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认同现状分析
——基于武汉市部分对象的调查
2021-04-02王军李果
王 军 李 果
(1.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涌现出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一群体数量庞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1]。
本文聚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对策、参考。在湖北省统战部门的支持下,课题组对武汉市13个市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展开问卷调查。
一、调查情况说明
调查内容:政治认同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政治态度,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的认同。[2]本研究主要从政治参与、政治态度和“四个自信”等方面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认同进行考察。着重探讨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身份特征、政治参与、精神信仰等方面。
调查方法:调研主要采用的是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问卷调查。问卷设计除个别问题为多选外,主要采用封闭式的单项选择和李克特量表。共发放调查问卷361份,回收有效问卷331份,有效回收率91.7%。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男性193人,占58.3%;女性138人,占41.7%。30岁以下占27.6%;30-39岁占38.8%;40-49岁占23.3%;50岁及以上占10.3%。大专及以下学历占20.7%;本科学历占57.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21.6%。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19.9%;民主党派成员占22.5%;其他占57.6%。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占41.9%;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占33.5%;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占24.6%(为表述简便,分别简称为“民营外资企业人员”“中介社会组织人员”“自由职业等人员”)。有人大代表14人,政协委员44人,担任人民团体有关领导职务10人,社会组织、中介组织有关领导职务47人。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
合理、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公民与政府良性互动的重要方式。调查显示,42.3%的受访人对党委政府部门提出过意见或建议,71.1%的受访人有较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愿,58.9%的受访人具有较强的政治效能感,而有政治参与经历的人有更强烈的政治参与意愿和政治效能感。
(一)政治参与经历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治安全阀”,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主体。向党和政府部门提意见、建议,是政治参与的基础形式。调查显示,42.3%的受访人曾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过意见或建议,57.7%的受访人则没有。
(二)政治参与意愿
对于参加民主选举、政治监督等政治活动,35.9%的受访人表示“非常愿意”,36.2%的受访人表示“比较愿意”,18.7%的受访人表示“一般”,还有9.2%的受访人表示“不太愿意”(8.6%)或“很不愿意”(0.6%)。从以上数据来看,72.1%的受访人有较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愿。
(三)政治效能感
政治效能感是指一定的个体或社会群体对自身影响政治体系的能力和对政治体系就其要求做出回应的心理认知。[3]调查显示,关于“普通百姓对政府部门提建议不会有什么作用”的看法,4.3%的受访人表示“非常赞同”,13.5%的受访人表示“比较赞同”,23.3%的受访人认为“说不清楚”,47.9%的受访人表示“不太赞同”,11.0%的受访人表示“很不赞同”。从以上数据来看,58.3%的受访人具有较强的政治效能感,认为个人与政府能够实现积极互动。
(四)相互关联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1),二者相关系数为0.441,即政治效能感越强的人政治参与的意愿也越强。
交互分析显示,是否有政治参与经历的人在政治参与意愿和政治效能感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参见表1)。其中,有对党委政府部门提过意见建议的受访人,愿意参与政治活动的比例为90.6%,有积极政治效能感的比例为73.2%;没有对党委政府部门提过意见建议的受访人,愿意参与政治活动的比例为58.5%,有积极政治效能感的比例为48.4%。从以上数据来看,有政治参与经历的人有更强的政治参与意愿和政治效能感。
表1 不同政治参与经历者的政治参与意愿和政治效能感
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态度
调查显示,69.7%的受访人愿意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培训,但只有17.2%的受访人参加次数较多;62.2%的受访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54.4%的受访人选择信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近九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拥护党的领导。
(一)对政治学习的意愿
对于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培训,35.8%的受访人表示“非常愿意”,33.9%的受访人表示“比较愿意”,20.6%的受访人表示“一般”,还有9.7%的受访人表示“不太愿意”(7.9%)或“很不愿意”(1.8%)。从以上数据来看,69.7%的受访人对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培训有着较高的热情。
当问及“2018年参加过多少次政治理论学习会议”时,16.3%的受访人参加过“0次”,42.0%的受访人参加过“1-2次”,24.5%的受访人参加过“3-4次”,8.4%的受访人参加过“5-6次”,8.8%的受访人参加过“7次及以上”。从以上数据来看,有58.3%的受访人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会议的次数过少,只有17.2%的受访人参加较多。
(二)对政治面貌的选择
当问及“不论现在何种政治面貌,如果让您现在选择,您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时,31.1%的受访人表示“非常愿意”,31.1%的受访人表示“比较愿意”,25.4%的受访人表示“说不清楚”,还有12.4%的受访人表示“不太愿意”(10.3%)或“很不愿意”(2.1%)。从以上数据来看,62.2%的受访人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较高的热情。
(三)对精神信仰的选择
“如果生活中一定要有一种精神信仰”,54.4%的受访人表示会选择“信仰共产主义”,12.1%的受访人选择“信仰儒教(儒家文化)”,8.2%的受访人选择“信仰佛教”,1.5%的受访人选择“信仰道教”,3.9%的受访人选择“信仰基督教(天主教)”,0.6%的受访人选择“信仰伊斯兰教”,还有19.3%的受访人表示会选择“信仰其他”。从以上数据来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精神信仰呈现出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格局,共产主义信仰和传统宗教信仰(儒释道合计21.8%)构成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要精神图景。
(四)对党的领导的看法
调查显示,87.9%的受访人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52.3%)或“比较赞同”(35.6%),88.5%的受访人对“中国共产党值得人民群众信赖和依靠”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52.9%)或“比较赞同”(35.6%),87.0%的受访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52.0%)或“比较赞同”(35.0%)。综合以上数据来看,近九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对党的领导充满自信。
