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城区公共空间存量更新模式构建

2021-04-03吕游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旧城区存量空间

吕游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江苏 南通 210000

城市更新是研究城市发展重要的课题之一,我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城市迅速发展的40年,它的成果基本等同于欧洲国家大约用100年的时间来进行的城市变革。也正是如此短期内的快速扩张、新城的建设导致现阶段城市内很多固有的地区被遗忘,自然资源被破坏,历史文化被淹没。2019年5月15日,在上海举行国际创意城市设计创新论坛,主题为“文创赋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在高速发展的当下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寸土寸金,如何激活存量资源就成为当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尊重城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系统,推进城市存量更新计划,盘活存量资源,真正落实到城市规划发展之中。同时做到尊重场地、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营造或改善公众生活工作的环境,开创与开拓适宜的生活空间氛围。

同时近年来,人们对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环境也不断的提出要求,特别是城市中的老旧地区,绿化率不足、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公共资源自由化等问题都等待着去一一解决。因此基于存量更新视角,重新整合现有资源、调整空间布局、置换业态与功能,置入多功能维度的设施,进而全方位的提升城市老旧城区的整体环境质量,激活空间活力。在我国城市老旧城区存量更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共空间、社区住宅以及产业,以下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公共空间存量更新进行探讨。

1 物质环境要素对老旧城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

1.1 .建筑形式

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立营造起空间中的垂直要素、竖向边界,围合形成一定的公共空间。并且其造型、色彩、风格与材料等奠定了该空间区域的整体氛围意境。对于老旧城区而言,建筑形式应是体现该城市的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很多城市的老旧建筑并无当地民俗特色或已在城市扩展改建中被拆除,造成千篇一律的效果。老旧建筑外立面的改造实现了旧建筑的循环利用以及高效的使用频率,满足了城市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传承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节约资源的政策。建筑外立面改造可以使老旧建筑的效果更加的时尚,同时融入当地建筑风格让建筑整体能扩展更大的视野,生活氛围感更强。同时,新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逐渐形成属于中国自己的建筑改造风格体系。因此,在老旧城区公共空间内的建筑物更新中应遵循结构科学、形式统一、呈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原则。

1.2 空间尺度

通过走访南京市老城南片区城市公共空间发现,空间尺度在老旧城区内主要在视觉尺度上呈现出狭小、拥挤、堵塞的状态,同时加之管理较为混乱,总体情况较不佳。在此现状下带来的市民生活不便、公共交通不便、物品堆放杂乱等情况,生活幸福感下降。我们明确城市公共空间中合理的空间尺度营造会影响使用者的情绪,从而会起到引导人行为的积极作用。我们也发现除必要性活动外的两类户外活动均依赖于公共空间中的空间性质及物质。因此在城市老旧城区公共空间存量更新中,合理把握空间尺度变的极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以空间需求和行为动机为出发点;以使用者的心理、情感诉求为基础;合理创设空间中的基础环境设施;科学精准控制环境设施间的距离。

1.3 交通可达性

“想要富先修路”,虽然这句话是指人和商品的加快流通会带来财富的积累。但从中我们能发现交通对一个地区的重要性,同样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如此,交通可达性的实现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交通是链接空间与人的桥梁。老旧城区公共空间存量更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交通的可达性,此类空间多尺度较小、空间地块密集复杂,因此公共空间与周边地区的通道是否打开、空间内部的点与点之间是否交通流线畅通无阻、空间内的交通是否起到引导使用者的作用等这些问题都是在老旧城区公共空间活力提升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交通便捷的公共空间人流量变大,自然活力得到提升。

1.4 基础设施

城市公共空间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社交活动、康体健身、文化娱乐等。特别是在当今的老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数量不足、功能单一、色彩造型缺乏等问题比比皆是。基础设施作为空间中的点存在,提升其各方面要素是很好的改善公共空间活力的手法。具有独特造型、复合功能、趣味体验、文化特色等的基础设施可以提升该区域整体活力,为使用者提供长时间逗留于空间中的机会,丰富市民的休闲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人与人之间交流平台。

