掘和评估,最终形成可用于指导项目地块进行保护更新的导则。

3.骆岗机场历史沿革

骆岗机场长期作为合肥市以及安徽省最主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其历史演变过程是当地城市记忆的一大核心要点。了解其历史沿革过程,可更好的把握其自身历史价值,为更好的实现保护更新提供支持。

骆岗机场始建于1966年,占地面积1500亩,起初主要用于进行滑翔机的起降,必要时也可进行运五型运输机的起降。

进入70年代后,当时的上海虹桥机场急需一处备降机场以备应急之用,由于骆岗地区交通便利、净空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民航上海管理局正式选定在此修建合肥新机场。机场建设开始于1971年10月,至1977年11月投入使用,成为当地的空港门户。从那时起,骆岗机场就一直是首都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重要的备降机场,是国家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和国家开放航空口岸[3]。

1986年4月29日,国产运7飞机的首航在骆岗机场举行,见证了第一架国产的民航运营飞机的首航。

1988年,为满足开通至香港的包机业务要求,骆岗机场对出入境联检厅进行了扩建,可实现高峰时段300人/小时的安检任务。

1996年,骆岗机场以4D航空港标准进行了进一步扩建,使机场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50—180万人次的要求,具备起降双发中程宽体客机的能力。机场站坪和航站楼面积分别达到了6.5万和1.2万m2,确立了骆岗机场现存地块的基本架构。

进入21世纪后,骆岗机场又多次进行升级改造,并于2006年6月升格为国际机场。

2013年5月29日,骆岗机场正式停用,完成其作为合肥市空中门户的使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骆岗机场曾经对国家和地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国产运7飞机载客的首航机场对于我国民航事业以及民族工业发展都有鲜明且重要的文化标示,妥善保护骆岗机场的文化价值并使其重新发挥相应的城市功能是骆岗机场改造的优先方向。

4.现状调研分析

骆岗机场现状情况是编制保护更新导则的基础,唯有全面了解其自身现状以及与周边环境的配合,保护更新工作才能更具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骆岗机场目前位于合肥滨湖新区北侧,东临直通火车站的马鞍山、包河大道高架,西侧有南通滨湖、北通市中心的徽州大道以及连接经济开发区和金赛路高架的繁华大道。

针对航站区部分,根据其功能特点将其划分为八个区域进行了现场信息采集,分别为:北灯光站及武警8中队区、边检区消防队、仓库食堂宿舍办公区、航站楼及楼前车库区、工程部仓库修理区、武警9中队区、南灯光站区;跑道区;对场地内100余栋建筑进行现场勘查,数据采集,并录入GIS地理信息模型,对航站区内各栋建筑的建造年代、建筑高度、建筑楼层、结构形式、使用功能进行了统计。

在踏勘及调研的过程中,详细记录场地内具有特色的空间肌理及建筑进行了更深入的考察及记录。整个航站区以航站楼为界分为空侧和陆侧,空侧陆侧均有保留完整的航站区独有的建筑肌理,陆侧主要为与庐州大道相连的航站区主入口大道及航站楼前三角形停车区,空侧主要为停机坪及机场跑道区。航站楼始建于1977年后经历历年改建,从结构形式及空间形式上都呈现了我国早期航空业的发展史,航站楼内包含从最早的砖混排架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网架结构等富含丰富历史信息的结构形式,同时从不同的立面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外观材质及风貌,包括水刷石、钢窗、铝板、玻璃幕墙等。航站区内有三座机库,最大的为东航机库,为单层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3300m2;其余两个为混合结构,一座曾改造为室内篮球场。2019年8月,合肥市公式了第二批《合肥市区第二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其中包括骆岗机场航站楼、东航机库及空管局业务楼。航站区内几处较为高耸的塔台,具有独特的航站区建筑特点及功能其中包括两座砖木结构的水塔、二次雷达塔台、气象台、民航交管中心等,均承担了重要的航空服务工作。跑道两端散落的单层砖混结构小构筑物同样展现了航站区独有的建筑特点,其中包括航向台、灯光站。

利用GIS模型对航站区内现状建筑群进行视域分析,能够发现航站区内几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间的视线空间联系比较密切,航站楼北侧消防水池地区以及南侧跑道区域视线交集较多,比较有发展潜力。三个机库的地理位置不同,两两之间视域交集较少,其中东航机库与3号机库视域面积较大,与航站楼有视线交集,2号机库周边废弃建筑较多,视域面积小,与其他重点建筑联系较少。