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四个自信”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总体自信程度达到81.64%,其中,54.3%的受访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强烈的自信。
(一)关于道路自信的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调查显示,90.9%的受访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64.0%)或“比较赞同”(26.9%);对“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仅9.7%的受访人表示“非常赞同”(1.5%)或“比较赞同”(8.2%),69.1%的受访人则表示“不大赞同”(41.2%)或“很不赞同”(27.9%);对“中国如果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会发展得更好”的看法,仅3.3%的受访人表示“非常赞同”(0.3%)或“比较赞同”(3.0%),75.2%的受访人则表示“不大赞同”(39.9%)或“很不赞同”(35.3%)。综合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认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更好的选择。
(二)关于理论自信的看法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新时代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调查显示,87.3%的受访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发展进步指南”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48.5%)或“比较赞同”(38.8%),74.9%的受访人对“我国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41.4%)或“比较赞同”(33.5%)。另外,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早就过时了”的看法,仅3.6%的受访人表示“非常赞同”(0.3%)或“比较赞同”(3.3%),75.5%的受访人则表示“不大赞同”(42.0%)或“很不赞同”(33.5%);对于“中国应该恢复儒家思想在官方的主导地位”的看法,仅6.6%的受访人表示“非常赞同”(0.9%)或“比较赞同”(5.7%),64.7%的受访人则表示“不大赞同”(35.1%)或“很不赞同”(29.6%)。综合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也不赞同恢复儒家思想的指导地位。
(三)关于制度自信的看法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4](P286)调查显示,85.2%的受访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46.5%)或“比较赞同”(38.7%),75.5%的受访人对“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46.2%)或“比较赞同”(29.3%)。另外,对于“西方一人一票的普选制比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优越”的看法,仅10.0%的受访人表示“非常赞同”(1.2%)或“比较赞同”(8.8%),68.9%的受访人则表示“不大赞同”(36.3%)或“很不赞同”(32.6%);对于“西方的两党轮流执政可以有效地预防腐败”的看法,仅15.1%的受访人表示“非常赞同”(2.1%)或“比较赞同”(13.0%),63.7%的受访人则表示“不大赞同”(37.6%)或“很不赞同”(26.1%)。综合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并没有盲目崇拜西方政治制度,不认为西方政治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满信心。
(四)关于文化自信的看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调查显示,76.5%的受访人对“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文化焕发生机”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36.6%)或“比较赞同”(39.9%)。另外,对于“西方对中国的批评通常都有道理”的看法,仅4.8%的受访人表示“非常赞同”(0.6%)或“比较赞同”(4.2%),78.3%的受访人则表示“不大赞同”(40.2%)或“很不赞同”(38.1%);对于“共产主义理想虚无缥缈,不可能实现”的看法,仅5.1%的受访人表示“非常赞同”(0.9%)或“比较赞同”(4.2%),70.7%的受访人则表示“不大赞同”(32.0%)或“很不赞同”(38.7%)。从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主流文化高度肯定,不认为共产主义理想虚无缥缈、不可实现,并且能够理性地看待西方对中国的批评,不认为西方都掌握着绝对的真理,显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总体来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着较高的认同,其中,54.3%的受访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强烈的自信。
五、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不同身份特征的人在政治认同方面有显著差异
从性别来看,男性更加热衷政治参与。男性向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提出过意见、建议的比例为52.1%(女性为28.7%),男性愿意参与政治活动的比例为75.1%(女性为65.9%)。
从年龄来看,高年龄段的人“四个自信”更强、政治参与热情更高。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岁及以上等不同年龄段的人,“四个自信”均值(满分70分)分别为56.26分、56.25分、58.40分、60.59分,向党委政府部门提过意见建议的比例分别为25.8%、40.2%、62.7%、47.1%。
从职业身份来看,民营外资企业人员的政治认同状况更好。与中介社会组织人员、自由职业等人员相比,民营外资企业人员向党委政府部门提过意见建议的比例、愿意参与政治活动的比例、愿意参加政治学习的比例、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比例、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比例都更高,政治效能感也更强(参见表2)。
表2 职业身份与政治认同状况
从职务情况来看,有领导职务的人政治认同状况更好。与无领导职务的人相比,有领导职务的人“四个自信”更强,向党委政府部门提过意见建议的比例、愿意参与政治活动的比例、愿意参加政治学习的比例、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比例、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比例都更高,政治效能感也更强(参见表3)。
表3 职务情况与政治认同状况
(二)政治参与更积极的人有更强的政治认同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有对党委政府部门提过意见建议的人其“四个自信”均值为58.95,没有提过意见建议的人为55.74。关于“普通百姓对政府提建议没有作用”的看法,持“非常赞同”到“很不赞同”的人,其“四个自信”均值分别为45.93、52.40、53.40、60.23、62.53。从以上数据来看,政治参与经历会对政治认同产生积极影响,政治效能感与政治认同呈现正相关。
(三)选择不同信仰的人在政治认同方面有显著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选择不同精神信仰的人在“四个自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均值来看,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四个自信”最强,其均值为60.30;第二是选择信仰传统宗教的人,其“四个自信”均值为55.08;第三是选择信仰其他的人,其“四个自信”均值为52.66;第四是选择信仰外来宗教的人,其“四个自信”均值为47.86。
六、小结与建议
