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得江山之助去旅游

2021-04-02刘树人

阳光 2021年4期
关键词:楹联书法家书法

去年10月下旬,随同上海几位中国画名家到云南采风。有人笑问:画家出去采风是要写生,你写字又不需要写生,采风还不是游山玩水?

这似乎是个问题:书法家有无必要采风,如何采风?答曰:书法家采风,看起来像普通人旅游一样游山玩水,但其实大有深意在焉!

书法学习,历来强调“与古为徒”,即把功夫要下在临习古代经典法帖上。其他门类的艺术,比如音乐、绘画,以及文学,则是既强调学习传统,又强调深入生活(包括社会和自然两方面),美术界谓之“师造化”,采风即是深入生活“师造化”的一种形式。其实,古人对于书法学习也要“师造化”是有认识、有论述的,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比如孙过庭论“二王”书法是“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比如清人翁方纲诗赞徐渭“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等等。明确提出书法学习要“师造化”的是当代草圣林散之,他有诗曰:“我书意造本无法,随手写来适中之。秋水满池花满座,能师造化即为师。”林老的这一思想极富创见,明确了书法学习的取法对象,揭示了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我认为具有书法思想史的意义。

所以,书法家同画家一样,出去采风也是深入生活“师造化”,是从社会和大自然中汲取维生素、蛋白质,求得江山之助,滋养书法艺术。这次云南之行,饱览了滇池、元谋土林、茶马古道、蓝月谷、玉龙雪山等地的奇异景色,开阔了眼界,开阔了胸襟。有人说,旅游是从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去找罪受。确实,许多景物在电视上都看过,但当你经过疲累劳顿,有时还要忍饥受寒之后,真实的罕见之景、稀有之物就在眼前之时,你就知道,以前从电视、照片上看到的,是别人的眼睛看的、别人的心灵感悟的,现在亲眼所见这一切,那种平时很少体会的冲击、震撼、感动、澄明、虚静,那种舒畅惬意的审美愉悦、审美快感不禁油然而生,在慨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无穷的同时,你的心境一时间似乎也得到了升华。我们到昆明当天下雨,天气湿冷,次日到东川牯牛山,艳阳高照。牯牛山属乌蒙山脉,海拔4000米,因山路尚未修通,我们在3600米处下车。我有点儿恐高,不敢像年轻人那样到悬崖边拍照、嬉戏,退后几步,伫立远眺,但见重峦叠嶂,峰岭逶迤,山势险峻,高耸入云,感觉既惊心动魄又心旷神怡,再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长征》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之意境,胸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气,也凑出了几句打油:“乌蒙寒雨霁,牯岭艳阳开。云从山半涌,风自天外来。极目心澄净,恐高惊胆回。忽闻鸡鸣寨,勉力上紫台。”3800米处有紫阳宫,步行很难上去,我们就“实事求是”了,也表示今后还有向上进步的空间吧?

江山如画,云南行就是在画中游。陈琪、韩硕、丁小方、马小娟等几位画家,每到一处就摊开画夹写生,我有时看他们画,观察学习他们对造型和线条的理解和把控。在元谋土林,我拍了一些照片,但看韩硕老师拍的一张更有味道,他以独特的审美视角,俯视摄取土林的一个局部,构图巧妙,利用一条小路营造出一种曲折深邃的景致,像一幅宋元山水,他看到了我没有看到的、或者说是没有感觉到的一种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需要艺术家用灵心慧性去感受。书法家采风应该像画家一样,培养审美敏感,提高发现自然之美及其丰富多样的能力,在这方面各艺术间是相通的。审美素养是艺术家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书法家有很高的审美素养,有很高的审美品位,知道什么是大美,怎样营造独特之美,才能转化为书法创作之美。书坛经常讨论书家的综合素养问题,其实,正心、读书、行路,对书法创作而言,这一切书外功夫最终应该归位于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否则,对于自己的书法造诣并无补益,而采风也就真是如同一般人的游山玩水了。

或者有人要说,画家采风写生,回来稍作加工就是一幅作品,书法家采风“师造化”,对于书法创作没有直接作用。这种看法,其实是把书法当成了一般的写字。书法作为一门儿艺术,其创作的内涵,包含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两个方面。书法创作讲究“心手相师”,这个“心”就是指创作思想,思想深刻、高级,再有精湛技法,作品才能“不俗”而高妙。书法家置身于大自然,只要用心,其所见所闻对于丰富创作思想、启发创作思路、拓展创作意境大有裨益,这正是翁方纲所谓“独立空山始大悟”之意。前年春天,我游览捷克布拉格一带,极喜欢看天空的云。那样的云,在上海看不到,谁料想这次在东川牯牛山、丽江玉龙山看到了,不知道是不是从欧洲长途跋涉飘过来的?太阳照耀着,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非常白,白得浓郁、醇厚,也有一些灰色陪伴着,但更显得白的更白,更无与伦比、无以复加、无法形容!天风鼓荡着,云高兴地起舞,悠闲地、或者急促地变幻着曼妙的身姿;风休息时,它们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越聚越多,越聚越厚,沉沉的,要从天上掉下来。山峰阻挡着,云无所谓,嘻嘻哈哈,你推我挤,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从来处来,往去处去,从心所欲,自在逍遥。山水画家曰:云者,虚灵之气。我看云,则想到了书法的虚实关系,对计白当黑、知白守黑似有所悟;想到了书写的行气流畅,所谓行云流水,略无凝滞,此之谓也;也想到了每一片云的独一无二,书法创作如何避免重复而守正出奇、富于变化?由社会、自然现象而触发艺术灵感,并非是我编造,书史早有记载,比如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字态变化莫测,张旭见担夫与公主争道而悟笔法等,这是因为自然美与艺术美是相通的,而艺术美的源头正是自然美。

十天后回到上海。动笔写字,感觉手有点儿生。书法果然是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看起来,采风所得化为笔底所出,还需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刘树人

1953年10月生,江蘇扬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书画院院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老年书法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作品曾参加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20届中日自作诗书法交流展、全军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江苏“林散之奖”书法年展、上海书法晋京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展,以及中日、中韩交流展等重要展览。出版《刘树人书法集·自撰楹联卷》《金声石韵·刘树人书法作品集》《书法入门十八法·张黑女墓志》《当代最具潜力书法家·刘树人》等。2019年在上海举办《平常心象·刘树人书法作品展》。已发表书法研究方面的文章二十万字。

猜你喜欢

楹联书法家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书法欣赏
孔府的年节楹联
我与楹联缘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