5.城市记忆调研问卷及数据分析

为了挖掘机场在市民中最深刻的记忆,基于历史研究及现状调查设计了针对普通市民的调研问卷,并对若干位热心市民进行了采访。

调研问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包括被调研对象基本信息、对与骆岗机场重要公共事件的了解、对骆岗机场的个人使用情况以及对骆岗机场改造利用的想法。整个调研过程通过网上调研的形式进行开展,共计收到约240份调研问卷。

根据收到的调研问卷,可发现参与主体主要为26~60岁常年居住在合肥的市民。对照骆岗机场40多年的使用历史,应是对骆岗机场最为了解的人群分布。

从调研结果来看,部分市民对骆岗机场的一些重要历史节点并未有清晰的认识,但约有50%市民对骆岗机场的重要历史节点有一定认知,甚至超过25%了解相关历史节点。从对几位热心市民的采访中,我们发现,骆岗机场在90年代中期是合肥中小学春秋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市民均提到了读书时参观骆岗机场以及参观飞机驾驶舱的情景,可见市民对机场印象深刻。

6.骆岗机场保护更新导则成果

基于对骆岗机场现存建筑的调研分析以及对合肥市民的调研采访,确立保护更新的基本导则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6.1 保护基本格局,梳理空间关系

保护骆岗机场主体空间格局,重点保护具有特色的陆侧主入口林荫大道,空侧停机坪机飞机滑道及跑道。不应改变现有历史建筑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关系。机场特有的功能属性使得其场地肌理与城市其他场所具有重要区别,总体规划中应充分保留机场中重要的场地肌理,留存城市记忆。

6.2 保护历史建筑,协调风貌环境

重点保护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保护主体结构、外立面及有特色的的内部装饰除此之外的建、构筑物增减变化,不应与历史建筑风貌保护要求相违背。

6.3 保留绿化空间,提升环境品质

通过在场地内部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增加地面绿化,提供多重景观,为市民提供公共开放空间。

6.4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土地效率

场地设计应考虑道路、广场的排水坡向,避免因场地整治导致的雨水倒灌,同时注意排水口的适当隐蔽。根据新功能要求,改善基础条件设施,引进水电条件等,拆除和归并质量较差的简易建筑,为更新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6.5 注入综合业态,活化时代功能

根据区域评估需求,结合新功能和运营需要植入综合的功能业态、活化区域功能,焕发综合价值。

同时对场地内百余栋建筑进行了更精细化的分类,将航站区内建筑分为5个类别编制了具体的保护更新设计导则:

(1)完整保留场地肌理

机场陆侧与空侧所独有的具有功能属性的场地肌理是区别于城市中其他场所重要特征,同时也承载着骆岗机场历史记忆。建议总体规划整体保留机场中重要的区域肌理,从而保留机场的历史印记。

(2)重点保护具有历史记忆的代表性建筑

机场内担负特定功能的建筑 ,曾经是机场运营的重要角色,也是旅客的旅行记忆中的独特的场所,并且见证了当时航空业的发展历程。对于这些重要建筑的保护,是对于历史记忆的留存,同时帮助再现历史的场景诉说历史的故事。建议重点保护具有历史记忆的代表性建筑,保护主体结构,外立面及有特色的内部装饰。

(3)可改造利用的既有建筑

机场内仍有大量建造年代较近,建筑现状良好的既有建筑,主要为陆侧酒店建筑及陆侧空侧办公建筑。建议保留该部分建筑的主体结构,对建筑再利用。

(4)选择性保留建筑肌理

机场内有大量砌体结构后勤用房,建筑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主要为一层二层后勤宿舍用房。其中部分成规模的聚落建筑群,包括武警九中队宿舍、其他宿舍、机场工程部、修理厂、及供水队有利于保留地块的集体记忆,并融入新的公共空间,建议保留建筑机理或构件性保护。

(5)拆除简易临时建筑

机场内有大量简易建筑,建筑现状质量较差,主要为一层后勤用房。建议拆除,并清理场地。

7.结语

城市大型建筑往往是城市的符号,在城市化的发展洪流中如何妥善处置安排既有大型城市建筑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不同于小型建筑的低拆除陈本,简单拆除大型建筑经济成本和文化成本都相对高昂。在我国城市发展愈发理性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调研既有大型建筑的历史、建筑特点、人文价值,编制既有大型建筑保护更新导则对于既有大型进驻改造以及城市发展都极为重要。合肥骆岗机场的改造以及其保护更新导则的编制为该类大型建筑的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相信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既有大型建筑保护更新会日趋成熟,为我国城市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航站导则调研
疫情下的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探讨——以北京大兴新机场航站区绿化工程为例
施工情细化管理 铸就高品质园林景观工程——以北京大兴新机场航站区绿化工程为例
考虑航材共享的国产民机航材配置技术研究
24号航站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