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探讨
2021-04-03方继斌
方继斌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水利局,245900,徽州)
黄山市徽州区地处皖南山区,辖4 个镇3 个乡48 个村居,总人口9.8万人,面积419.41 km2。徽州区属新安江流域,新安江二级支流丰乐河是其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横贯全境,有漕溪河、众川河、桃源河、浮溪河、阮溪河、灵金河、唐模河等主要支流。全区有中型水库1 座(丰乐水库大坝和二坝)、小(1)型水库1 座(四村水库)、小(2)型水库15 座。
一、徽州区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1.城镇水源地情况
徽州区有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 个,即区自来水公司一水厂水源地丰乐水库二坝、区自来水公司二水厂水源地丰乐水库,设计年总供水量为2 920 万m3。其中,一水厂水源地设计年供水量730 万m3,二水厂水源地设计年供水量2 190 万m3。均按相关规定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取水口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覆盖城区和岩寺镇、西溪南镇、潜口镇大部。
2.农村水源地情况
徽州区共有37 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67 处分散式供水工程,其中日供水规模2 000 t 以上的1 处、日供水规模20~200 t 的28 处、日供水规模20 t以下的8 处,共解决7 个乡镇近40 个村7.7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这些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山区3 个乡和呈坎镇。
二、徽州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管理措施
1.区级集中式水源地保护不断规范
一是实施了二坝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17 年投入700 余万元完成了拆迁水上餐厅、流转土地、拆除码头、设置围栏和防撞护栏,改造了取水口和管网,设置了界碑及警示标志。二是实施了丰乐水库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了库区垃圾打捞和禁渔工作,清理了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排污口和网箱养殖。三是开展了水源地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取缔水源地保护区内各种安全隐患,查处各类污染水体的违法行为,杜绝水源保护区内的乱搭乱建等。近年来常态化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巡查检查,劝离游泳和垂钓人员,累计实施行政处罚20 余起。四是开展了水质监测。每年监测水质12次,达标率均为100%。
2.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强
(1)建立长效机制
区政府及区水利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黄山市徽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关于划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区的通知》《黄山市徽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范化管理,为农饮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奠定了基础。全区37 处集中饮水工程划定了水源保护区,设置了围栏和警示标志,基本实现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封闭式管理。
(2)强化安全监管
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建立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区卫健、水利部门联合组织开展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检查和水质抽检工作。区水利局不定时开展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排查,重点排查水源地周边环境卫生情况、管护情况、消毒设施和供水管道运行情况,确保管理措施常态化落实到位。
(3)落实管护资金
对全区37 处集中供水工程,区财政设立农饮维修养护基金,每年安排25 万元用于工程建后管护。同时制定《徽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考核办法》,对各乡镇供水工程管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管护经费实行“以奖代补”,每处饮水点每年落实水管员管护工资3 000 元,确保工程建后有人管、管得好。
3.饮水安全宣传不断深入人心
区水利局、住建局、自来水公司每年利用“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大力宣传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工作。区水利局开展“农村饮水卫生安全入户宣传”活动,发放《农村饮水安全须知》手册,增强城乡居民自来水的“商品意识”和“节水观念”。
4.水源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1)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推进
2017 年以来关停畜禽养殖场43户,技术改造62 户。完成丰乐水库二坝3.3 万m2水域1 175 只养殖网箱整治。开展1.2 万亩(1 亩=1/15 hm2,下同)茶园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立农药集中配送网点46 个。实施黄山毛峰核心产区茶园化学农药零投入工程,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控面积5.06 万亩。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减少氮、磷对水质的影响。
(2)垃圾污水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全区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0座,基本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全覆盖,区政府制定出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及考核奖补办法,保障设施长效运行;推广使用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改水改厕,累计完成改厕5 000 户。
(3)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投入2 500 多万元实施丰乐河支流——浮溪河、众川河、漕溪河、阮溪河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 km2。加大植树造林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6.24%。全域推进“生态美超市”建设,开展垃圾兑换业务,回收垃圾、农药包装废弃物。开展增殖放流,累计投放各种鱼苗(种)2 000 余万尾。
5.生态环境执法监督不断强化
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审批,加强部门联动,区公安、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属地乡镇等紧密配合,联合执法,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非法垂钓、游泳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率不高,集中供水率低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地形环境复杂,人员居住分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受历史、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供水工程建设标准普遍不高,亟待提标升级改造。
