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04-02马微崔荣军乔爱国
马微 崔荣军 乔爱国
[摘要]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医教协同”“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此背景下牡丹江医学院(以下简称为我校)全面贯彻“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建设。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改革中,我校重点从培养方案的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学分互认等方面进行践行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建设;探索
[Abstract] The training model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dual-track integration for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for master′s degree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graduate students′ course learning. Under this background,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school) is fully implementing the four-in-one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and ha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for post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f master′s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our school focused o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rom the revision of the training plan, the curriculum system′s sett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ts. In the process, we discovered some problem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革: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意见中增设了医学专业学位[1];2014年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六部委按照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形成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意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实施医教协同为重要举措,构建中国特色的规范化、标准化医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拉开了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大幕,该文件指出“自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要求“四证合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正是将医疗与教学衔接工作的产物之一[2];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3]。在此背景下我校在全面贯彻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同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与模式进行了全面建设。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意见》[4],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的意见》[5],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高度重视[6]。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体系处于核心环节,也势必服务于当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获取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研究生拓宽知识结构、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基础。
1 做好顶层设计,抓好办学方向与定位,制定符合我校校情的培养方案
1.1 找准定位是国家教育发展大计
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来发展我国的教育[7]。根据这一主线,我校从自身发展历史与背景出发,不断摸索并找出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与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的应用、培养模式的改革均要服从这个大局。
1.2 明确培养目标,科学修订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顶层设计的作用,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定位及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模式、教学与培养方法、岗位胜任能力、学位论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为了使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适合新的教学模式转变的需要,适合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需要,2019年我校开展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新培养方案中满足了上述的基本要求,并在上一轮培养方案运行的基础上在实施工作细节方面进行了优化。
1.3 培养方案中科学设置课程结构
課程结构是课程体系中的基本框架,以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结构是顺利开展不同培养目标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依据。根据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设置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专业课的类别。课程设置强调学科本位、社会本位及个体本位[8]。即突出满足学问与技能等系统知识的需要,从满足社会需求、有利于国家利益与社会发展出发,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课程结构设置中更加突出社会本位价值体现。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选修课在全部开设课程中的占比。提高研究生根据专业需求、专业领域及感兴趣的方向等获得知识选择的自由度和灵活度,达到研究生培养个性化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实践教学课程比例。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的高级专业医学人才为目标,增加了临床技能实践课程。该课程由我校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承担完成,研究生通过实践课程能系统的掌握各类系统的临床技能操作,如胃镜、胸穿、腰穿等,增加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研究生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证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的考试,实践课的增设使课程的设计更具实用性。另外,在课程体系框架之外前沿课程、急需补充的特殊的专业知识采用专题讲座、学术讲座、线上讲座等方式进行辅助补充教学。
2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围绕国家临床专硕教指委的指导意见,我校践行以下课程建设工作。
2.1 完善课程教学相关文件,制定课程建设方案
研究生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意见》(教研[2014]5号)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牡丹江医学院研究生课程管理暂行规定》《牡丹江医学院研究生授课教师管理规定》《牡丹江医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结合制度要求,明确开课条件,如教学团队、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估等必须达到文件相关规定的要求。同时我校实行竞课动态调整机制,应选课程人数未达到30%,且人数低于10人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当学期不得开课,连续2学年暂停开课的课程建议重新进行课程建设或调整培养方案。故课程的保留与淘汰不但要经过学校专家评估、同行评估,更要通过研究生的评估(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及每年选课比例及人数)。
精品课程的建设。我校对于新增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及校级精品课程给予项目经费支持,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动态调整及及时更新不适应时代需求的课程的效果。并在课程建设中对案例教学、双语教学、交叉学科整合课程给予政策支持。将精品课程建设成为面向全校开放的公开课程,并与平台合作上传网络视频,资源共享;邀请学科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导师及博士定期做专题讲座,介绍自己从事的最擅长的科研及医疗领域,拓展培养计划知识面。
课程运行的管理。①规范任课教师调串课管理:调课需要有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处培养科签字审批,每学期调课累计超过4学时须由研究生处主管领导审批,同意送至研究生处培养科备案。每年度定期公开调串课比例的统计结果,对于调串课比例超过学院开设课时总数8%的学院下发整改通知。②规范任课教师资格管理:为了发挥优质教师的优势及避免个别教师为了晋升职称而轮流增加课时,从而影响课程的衔接与质量,文件对担任教师的职称资格及学位有明确的要求,并且根据每门课程的学时数不同对担任一轮课程的最多教师数量有相应的规定。
2.2 责任分工明确,临床专硕学分互认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角色具有特殊性,即“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重身份,既要完成学校研究生培养计划,还要同时在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使得学生课程学习时间紧、压力大。如果学校本部安排的教学与医院住培办共同安排的课程学习衔接不好,极易发生教学内容冲突与重复。为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质量与效率,我校明确了学校研究生处、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科及附属医院规培办的教学管理职责分工。在临床医学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组织下,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实行学分互认。一些课程如卫生法律法规、预防与公共卫生、循证医学等课程既是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又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理论课程,研究生培养单位与规培办协作,由规培办组织课程与考核,由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成绩及学分认定,报至研究生处进行学分互认。既减轻了研究生负担,又完成了国家与学校要求的培养计划与规培计划。
