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圩上新埂二站导流建筑物设计方案分析
2021-04-02王鑫焱
王鑫焱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合肥 230088)
1 工程概况
上新埂二站属于东大圩水系治理及湿地建设工程中的建设内容,东大圩是合肥市周边融农业生产、田园观光、乡村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拟建的上新埂二站位于南淝河右岸、老上新埂站下游约50m 处,具有抽排涝水和给湿地补水的双重功能,抽排流量为7.0m3/s,反向补水流量为0.8m3/s,装机7 台套。泵站由进水池、站身、压力水箱、穿堤出水涵、防洪控制段、控制阀井和出水管道等构成。
上新埂二站为堤后式泵站,泵房为分基型,卧式机组,底板高程8.0m。泵房进水侧设置斜坡式挡墙,挡墙顶高程8.5m,底高程5.5m。进水池底板高程3.6m。压力水箱的底板高程为10.7m,穿堤出水涵的底板高程为10.7~7.7m,防洪闸底板高程为7.7m。南淝河堤为1 级堤防,穿堤涵处堤顶高程约15.5m,堤内地面高程约7.5m。
该工程主体工程施工相对简单,但穿堤涵、防洪闸、出水池及两侧翼墙等外临南淝河,施工时需要布置挡水围堰,而南淝河是通航河道,施工期不得影响航运安全,因此,外河侧挡水围堰的选型及布置尤为重要,既要满足基坑安全,又不能影响航运及度汛安全。
2 工程地质分析
拟建场地位于南淝河右堤内坡、排涝沟之间,筑堤前原地面标高约在9.5~6.5m 之间,起伏较大,微地貌属南淝河一级阶地。站址处,现状南淝河右堤顶高约15~15.5m,内坡脚高程为8.5~8.7m。站址处勘探揭露的地层依次如下:堤身填土,以重粉质壤土为主,夹中粉质壤土,近排涝沟挡墙处夹含碎石及少量块石,主要分布在堤身处,层底高程9.60~6.08m;中、重粉质壤土,夹少量轻粉质壤土薄层,层厚1.4~2.1m,层底高程7.40~5.56m;中夹轻粉质壤土,层厚0.7~1.9m,层底高程6.14~5.06m;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层厚2.5~6.4m,层底高程2.76~-0.82m;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层厚1.8~3.5m,层底高程-0.36~-2.73m;中粉质壤土,局部为重粉质壤土,夹薄层轻粉质壤土、砂壤土,该层未揭穿。
3 导流设计原则
上新埂二站为小(1)型泵站,南淝河堤为1 级堤防,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穿堤涵级别与堤防级别相同,为1级,站身及进水池等为3~4 级。相应的外侧挡水围堰导流建筑物级别为4 级,导流洪水标准选用10年一遇进行设计。
泵站穿堤涵洞导流时段选择在11月至次年3月,泵站施工时上游来水均通过圩内水系与中心沟连通,利用圩区内现有的老东林站及上新埂站排入南淝河。施工时泵站在上下游填筑围堰挡水。
上新埂二站处南淝河施工期11月至次年3月水位为9.8m,河底高程4~7.5m。
4 导流建筑物设计方案
泵站施工前南淝河侧需要填筑围堰挡水,而南淝河为通航河道,基坑边线距离南淝河主航道仅64m。目前南淝河日船舶流量约50 艘次,施工期间,需保障正常通航要求,为减小工程施工对过往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根据海事部门相关要求,南淝河主航道宽约60m,右岸边线距离堤顶边线距离约27m,航道范围不得占用。因此,外侧围堰无法采用均质土结构,拟采用袋装土围堰和钢围堰两种方案进行比选。
4.1 袋装土围堰
4.1.1 围堰断面设计
根据现场测量地形情况及规范要求,拟定袋装土围堰的施工方案。袋装土围堰上部宽为 2m,水深2.3~4.1m,根据类似工程经验,拟定袋装土内外边坡均为 1︰1.5,围堰设计挡水位9.8m,围堰顶标高10.6m,围堰最大高度约3.8m。
4.1.2 围堰施工方案
围堰采用粘性土装袋,由 8t 自卸汽车或者装载车转运到现场,挖掘机取土,编织袋人工装土,在大堤外侧将乱石堆放成平台,挖掘机和吊机在平台上工作,吊机将袋装土吊至施工部位均匀填实。袋装土围堰外侧搭设防撞钢管桩,围堰内侧干地施工泵站穿堤涵。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和风浪的影响,围堰填筑完成后,迎水面外侧坡脚及坡顶采用装土编织袋压实防护以及抛石防护。袋装土围堰施工需要拆除南淝河大堤砌石及外坡抛石。工程施工结束,拟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挖土,船舶运土送弃土区堆放。
4.1.3 对南淝河航道的影响
