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合同节水项目运作的思考
2021-04-03张海龙孔庆捷
张海龙,孔庆捷
(1.水利部综合事业局,100053,北京;2.北京中水新华灌排技术有限公司,100053,北京)
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节水模式,是指采用“募集社会资本+集成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对目标项目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建立长效节水管理机制+分享节水效益”等新型市场化节水商业模式来推进各行各业节水管理工作,其本质是通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签订合同,为用水户募集资本、集成先进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同时,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还是节水服务企业通过分享节水效益的方式,收回投资且获取合理利润的一种新型节水服务机制。
一、实施高校合同节水项目的意义
高校是用水大户。我国高校具有数量众多且规模巨大、人员相对集中等特点。据统计,截至2019 年年底,我国共有高校2 956 所,在校生人数达到3 700 万人左右,江苏、湖北、山东等省份高校都超过100 所。我国大部分高校建成年代久远、校园供水设施老旧,加之一些高校对学生节水节能方面的引导教育不够,导致用水效率普遍不高,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一些高校尤其是丰水地区高校学生人均用水量远远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人均用水定额标准。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社会影响力大。在节水型高校建设进程中,大力宣传推广高校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高校实现节水减排、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节约财政经费投入,还能通过培育广大学生及教职工树立节水理念和意识,进一步引导他们背后的家庭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充分发挥高校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校推行合同节水模式这一举措,将对水利行业的改革创新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布局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合同节水项目运作步骤
高校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实施类同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首先需要选择适合高校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的项目,其次需要选择优质的节水服务企业,同时还要保证技术和设施设备的适用性、先进性。从项目运作的层面来说,高校合同节水管理项目一般可以分为市场开拓、用水调查评估、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运行管理、效益分享、项目移交等几个关键步骤。通过对上述步骤中每个环节的有效实施,来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进而实现校园高效节水及校内水资源合理配置目标。
1.市场开拓
市场开拓是指鼓励节水服务企业积极主动地与潜在合作高校接触,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及条件,并进行分析判断,积极与具有节水潜力的高校对接合作事宜,推介可能的合同节水工作方案,争取合同节水项目落地。合同节水管理是市场化的节水模式,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考虑到合同节水管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一定程度的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可以有效促进逐步建立起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
2.用水调查评估
用水调查评估是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前提,可由高校自行组织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通过用水调查和摸底,弄清学校的用水现状,进而对用水情况进行评估,计算节水潜力。用水调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水现状调查、节水潜力分析和项目可行性评估报告编制等。
①用水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学校基本情况调查(学校类型、人数、占地面积及建筑物数量和用途等)、用水量调查(水源情况、取水用途、用水总量及各部分用水量等)、供用水情况调查(泵房及供水管网情况等)、水计量设施调查(一级、二级、三级及分区计量设施情况)、用水设施设备调查(用水终端器具的数量、节水性能等)、非常规水利用调查。
②节水潜力分析。主要包括节水基准的确定、管网漏损量的节水潜力计算分析、用水终端节水潜力计算分析、非常规水源利用分析、用水管理现状分析、节水量计算与综合节水潜力分析。
③项目可行性评估报告编制。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节水潜力分析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节水改造目标及原则、节水改造范围与实施内容、投资估算与合同节水模式、实施组织与进度安排、综合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估等。
3.节水方案设计
节水方案设计是对校园进行节水改造的核心内容。首先,节水方案的技术指标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其次,节水方案可由高校自行编制,也可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综合说明、项目概况、节水目标与建设内容、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运行维护方案、投资估算、商业模式选择、效益及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4.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前,高校和节水服务企业应基于前期用水评估报告及初步设计方案,对节水量、节水效率等达成共识并签订合同,再根据合同内容及责任划分实施节水改造项目。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在合同期内的职责、项目的边界条件、节水模式选择、节水量及节水效益分享、合同变更及违约规定等。在实施高校合同节水项目过程中,应按照合同约定落实责任分工,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保障工程质量。同时应明确选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等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条件。
5.项目验收
为保证验收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校合同节水管理项目验收可参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等执行。项目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阶段验收、技术预验收、项目完工验收等。可根据项目需要,增设验收的类别和具体要求。项目完工验收由高校自行组织,验收工作组应由用水单位,节水服务商,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运行管理等相关单位组成。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按合同约定进行处理。合同约定不明确的,按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定处理。
6.项目运行管理
合同期内运营维护一般由节水服务企业组织实施,合同期满后,如高校希望节水服务企业继续提供节水服务,可续签服务合同。节水服务企业可自行组织成立运营管理部门,也可与高校联合组建运营部门开展运营维护管理。运营维护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检修保养、应急处置、节水量(率)的定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项目档案管理、运营管理人员培训、运营报告编写等。
7.效益分享
合同节水管理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必然涉及节水效益分配问题,为保障高校和节水服务企业双方的正当权益,应根据合同中约定的项目节水量和分配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值得注意的是,应区别考虑不同模式(节水效益分享型、节水效果保障型、托管型)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节水量(节水效果)的计算、评估等方面的标准和方法,保证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8.项目移交
合同到期后,节水服务企业将项目及项目相关设备、资料等全部移交给高校,而高校可决定是否继续由节水服务企业运营维护本项目。
三、合同节水项目在高校实施的问题及难点
高校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是当前水利行业节水领域重点创新工作内容之一,近几年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引导推动,不仅出台了相应的标准,还指导和推动了一批示范试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进展。制约高校合同节水项目开展、拓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扶持政策力度偏弱,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合同节水项目虽然是基于市场机制产生的,但仍需政策引导和扶持。高校开展合同节水项目不同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目前开展的合同节水项目主要依靠节水服务企业自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政府对于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尚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提供财政补助、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充分体现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的公益属性。
2.高校及节水企业开展合同节水工作动力不足
公办普通高校水费属于国家预算,支出费用属于财政经费,高校开展合同节水工作内生动力不足。高校用水水价太低(一般同于居民水价),节水服务企业取得的利润偏低且效益回收慢,同时融资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3.合同节水项目实施办法、制度不完善
高校合同节水项目从前期立项、设计、施工到采购的一整套环节都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专业实施依据和标准。如由于缺乏相应的办法、规定,导致高校和节水服务企业均不清楚审批立项程序;实施编制项目的概预算也缺乏参考标准,导致节水服务企业提供的项目报价范围差异过大。
4.项目实施涉及的各部委协同和衔接不紧密
高校合同节水工作需要教育、发改、财政以及地方政府等多部门协力推进。目前实施的高校合同节水项目多数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推进或各部门独立开展的,在项目协调和分类推广方面存在层层阻力,真正全面落地的项目并不多,项目拓展的速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及建议
高校合同节水管理是节水工作的创新模式之一,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对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几年内,随着一些高校合同节水项目取得成效和进展,管理部门对合同节水项目促进节水型高校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认识更加深入。尽管全面推广高校合同节水项目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但不管是行业管理部门、高校,还是节水服务企业,都对高校合同节水项目给予了更多关注和期待。为扩展高校合同节水项目,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协力合作的研究,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完善有关制度办法,调动各方积极性,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推动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全面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