总体来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较强的政治认同:72.1%的受访人有较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愿,58.9%的受访人具有较强的政治效能感,69.7%的受访人愿意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培训,62.2%的受访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54.4%的受访人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近九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大部分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着较高的认同,54.3%的受访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强烈的自信。
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政治学习、政治活动的热情很高,但是参加政治学习、政治活动的次数、机会偏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愿意向党组织靠拢和信仰共产主义的多,但是加入党组织的偏少。这些都是今后统战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重点,现结合有关调查数据和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分类施策,优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引领模式
调查显示,不同年龄、职业、职务等身份特征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政治认同方面有显著差异。因此,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需要分类施策。一是在“年龄”上有机衔接。在统战工作中既要有效发挥年长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中青年的骨干带头作用,又要善于激活年轻人的热情活力。二是在“行业”上精准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职业领域、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诉求找准统战工作的切入点。例如,民营外资企业人员有更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更强的政治认同感,可以加强政治引导和政治培训。自由职业人员由于职业活动的灵活性、分散性,是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要对他们加强组织、团结、引领、帮扶,不断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和获得感。三是在“层级”上统筹兼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收入、声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这些人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现实困难,在统战工作中需要有的放矢、因人而异。
(二)扩大政治参与,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素养
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认同,要使更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参与政治,从而激发他们的政治效能感。一是做好政治生涯规划。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帮助他们做好个人成长路径策划。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人尽其才、用当其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提升政治参与能力。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和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纳入党外干部实践锻炼规划,重点安排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到体制内单位挂职锻炼,增进他们对体制内单位的了解,进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采取协商座谈、建言献策“直通车”、对口联系等方式,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三是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加大安排使用工作力度,逐步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安排比例。积极推荐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入群团组织和统战团体担任兼职领导。支持行业协会吸收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进入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并完善具体政策措施,畅通体制内外的流动渠道,选拔更多有从政愿望和专业才干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进入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担任实职。
(三)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学习动力
调查显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理论教育的学习培训开展得还很不够,相当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想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对此,统战工作部门一方面要增加政治理论学习培训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扩大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培训的覆盖面。此外,要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可以考虑的措施是,借鉴高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主题广泛、内容新颖、紧扣时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性、综合性,一般教学效果比较理想)。统战工作部门可以在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或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合作,引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用于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政治教育培训。
(四)做好基层党建,强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归属
调查显示,有大量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愿意在组织上、信仰上靠近中国共产党,为此,统战工作部门要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党员发展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一是摸排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的基本情况;二是支持、引导未成立党组织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在条件成熟时及时成立党的组织,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可以将未加入任何党派、但又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有较好参政议政素养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此外,许多地区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让不少“无家可归”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找到了组织归属感。在一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一时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中成立党组织,让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组织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