2 城市老旧城区公共空间环境存量更新概念与目标

2.1 老旧城区公共空间环境存量更新概念提出

存量更新是摒弃大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同时又不同于传统的城市更新的大规模拆建。笔者总结后对其的基本定义是对已有区域的环境、空间、建筑等的改善和提升并且重点关注起历史人文的延续。目前城市老旧城区正是我们存量更新的对象与关注点,老旧城区的公共空间是该区域以及市民日常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所,其存量更新是对公共空间的重构和特色资源精细化利用。

2.2 老旧城区公共空间环境存量更新的具体目标

老旧城区公共空间环境存量更新主要是为实现健康、生态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1)激活空间活力——老旧城区因建设时期较早、区域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公共空间功能单一,通过存量更新改善人群活动方式,激活空间活力;(2)延续城市文脉——老旧城区是该城市历史文化、人文的体现之地,在存量更新过程中应更好的尊重场地文化,将建设过程中丢失的记忆重塑;(3)更新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城区人口密度较大,部分公共空间基础设施陈旧、单一,通过存量更新将基础设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重新建设。

3 老旧城区公共空间环境存量更新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老旧城区公共空间环境存量更新的概念及目标,基本原则主要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小规模,多功能

实施“以点到面、积小为大、错位更新”的策略,开展针对性的存量更新。公共空间中的建筑、设施、交通等方面需结合现状情况,市民日常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得出所欠缺部分再予以更新。老旧城区公共空间场地面积基本较小,但此类零碎场地较多,应整合多功能进行错位建设。

(2)挖掘资源,尊重文化

老旧城区公共空间环境存量更新应充分挖掘场地内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现存物资等资源,做到精细化整合处理。利用科学合理的存量更新手法为老旧城区居民创设具有场所荣誉感的生活环境。重塑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市民生活风气、推动城市社会文明进步。

(3)以人为本,符合尺度

在存量更新的过程中必须将人的使用感受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考量要素,不论是空间的整合、设施的更新都需要满足使用者的诉求。空间尺度的划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该空间的活力。

(4)相互融合,个性突出

公共空间更新时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及需求,在整体性之上建构个性突出的场所及设施。通过有限空间的复合利用填补欠缺的功能,完善现存环境的休闲系统。

4 老旧城区公共空间环境存量更新设计方法

4.1 物质环境的整合

主要针对老旧城区物质环境中空间环境、空间结构、景观节点进行整合。

(1)提升公共空间环境

目前老旧城区内的公共空间环境大多差强人意,建筑外立面陈旧、基础设施配套不全、车辆乱停乱放、生活垃圾清理不及时、植被无专人养护等都影响着公共环境质量。因此,在更新中要科学合理的解决以上问题,为市民提供舒适宜人便捷的活动空间。

(2)重组公共空间空间结构

公共空间空间结构是人对该空间使用时最直观的感受,老旧城区内的空间结构单一、舒适性、趣味性等均欠缺,不能满足于人们的生活需求。例如遮阴避雨的空间、多重功能的休闲场地、娱乐交流的互动空间等都是目前老旧城区内稀缺的空间元素。重组空间结构,使其内容更能符合当今人们的需求是公共空间存量更新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着重建构非正式见面交往的空间,可利用生活场景中的物体再造去丰富公共空间内的体验空间,例如旧物改造景观小品、功能复合型的体验设施等。

(3)优化公共空间景观节点

因建设年代较早,国内的很多老旧城区公共空间内基本没有合理塑造的景观节点,有些进行改造后的空间开始考虑市民休憩、娱乐、交流等场所,但其大多缺乏系统性的设计,与人的距离较远,因此使用者并不多。在存量更新设计中应结合各地区特色——自然、人文、历史等,基于居民场所认同感,着手于文化性、体验性、交流性的景观节点,并且需考虑公共空间中人文特色的趣味设计融入,形成引人、留人的空间氛围。

4.2 社会环境的传承

舒马什在《文脉主义:都市的理想和解体》中对“文脉”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城市中已存的任何形式的空间都应该被尊重,都应该与城市中的其他个体相融合,成为城市的有机内涵之一。在公共空间存量更新中,所在区域的城市文化保护也应当是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展示,更多的是让使用者在其中感受到归属感。

5 结束语

老旧城区更新是为了居住者享有更美好的生活品质,在更新过程中人的首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是更新过程的出发点,需要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等的关系,基于存量更新基本原则、方式方法开展老旧城区公共空间环境提升。

猜你喜欢

旧城区存量空间
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北京市旧城区人口疏解对接安置房收购基准价格测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