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滋养了国粹京剧
2021-04-02杨瑞庆
杨瑞庆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戏坛继往开来,梨园推陈出新,几经跌宕起伏,几经起死回生,至今仍有348个剧种在民间传承,近几年来,已分期分批在昆曲的故乡昆山全部展演了,如要排序今日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剧种,应该当属被誉为国粹的京剧。京剧中出类拔萃的精英当属梅兰芳大师。他一生痴迷京剧,呕心沥血地打造精品,把京剧旦角演绎到了极致境界,令人陶醉。
梅兰芳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戏曲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体系代表人物。一个中国的京剧男旦竟能让世人倾倒,并成为引人瞩目的一个派系,堪称奇迹!那是因为梅兰芳先生将中国戏曲的大写意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在舞台上竖起了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梅兰芳先生何来如此倾国倾城的魅力,让国人和世人都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京剧?
原来,梅兰芳的精湛演技来自于科班中打下的童子功——昆曲。他出身于京剧梨园世家,从小受到戏曲熏陶。为了继承家业,光宗耀祖,梅兰芳不从京剧入门,而从昆曲上路。青少年时,梅兰芳先后聘请了七位昆曲名师为他拍曲子、教折子,才学到了昆曲中美轮美奂的优美身段、学到了昆曲中流丽悠远的委婉腔韵。当他在京剧舞台上大显身手时,曾经的昆曲积累让他如鱼得水,精彩亮相,才让我们由衷地钦佩京剧的美不胜收,从而从心底感恩来自昆曲的孕育功劳。
要说京剧的历史只能属于年轻的小字辈。如果从清代中期徽班进京算起,还只有短短的200多年,其历史根本不能和源远流长的昆曲相比。但京剧以其蓬勃的活力迅速崛起,脱颖而出,成为后来居上的年轻剧种,由于注重传承和创新齐头并进的追求,所以至今独领风骚,领衔剧坛。特别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由于现代京剧得到了铺天盖地的传播,更使京剧达到全民追捧,家喻户晓的程度,甚至人人会哼二黄、个个会唱西皮。
京剧的空前辉煌,全是昆曲在背后给予强有力的支撑。想当初,昆曲萧条时,各种地方戏纷纷“抢滩”,都盼望能有捷足先登的一席之地,因此出现了生死决斗的“花雅之争”,结果是,作为雅部的昆剧曲高和寡,落得了孤芳自赏的下场;而五光十色的花部戏曲,由于各显神通而平易近人,最终都在各地站稳了脚跟,赢得了观众。其中,京剧凭借得天独厚的京韵京味,而走进了都能接受普通话的千家万户,因此在戏坛上独占鳌头。
虽然昆曲跌入低谷,但曾经由昆曲哺育出的各种地方戏都没有忘恩负义,而是感恩昆曲叩拜昆曲,把昆曲尊为“百戏之祖”。特别是京剧,被公认是昆曲的“嫡系后生”,对昆曲的慷慨给予更是感激涕零。当四大徽班怀揣梦想闯荡京城时,虽然都以演出京剧为主,但还留恋着妩媚动人的昆腔昆韵,其中的“四喜班”仍不愿放弃昆曲,还串插演出。那时,粗犷的北方人已有点反感曲折的昆曲演绎了,最后不得不入乡随俗,只能无奈改唱京剧。由于“四喜班”具有深厚的昆曲底蕴,其京剧演技就比其他戏班技高一筹,因此格外受到京城朝野的青睐。
由此,京剧业界已从“四喜班”的胜出获得了一条成功经验,这就是:演员要想唱响京剧,就必须首先夯实昆曲基础。由于昆曲早已形成了一套套相对成熟的各种程式,特别是身段表演、行当分类、服式穿戴等,都成为各种地方戏的演出规范。所以,戏曲舞台上虽然剧种繁杂,但是,如果只看戏不听唱,基本大同小异,原因是“百戏”都拥有了共同的昆曲表演基因。梅兰芳先生也从前人的经验中领悟到了唱戏的真谛——这就是学戏不能急功近利,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只有先学昆曲,才能演好京剧。
昆曲对京剧的影响确实很大。旧时,京班的练功都以昆曲的手眼身法步的规范作为教材,所以业内称“昆乱不挡”,虽然京剧属于“乱弹”范畴,但从不把昆曲挡在门外,而提倡应从昆曲中去吸取精华。先前,很多京剧团都是京昆共演,如上海曾经有个“京昆剧团”,时演京剧、时演昆曲,演技相通,只是唱腔有所区别罢了。有些京剧剧目就是昆曲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所以,即使是昆曲剧目,京剧演员演起来也能得心应手。戏曲院校曾有“京昆”专业,先学昆曲套路,再过渡到京剧唱念,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演员才能功力扎实,左右逢源。
一些京剧大家常是京昆都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由于自小学习昆曲,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基础,因此他的形体婀娜多姿,他的演唱婉转隽永,各种昆曲中的程式和套路都烂熟于心,所以当昆曲名家俞振飞邀请梅兰芳与他同台表演昆剧折子时,虽属临时组合,作为京剧名家的梅兰芳也能驾轻就熟地与俞振飞合作表演。
昆曲中的曲牌十分丰富,成为各种戏曲的借鉴内容,特别是京剧,许多武戏场面、歌舞场面,经常借用昆曲曲牌伴奏,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利于剧情氛围的渲染,因此产生了戏曲中“异剧同腔”的独特风景。如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天女散花》中的绸舞和《霸王别姬》中的剑舞,就是分别采用了昆曲曲牌音乐进行伴舞的。甚至连现代京剧《沙家浜》中“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唱腔,也运用了昆曲曲牌,而使该唱段富有英气勃勃的阳刚气质。
虽然京剧由昆曲孕育而成,但京剧始终在追求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超越。扬长避短,另辟蹊径,成为创立京剧时的座右铭。最成功的实践是,变曲笛主奏为京胡主奏,使伴奏获得了更加自由的空间;变曲牌连缀为板腔结构,使唱腔获得了更加灵活的变换,最终使京剧成为后起之秀,傲立于中华戏坛。
当戏曲界子孙满堂时,作为祖师爷的昆曲当然感到欣慰,那个最出息的宠儿当属京剧了,除了得益遗传因子强健外,还依靠京剧界坚持不懈的自身努力。梅兰芳就是最成功的实践者之一。京剧和昆曲相比,显得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四射,原因是京剧界有像梅兰芳先生这样一大批戏曲创新大师,在前赴后继地为京剧进行着各显神通的改良。而昆曲界却有保守的嫌疑,死抱传统,不敢越雷池一步,虽然达到了传承原汁原味的目的,但是,显得有些老气横秋,离当代百姓的审美需求有点远了。因此,昆曲界不必自命清高地习惯于曲高和寡的处境,应该改革唱腔,也能设计出像京歌《梨花颂》一样产生出轰动效应的昆歌来,让百姓对高雅的昆曲音调能够亲近起来,只有这样,昆曲才能被大众接受。
其实,保护昆曲的意义不只是保护昆曲本身,那是在保护整个戏坛的长盛不衰。只有稳住昆曲这个坚实基座,才有戏曲舞台的繁盛局面。可以说,要是没有昆曲,就沒有京剧。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确实应该健康长寿,才能继续给予百戏滋养。为此,大家都要为昆曲多做一些切实可行的“保健”工作。只有让昆曲长盛不衰,才能使中国戏曲艺术永远生气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