2.部分工程运行机制不健全,维修管护落实难
部分千人规模以下供水工程建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具体管理和运行方案缺失,管理制度不健全。乡镇、村级水源保护管理资金不足,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不能保证工程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正常开展。
3.农村水源地保护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水源地围栏设施不达标,起不到保护作用。分散式农村供水水源地数量多、规模小,存在重建轻管现象。二是设施日常管护难到位。山区引山泉水工程地处偏远,汛期每发生一次暴雨过程,水源地上游都会下泄许多淤积物,造成水质达标率低。
4.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水环境脆弱,有富营养化趋势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管控难。水源地上游有大片耕地和茶园、村庄,存在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小散畜禽养殖户污染物等污染源。二是水环境治理存在短板。部分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居民生活、农家乐餐饮店污水收集不全;农村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不完善,有的生活污水就近排放,对水源造成影响。三是丰乐水库水域管理亟待加强。
5.应急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应急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是应急能力不强。由于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物资不足、应急工程配套不到位,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较弱,一旦出现水质污染等紧急情况不能有效应对。二是监测能力薄弱。由于机构、人员、设备、经费不足,农村饮水工程检测体系不完善,监测范围偏小,监测频率不够,检测设备落后,检测能力不足。大部分简易饮水工程没有净化消毒设备,存在饮水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缺乏操作管理专业人员,造成部分设备闲置浪费。
6.村民饮水安全意识淡薄,“饮水安全”概念不清
部分村民饮水安全意识淡薄,认为看上去清澈的水就是合格、安全的饮用水,不愿意使用自来水。由此造成有的饮水点管水员未能按时、按量投放消毒药品,饮水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达标率低。
四、改进提升建议
1.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严格落实责任机制。全面落实“三个责任”,健全“三项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监测及管理,提高供水保障与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农饮工程良性可持续运行。二是健全考核机制。将水源地保护及河流断面水质改善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制定水源地保护考核措施,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安全责任。三是加强丰乐水库水源管理。成立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水库水域的渔业生产、渔政管理、日常保洁等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要求,借鉴千岛湖规范水域垂钓管理经验,探索建立区级禁捕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丰乐水库水域管理意见。
2.加强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建立并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尽快形成覆盖全区各河道、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体系,实现对主要河道、送水通道、饮用水水源取水口等水源地水质情况的实时在线监测。二是建立环境污染预警体系。制定环境污染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做到可在较短时间内判断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以及可能的危害程度,将饮用水水源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影响与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3.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工程
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把岩寺城区自来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加快兼并整合小水厂进程,对山丘区现有的引山泉水小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和巩固提升,切实提高全区农村区域集中供水覆盖率和达标率。加快筹划杨村乡山头水库供水厂建设,切实解决山区3 个乡的饮水安全问题。
4.不断提高水环境污染防护能力
一是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积极实施清洁生产、绿色有机农业,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断降低农村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加强垃圾废物管理。对生活垃圾和废物进行收集、储存和处理,做好改水、改厕、改圈、改厨,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三是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加快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继续提高接户率和收集率、处理率,实现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5.加强水质管理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水质检测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技术过硬、工作责任心强的水质检测队伍,配齐检测设备,提高水质检测能力,保障检测质量。二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对农饮供水单位的制水、维修、水质检测等岗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设施设备性能及工作流程,确保工程设施运行正常。三是持续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充分发挥河湖长的作用,提高日常监察、巡河巡查频次,实时准确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及时排除隐患,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
6.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全社会对保护饮用水水源重要性的认识,明确“饮水安全”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源地保护的浓厚氛围。将水源保护纳入村规民约,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陋习,改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