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水域历史 细数人水变迁
——第三届“水域史工作坊”学术论坛在兰州举办
2021-04-03执行编辑
执行编辑 王 慧
4月24日,第三届“水域史工作坊”学术论坛在兰州大学开幕。论坛以“多元环境类型中的水域史研究”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20所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的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专家们围绕历史上的“黄河与漕运”“灌溉、水力与交通”“水环境与生计”“水域、政治与治理”等专题开展深度交流,共同探讨中国历史上人水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水域史”是近年新兴的学术领域,聚焦历史上因水形成的各种空间及依水而生的各类人群开展研究,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水资源学等诸多领域,具有鲜明的学科融合特征。经过不断延伸发展,“水域史”涵盖的环境类型从湿润半湿润区域的海域、湖泊、圩堤等逐渐扩展至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内陆河流域、高原湖泊等,人水变迁的研究视角日益多元,内涵愈发丰富。
“水域史工作坊”是“水域史”领域最新学术成果的主要交流平台,自2018年在厦门大学举办首次学术论坛以来,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逐渐成为相关学术共同体成长建设的重要平台。本届“水域史工作坊”学术论坛首次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举办,为“水域史”领域在多元环境背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自古以来,水一直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先决性因素。兰州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西北地区的“双一流”高校,始终重视在地学、生态学、历史学、民族学等框架下研究与水相关的问题,支持与水相关的跨学科研究,不断开拓新的学术增长点。第三届“水域史工作坊”发起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张景平表示,兰州大学历史学科各位同仁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要求,针对当今中国治水事业尤其是黄河流域与西北干旱区治水事业中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为水域史研究提供从微观到宏观的各类学术支持,为讲好“黄河故事”挖掘历史素材,努力把兰州大学建设为“水”与“历史”相交融的学术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