采用袋装土围堰基本能满足海事对航运的要求,但在围堰施工及拆除期间,短期内对航运有一定影响,运行期间与过往船只发生碰撞风险也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围堰填筑及拆除阶段,施工设施均会占用一定的通航水域。袋装土围堰顶高程10.6m,顶宽2m,内外坡1︰1.5。施工设施沿航道方向占用了约120m 的通航水域宽度,施工设施距离航道底边线仅约14m。二是过往船舶与施工设施碰撞风险,在围堰搭设及拆除阶段,需要使用汽车吊、挖掘机等各类施工设施,船舶存在与其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尤其是下行的船舶。拆除围堰时需要用到挖泥船,施工抛石防冲槽时需要用到船舶,与其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增加。三是拟建工程位于南淝河与店埠河交汇处,河道水流条件复杂,河道中可能会产生漂流物碰撞围堰,影响正常施工;四是南淝河水流对袋装土围堰会造成一定冲刷,对袋装土围堰的结构稳定存在威胁。围堰顶高程 10.6m,水位较高时叠加船行波的影响,存在堰顶过流风险。
4.2 钢围堰
4.2.1 围堰断面设计
根据现场测量地形情况以及对围堰施工通航要求、安全性、可行性考虑,南淝河侧围堰拟采用双层钢板桩内填粘土结构围堰。围堰设计挡水位9.8m,顶标高取10.6m。采用热轧U 型钢板桩,双层布置,中间间隔 5m,填均质土,单片桩宽400mm,高170mm,长9m。钢围堰顶高程 10.6m,顶部宽度5m,设拉杆。围檩采用 400×400×13×21H 型钢,支撑体系采用Φ609mm×16 圆管加活络头。
靠近大堤采用袋装土围堰与钢板桩接头,袋装土迎水侧坡脚及坡顶采用防雨布压实防护和抛石防护。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大堤的沉降、位移等变形观测,钢板桩围堰拆除后需对钢板桩产生的施工缝进行处理,以保证大堤的安全性。
4.2.2 围堰施工方法
钢围堰施工采用打桩船一艘,驳船一艘,打桩船施工时顺河道方向布置,采用定位桩固定,打桩船尺寸为 31.5m×6.0m×1.6m(总长×型宽×型深),在抛石防冲槽的施工阶段需要用到一艘施工船,施工船尺寸为5m×6.5m×1.5m。驳船规格为 150t,用于运送钢管桩。为防止板桩的屈曲变形和提高桩的贯入能力,一般都需要设置一定刚度的、坚固的导向架,导向架采用 H 型钢制作,场地平整后按照设计尺寸吊装就位,并连成整体,必要时在围檩内侧打设几根定位桩。然后钢板桩贴着导向架下沉。振动锤打拔钢板桩,对准桩与定位桩的锁口,锤下降,靠振动锤与桩自重压桩至表层软弱土以下一定深度不能下降为止。从一角开始逐块插打,由于单块打入,易向一边倾斜,为了确保插打位置准确,第一片钢板桩是插打的关键。以第一根钢板桩为基准,再向两边对称插打钢板桩。钢板桩打设完毕后,开始安装围檩和支撑。围堰外侧搭设防撞钢管桩,在钢围堰内侧干地施工泵站穿堤涵。施工结束后,拆除钢板桩围堰采用振动锤拔除,拔桩前向围堰内灌水,自下而上拆除内支撑,先拆除下部支撑,将水灌进一层,再拆处上部支撑。拔桩时先用振动锤夹住钢板桩头部振动 1~2min,使钢板桩周围的土松动,产生“液化” ,减少土对桩的摩阻力,然后慢慢往上振拔。钢板桩拔除应检查核对桩的编号和长度,确保钢板桩完全拔除。
4.2.3 对南淝河航道的影响
钢围堰为矩形断面,布置范围比袋装土围堰小,更能满足海事对航运的要求,但在钢围堰打拔过程中,施工机械短期内对航运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是工程附近南淝河主航道水深条件良好,可以保证双向通航要求,但在钢板桩打拔期间,需要用到一艘打桩船,仍会占用部分通航水域,会对过往船舶的通航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是过往船舶与施工设施碰撞风险比袋装土围堰小,由于钢板桩围堰轴线距离航道更远,南淝河中的船舶与其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会更小。
三是钢板桩围堰堰顶过流结构稳定性好,南淝河水流对钢板桩围堰的冲刷及堰顶过流风险同样存在,但钢板桩围堰由于临水侧为钢板桩墙,抗冲刷能力强,不会造成结构的破坏。袋装土围堰堰顶过流将对其结构稳定造成巨大安全隐患,而钢板桩围堰堰顶过流对其整体结构稳定影响不大,基坑安全相对更有保证。
5 方案比选结论
经比较分析,当采用钢围堰时,施工水域距离航道底边线约 21m, 当采用袋装土围堰时,施工水域距离航道底边线约8m。采用钢围堰时施工水域占用较小,能给通行船只提供更安全的通航距离,对航道的安全通航影响较小。且钢板桩围堰抗水流冲刷能力更强,堰顶过流结构稳定性更好,基坑安全性会更好。从投资上看,袋装土方案54 万元、钢围堰方案77.5 万元,两者相差 23.5 万元,但考虑到工程水域复杂的水流条件以及较高的船流密度,因此最终推荐采用钢围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