2.3 加强实践教学,增加能力培养
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加了2学分36学时的专业课,其中18学时为满足各专业需要设定的自行开发课程,另外18学时设置为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凸显临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在课程教学方法中增加案例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相结合[9],这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中非常适用,同时增加在课程体系中案例教学课程的比例,培养研究生的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临床教师定期组织案例教学会议,有经验的临床教学人员收集制作案例上传至案例库。同时定期在教学医院开展专题讲座,进行由理论转变为实践应用的过渡课堂,对专业研究生能够扩展本学科以外的临床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种教学方法对理论課程体系产生了极好的辅助作用。
我校重视全国临床实践类大赛的参加与评比,重视参赛前的实践训练过程。参赛前由学科组织针对大赛项目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并由所在培养学院进行监督管理,最后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把关审核,成绩优秀的学科团队才有资格参加大赛。学校按照培训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工作量给予培训教师相应的课时费用。对于参赛获奖的培训教师、带队教师及参赛队员给予奖励。此做法保证了参赛的质量、锻炼了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科教师团队的荣辱感并传承了优良的教学与参赛的作风。因此我校在参与的全国性临床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4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是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且与课程建设项目的设立进行交叉管理。针对我校研究生教育中急需改进的课程、急需完善的管理模式及急需改革之处设立教改项目立项资助,并在结题验收过程中向全校公开结题成果,优秀的成果给予全校推广。
2.5 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辅体系的研发、合作与应用
随着我国信息化爆炸式的发展,利用大数据及网络教学必不可少。网络课堂的开发、建设与研究生院校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利用网络平台授课,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课程学习。我校作为全国医科研究生院校联盟会员,参与共建与使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同时,我校也借助国家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教指委合作的学堂在线平台向我校研究生开放网络课程,共享国内知名大学的精品课程,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解决了具有临床医学专硕同等学力人员授课困难的问题。
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联合研发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可贯穿研究生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对研究生学生网上课程选修、师生互选、下达授课教学任务、结业成绩录入及提取、三方监管查询、学位审核等功能。有效地对相关教学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等进行存储、分析、汇总及数据挖掘,及时发现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提高研究生教学培养质量。同时我校依托于信息化系统开发公司积极建设研究生教育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入与使用可使研究生教育工作真正的形成闭环式管理,在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办公同质化及各部门工作衔接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课程评价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卫生部、教育部于2008年先后联合印发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印发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全方位规范了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管理[10-12]。从课程学习与考核、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规范[13]。我校针对课程质量保障评价做出了以下工作:
3.1 成立校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成立以培养学院为单位的培养指导分委员会
各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分为两方面评价:结合学科(专业)意见及学生反馈意见,研究生培养单位开设的课程由本单位负责组织培养的指导分委员会评价,再由课程所在培养单位及授课对象所在其他培养单位进行联合评比;不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开设的其他教学单位负责的课程,由授课对象所在培养单位与课程所在教学单位联合进行评比。同时各培养单位及教学单位应提交课程质量评价过程记录。校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对于各培养单位申报的重点建设课程进行评审,评审过程中结合授课对象反馈、专家听课质量评价、学科(专业)评价等对提交的课程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进一步提出指导意见,同时对下一次修订培养方案积累经验。
3.2 建立常务研究生座谈调研制度
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研究生座谈会,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研究生处组织、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参会,对研究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针对问题有效解决,对研究生教学质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到靶点。
3.3 建立监督反馈途径
在研究生处的网页中公开意见反馈邮箱及电话,研究生可匿名或实名对教学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经学校调查确认后一一进行解决。制作评教App,可以随时进行评教,平台管理员可以及時收到反馈信息,确保问题解决的时效性。
4 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4-15]。①人才培养目标虽定位明确但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联系不紧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各个课程模块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疲惫。②由于师资队伍培养需要周期,部分特色课程不能开设,或课程内容的质量层次把控需要时间,不能在短时间内飞速提升。虽然我校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专业学位教指委的指导下,在兄弟院校的不断帮助下,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在不断进步。研究生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探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EB/OL].[1998-02-0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402/xxgk_163521.html.
[2] 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EB/OL].[2017-07-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5209661.htm.
[3]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EB/OL].[2015-05-02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506/xxgk_ 189364.html.
[4] 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意见[EB/OL].[2014-12-05]http://www.moe.edu.cn/srcsite/A22/s7065/201412/t20141205_182992.html.
[5]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的意见[EB/OL].[2015-04-1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
[6] 韩鹤友,侯顺.郑学刚.新时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25-29.
[7]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2018-09-10].
[8] 王传毅,黄俭.基于价值取向分析的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7):42-47.
[9] 谢晓专.案例教学法的升华: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的融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2017(1):32-33.
[10] 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EB/OL].[2008-08-18]http://www.gov.cn/zwgk/2008-09/05/content_1088322.htm.
[11] 关于印发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9-02-2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4/201010/xxgk_109604. html.
[12] 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12-05-0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4/201205/135804.html
[13] 郑飞中,刘洁.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2017(2):34-38.
[14] 张雪,杨超,赵晔,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后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6):907-910.
[15] 禹金蕊,王爱华,焦莉平,等.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1):19-21.
(收稿日期: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