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4-02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妇产科黑龙江北安164092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妇产科 (黑龙江 北安 164092)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选择本院收治的122例子宫肌瘤患者,以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有61例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另外61例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要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临床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的效果最为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便于患者尽快康复。
子宫肌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生殖系统肿瘤,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由于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够明显,通常在体检时发现,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腹部坠胀等症状,以及月经量多,当超声观察后患者子宫肌瘤体积过大,就需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当前临床上以内镜手术、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等方式为主,其手术方式不同疗效也存在差异[1]。基于此,本文将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选择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调查,以下为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选择12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有61例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年龄29~51岁,平均(32.57±4.58)岁,肌瘤直径7.5~16cm,平均(10.57±3.19)cm;另外61例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年龄28~52岁,平均(31.46±4.18)岁,肌瘤直径8.5~15.5cm,平均(9.77±2.98)cm。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已经排除存在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症,以及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性不显著,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选取专门的微波肿瘤消融仪,频率为2450MHz,输出功率在0~150W,连续可调。首先,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2~5MHz的探头频率并配有穿刺引导架。其次,超声检查患者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及体积,并进行增强MRI检查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同时取换作者平卧位后,进行下腹部的扫查,避开膀胱、肠道及大血管确立好穿刺点,根据设定的穿刺路径,将微波天线针刺入靶肌瘤内预定的部位,微波能量设定为50W左右,发射微波治疗。治疗过程中超声全程监测,如见治疗靶区回声明显增强持续5min以上,当不在增强或增宽,微波天线后退1~1.5cm继续治疗,直到回声增强区范围覆盖整个肌瘤病灶后,停止治疗。如患者治疗中仍有血流信号要补充消融[2]。
对照组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选用专门的射频消融仪,其余操作方法与观察组相同[3]。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进行测量。②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包括显效:子宫肌瘤缩小超过60%;有效:子宫肌瘤缩小为30%~59%;无效:患者的子宫肌瘤缩小不明显,甚至没改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③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阴道出血、腹痛腹泻及高热等。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20.0统计软件记录并分析调查的数据,对组间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对比,分别按照t及χ2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差异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进行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32.66±5.65)cm、(31.97±5.13)cm,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15.25±3.28)cm、(15.33±3.27)cm,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
2.2 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加以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8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8%,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6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97%明显更高(P<0.05)。
2.3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6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3例、阴道出血3例、高热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39%,与对照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7例、阴道出血6例、高热9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07%要更低(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以手术为治疗首选。在近几年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能够精准定位病灶位置,探查患者子宫肌瘤的大小、体积及周围组织等病变情况。因此,临床上开始通过超声引导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治疗,但无法保留患者的子宫,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临床以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两种手段为主,其中射频消融是利用高压电流,让病灶学产生高温效果,通常用于肝脏肿瘤等治疗,但在子宫肌瘤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4,5]。而微波消融是一种安全性高、微创的技术,通过发射微波去改变电压,而形成交变电场,虽然原理上与射频消融相似,但微波升温更快,能够减少血流对热量的影响,并且适用于大体积的子宫肌瘤治疗之中,同时还能减小对患者皮肤的损伤,加之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有助于保留患者的子宫,从而更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真正实现安全、高效及微创的治疗目的。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证明其临床应用治疗的效果,本文将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选择12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有61例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另外61例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展开调查。经对数据结果分析得知: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32.66±5.65)cm、(31.97±5.13)cm,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15.25±3.28)cm、(15.33±3.27)cm,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8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8%,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6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97%明显更高,(P<0.05),且6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3例、阴道出血3例、高热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39%,与对照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7例、阴道出血6例、高热9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07%更要低,(P<0.05)。由此可见,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其效果十分理想,安全系数高,更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