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主题提升小学班队会效果

2021-04-02邓青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3期
关键词:班队活动设计

邓青

[摘 要] 班队会主题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可以借助的教育载体。作为班主任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对班队会资源做出优化处理,对班队会活动形式作出创新设计,对接学生生活认知思维,形成梯度性、系统性、开放性班队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让更多学生能够自然进入这些活動中,在实践体验中完善思想品质。

[关键词] 小学班队会;主题活动

小学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教师需要有系列构建意识,对学生展开深入广泛的引导和教育,无疑能够取得丰富的教育成效。小学生对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多方探索,在主题资源整合、主题活动组织、主题活动创新、主题活动实践等方面做深入探究,为学生推出适切性更高的系列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历练机会,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健康成长。

一、整合主题活动资源,建立系列教育机制

教师在设计班队会主题活动时,需要有大量的信息支持。如何获得设计素材呢?教师要找到正确的操作方向。首先,要对班级学生教育现实有最客观的评估,围绕学生主体展开教育设计,这是主体教育原则的必然要求。其次,教师要对学校教育计划有一些了解,选择一些适合的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形成契合。再次,教师要有合作意识,与平行班级保持高度一致,集合集体智慧,设定活动任务和活动形式。最后,教师要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主题活动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活动内容。

小学中段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教师对学生活动兴趣取向展开调查,能够为学生准备更多适合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如“读好书行好路”主题活动设计时,教师分为几个阶段进行调动和组织。第一步,教师要求搜集“好书”资源信息,并做积极交流。第二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第三步,教师推出读书征文活动,围绕“读好书行好路”主题展开征文比赛。学生有了前面的活动经历,能够顺利进入活动环节。在评选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评选活动,将优秀征文做集体展示,并推荐到学校,参加学校的征文活动。

教师针对学生读书需求,推出读好书系列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获得学习锻炼的机会。教师结合学校教育安排做针对性设计,不仅与学生学习达成对接,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化设计,能够形成教育共识,对学生的激励会更为显著。

二、创设主题活动情境,形成系列教育氛围

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启动时,教师需要借助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对提升活动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对接学校相关教育活动,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大环境,制造系列教育活动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布置班级活动环境,做好必要的宣传,在不同方向作出设计和操作,让学生顺利进入活动环节。系列活动对环境条件要求更高,需要有贯穿性、系统性,教师对此有清晰地认识,组织学生顺利进入系列活动中。

教师推出教育活动时,需要对操作背景做深入研究,形成匹配性设计,其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如“放飞梦想”主题教育活动,教师从几个方向作出设计和组织:其一,征集“中国梦”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的“梦想”等方面的内容,准备参与集体展示交流,对“梦想”做直观的展示和介绍。其二,教师组织学生做课堂演绎活动,利用诵读、歌唱、舞蹈等表现形式,对“梦想”进行直观的展示。其三,推出网络交互活动“我的梦想”大讨论,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参与讨论活动,邀请一些家长参与其中,扩大活动范围。

征询“中国梦”相关素材,将学生引入活动情境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集体演绎活动,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特别是网络大讨论活动,这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小学生对网络交互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推出活动,契合性更高,调动性会更强,学生从中获得的心理历练也会更为深刻。

三、优化主题活动组织,完善系列教育品质

班队会主题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组织是否科学最为关键,教师要对活动有充分的调研和预判,为活动提供更多应对预案,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在具体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对干预程序作出详细规划,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对应处理,培养一批活动骨干,树立一批学习榜样,为活动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系列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有更多环节组成,不妨展开对应研究,在不同环节给予不同调度,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教师组织主题活动时,不仅要有学情调查,还要对活动操作条件有清晰地认识。如学校推出“争当环卫小卫士”主题活动,要求班级出台一些具体活动。教师吸收部分学生的意见,推出了系列活动:以“争当环卫小卫士”为主题,展开一次征文活动,要求学生用具体行动践行这个倡议。学生顺利进入征文操作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征文进行评选,挑选优秀作品进行集体展示,建立班级宣传栏。为培养学生良好环保意识,教师推出了社会环境调查任务,要求学生深入家庭、社区、街道等地,对环保现象做观察,准备参与集体讨论活动。

教师针对学校部署进行积极响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从环卫主题征文到垃圾袋应用,从校内操作到社会观察,都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冲击,学生从活动中获得学习认知是多重的,对其思想成长也有重要的教育作用。特别是社会观察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心理触动,教师要做好对应教育,正确对待一些社会现象。

四、丰富主题活动形式,促进系列教育进程

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主题活动形式有倾向性,学生群体参与活动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班级开展班队会主题教育客观条件上存在一些制约,这都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对主题活动形式进行创新探索,促进系列教育进程。

教师在系列教育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关注点在哪里。经过一番调查,教师决定推出“合作真好”系列活动任务,因为学生平时生活学习都离不开集体,自然需要合作互动,但很多学生这方面存在一些认知问题。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学习展开调查,因为缺少合作精神,出现了哪些失败的典型案例;第二步要求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展开生活调查,对生活中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做信息搜集,并完成调查报告;第三步是集体展开调查讨论,对各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做集体评价,促使学生建立学习共识。

教师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合作”问题设计教育活动,体现活动的系列性、系统性,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其操作效果也更高。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求学生自行组建团队,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合作基础,确保整个活动能如期展开。

五、延伸主题活动实践,开拓系列教育视野

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带有系列性、生活化等特点,教师要有对接和延伸意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推出更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集体性、社会化参与过程中形成思想认知。教师还要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也对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支持。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还离不开学校、街道、社区等方面的配合,教师要正视学生思想建设现实,借助更多集体和社会力量推动主题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学校文化建设追求特色,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则需要配合,教师是活动发起者、组织者、评价者,需要对活动实践方案作出科学评估,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如“感恩”系列主题活动,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感恩父母”相关视频,特别是一些专家的演讲,声情并茂的话语,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冲击。第二个活动:教师推出“我为父母分担”的劳动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帮助父母做三件事。第三个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散发感恩方面的传单,做一些简单的表演,特别是针对同龄人做宣传鼓动,希望建立感恩社会氛围。

教师推出“感恩”系列主题活动,其对接性很强,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因为关涉家庭社区,自然需要相关方的支持和配合。在系列活动中,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其思想认知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洗礼。

教師借助多种教育手段创设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并且将这些活动进行系列化设计,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也可以成功激发学生实践主动性,在鲜活体验中建立思想品质基础。班队会主题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形式,教师通过学情调查,针对学校教育总体部署,积极推出班队会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符合德育管理基本要求,对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覃晓婷.创新设计,提升小学班队会实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8(3):96.

[2]达盛文.农村小学提高主题班队会活动有效性初探[J].教师,2014(36):126.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班队活动设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班队课与微课程亲密“联姻”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