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2021-04-02甘慧
甘慧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拥有大量的语文要素,合理把握这些语文要素,不仅能够优化语文教学流程,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合理编排下,语文要素分别落实在教材的不同单元,使得语文教学目标能够完全覆盖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有助于推动学生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研究了语文要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语文要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凸显教材中的语文要素,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持续展开创新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分别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设置具体的课文内容,基于不同单元主题会选择不同的课文,并且还会通过课文要素来归纳基本的语文要素,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单元主题来展开具体的知识学习,有效划分不同单元的知识范围。教师也有必要加强对语文要素的关注度,积极凸显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主要实践方向
(一)着眼于语文教学主体性,关注语文要素的递进特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于语文要素的设置,具有循序渐进的特征。而其中的课文普遍较为经典,有着非常强的阅读性。小学语文教师再将语文要素落实到课堂教学时,应着眼于语文教学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逐步发现语文课文之间的联系,关注语文要素的递进特征,持续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不同课文之间的联系,组织相应的教学流程,并通过设置递进式的训练目标,持续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而在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则分别是“读句子,想象画面”“运用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仔细分析这几种语文要素,可以发现这些单元之间的语文要素是有联系的,且呈现循序渐进的特征。这样的联系能够被教师科学运用到教学中,带领学生展开深入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语文教学质量。
(二)明确学习重点与难点,灵活展开语文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设置不同单元语文要素的同时,还分别规划出了阅读、习作等方面的训练目标。教师在将语文要素落实到教学中时,应当结合单元主题,以单元内的课文为基础展开重点训练。不同课文的语文要素侧重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分清主次,明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灵活展开语文学习。如,在学习《一匹出色的马》时,相关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句子,想象画面”,教师便带领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以思考和想象,分析哪些段落能夠突出课文主题,哪些又是辅助描写,只有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才能联想出课文句子所构成的画面美感。
二、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的实践策略
(一)开展个性化语文要素教学,整体性优化语文教学流程
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来看,不同单元所包含的语文要素不同,教师在对这些语文要素加以运用时,应着重思考,如何在契合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开展高质量的教学策略,打造全新的语文教学课堂。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身价值,因而所呈现出来的语文要素也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分别针对不同课文展开教学时,需要认识到不同文章所包含的语文要素的个性化特征,并对其中的语文要素进行合理分析,从而使得相应的语言实践教学活动变得完善,不断增大学生的语文训练强度。在现有的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通常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导语提示,教师应当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教材练习题明确文章对应的语文要素,进而全面优化教学活动。
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了解课文描述出了秋雨的哪些特征,又为我们勾勒出了怎样的画面。在创设对应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部分秋雨的音频内容,让学生在聆听“淅淅沥沥”声音的同时,感受本文所凸显出来的情境。为了加深学生的语文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指导,对课文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关注课文读音的变化,接着便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展开朗读,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结合语文要素完成教学实践,还会带给学生明确的学习印象,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成效。
(二)凸显语文要素的联系性特征,多角度开展单元教学
不同单元的语文要素虽然不一样,但许多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应当抓住这样的联系性,从多个角度开展单元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树立单元整组观念,将语文要素合理贯穿到单元文章教学中,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确保语文要素能够被学生所了解。同时,对于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还需要带领学生加以主动发掘,帮助学生感受这些语文要素的联系,从而思考单元课文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的语文单元学习思想。
如,在学习《树和喜鹊》时,这一课所涉及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掌握词语含义”,教师首先便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尝试了解“孤单”的含义。接着,在掌握这一学习思路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其他课文内容的学习,尝试发现还有哪些段落内容适应这一语文要素。为了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稍加提示,主要的学习时间完全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结合语文要素展开课文学习,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
(三)突出语文要素的递进性特征,从教材整体方向上展开教学
语文素质的形成需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而语文要素也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呈现出了递进性的特征。除了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外,小学语文教材课本的上下册之间也有着紧密联系。在展开教学时,可以明显发现下册的语文要素往往是对上册的延伸和拓展。为此,教师应当认识到教材课文的教学重点,突出不同课文的语文要素,做好不同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衔接,凸显层次递进性的学习特征。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需要与语文要素紧密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加以完善。
如,在将“学会观察生活和写观察日记”这一语文要素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优先带领学生对文章展开详细的解读,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日常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对不同单元文章进行整合分析时可以发现,单元文章排列也是按照语文要素的深度进行的,第一篇文章的语文要素往往较浅,很容易发现并加以应用,最后一篇文章则较深,需要学生加以思考才能得出最终结论。由于语文教材上下册之间也存在这样的联系,因而教师还可以展开对照教学,带领学生对应有联系的语文要素,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流程。
(四)明确语文要素的实践性特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将语文要素融入语文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课后练习题的重要作用。课后练习题不仅仅是语文要素的基础载体,还能强化学生对语文要素的学习印象。在完成课后练习题后,学生已经完成了语文要素的相关思考,对于课文中的语文要素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但从当前的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进行思考,可以发现这些练习题的理论性较强,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关注。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课后练习题的拓展,适当增添一些实践性质的题目,带领学生展开更高质量的语文要素训练。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课后的练习题便凸显了本文的语文要素,教师在带领学生解答课后练习题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认知,还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解题技巧。但仅仅局限在固定的课后练习题上依然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有必要拓展题目,如可以向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在明確课文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内容带给我们哪些生活经验,又呈现出了哪些不一样的写作角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语文要素的深层次思考与探索,合理归纳语文学习技巧,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言运用和阅读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凸显语文要素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加深课文学习印象,从不同角度对课文内容展开分析理解,明确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方向,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洪丽.浅谈如何运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J].中华少年,2019(32).
[2]唐琳琳.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2019(27).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