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影响力的路径研究
2021-01-12王洋洋
王洋洋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天津 30019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话语权建设,强调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努力构建国际话语体系。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及世界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的政治创造,“为破解世界政党难题、创新民主实现形式和推动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2](P428)加强新型政党制度研究,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影响力,对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深刻内涵
(一)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初是中国政党制度的萌芽阶段。1894年,孙中山率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组织——兴中会,随后改组成同盟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要效仿西方国家,实行议会政治和多党制。在这种态势下,各种政治团体蜂拥而起,形成了政党林立的局面。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掌权后撕去了“民主”的外衣,取缔国民党合法政党资格,解散了象征“民主”的国会,标志着多党制的破产。国民党改组后,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完成了北伐战争。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实现“一党独裁”的政治野心,公然背叛中国共产党,导致国共合作破裂。
2、新政协会议召开,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五一口号”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各民主党派建立联合政府的普遍期待,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纷纷响应。“五一口号”成为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起点。新政协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且创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正式确立。
3、新时代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成熟阶段。历经70多年的发展,新型政党制度日趋完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定位的认识经历了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到“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到“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从“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参政党的本质联系,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二)新型政党制度的深刻内涵
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深刻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3]这鲜明指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领导力量,阐明了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规定了政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保证。该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运行、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逐渐确立了16字基本方针,为多党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大局上的领导。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世界政党制度的伟大创造。它不同于西方的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避免了多党恶性竞争、轮流执政的弊端。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不同于西方的在野党或反对党,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要意义
(一)展现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
新型政党制度在制度设计与运行中展现独特优势。一是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种形式能够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凝聚共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二是从制度的层面保障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等方式,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能够增强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新型政党制度在中西方制度对比中彰显优势。一是新型政党制度避免了西方政党轮流执政、恶性竞争的弊端。这一制度坚持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具有目标的一致性、设计的科学性、运行的民主性等特点,与西方政党恶性竞争、相互拆台、浪费资源等截然不同。二是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多种协商渠道,在协商的过程中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达成政治共识,谋求最大公约数,从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与西方政党制度轮流坐庄维护资产阶级少数人利益,最终陷入多党恶性竞争和轮流坐庄的情况相比,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世界政党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二)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质疑与诋毁
西方政党制度出现和发展相对较早,使得西方政党制度在国际话语权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成为了世界政党制度的“模板”,“一人一票”的选举形式也成为西方国家认同的“唯一民主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2](P28)政党制度的评判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应当根据各国的现实背景、人民需求、制度安排等综合考量,并且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新型政党制度是从我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用西方政党制度的标准来评判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新型政党制度成为西方反对势力质疑和诋毁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对象。为此,要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影响力。一是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国发展的“定海神针”。二是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三是加强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积极宣传新型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并对西方反对势力的质疑和诋毁给予有力反驳。只有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影响力,才能较好地加强国际政党之间的交流,减少西方国家的误解和质疑,增进世界各国对新型政党制度的认同感。
(三)加强文化交流,丰富政治文明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中国的处世原则,也是中国对待世界文明创新发展的应有态度。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造,是对西方的两党制和多党制的超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为世界政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尊重其他不同于新型政党制度的政党制度,也绝不会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强加于人,更不会污蔑和诋毁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政党制度的创新和补充。
在世界政党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国积极吸收借鉴西方政党制度的有益成分,不断完善与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另一方面,新型政党制度也为一些国家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构建中国国际话语影响力,有利于深刻阐述中国价值、中国理念。只有提升中国国际话语影响力,国际社会才能够在交流中加深对中国政治文明的了解和认同,丰富世界政党政治文明。
三、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影响力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4]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影响力,要夯实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搭建对外交流共同平台,创建对外话语宣传机制,创新对外宣传方式。
(一)夯实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
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新型政党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科学政党制度。马克思主义主张各个阶级的大团结大联合,以达到革命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5](P435)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领导和团结各阶级,先后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正确处理与社会各阶级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创立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下,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型政党制度中的地位。因此,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现实意义。
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曾在世界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华文化中的“和合文化”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生长土壤。以中华民族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和”思想为精神内核,孕育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制度模式。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影响力,要充分认识蕴含其中的文化基因,讲清楚其中的文化渊源,以文化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影响力。
(二)用好对外交流平台
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新型政党制度要借助和搭建对外宣传和交流平台。当前,中国要统筹好“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要善于搭建和借助经济平台宣传新型政党制度。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影响力,一是要通过经济贸易交往,宣传中国的政党制度,赢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和赞同;二是要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宣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其他民族了解和认同中国多党合作的文化历史渊源;三是加强政党间的交流沟通,让民主党派借助自身界别优势,在经济贸易中发挥作用。一方面,可以凭借专业优势促进经济贸易畅通,另一方面,让民主党派成员“现身说法”,强化对外宣传说服力。
(三)创建对外话语宣传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国际话语影响力,内在包含宣传新型政党制度。为此,必须创建新型政党制度对外话语宣传机制。一是充分展现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展现大国担当中让世界深刻认识到中国的政党,特别是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有世界格局的优秀政党,新型政党制度是最适合中国的政党制度。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活动,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处世理念和鲜明态度,阐明中国主张。三是及时纠正和反驳抹黑新型政党制度的错误言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对于国际上一些抹黑新型政党制度的错误观点,要及时纠正,并旗帜鲜明地反驳,全面阐明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让世界人民在对比中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
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影响力,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提升中国对外宣传话语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官方宣传与民间宣传渠道相结合。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影响力,要把政府间的官方宣传与学术界的民间宣传相结合,既发挥官方主流渠道权威性和科学性优势,又发挥学术交流的开放性和学理性优势。一方面,中国要构建官方的对外宣传渠道,及时准确地阐明中国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宣传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性和科学性。2016年12月3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正式开播,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的又一官方媒介,为提升包括新型政党制度在内的中国话语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术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精心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中国学术界“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6],同时,要提出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话语上能够与世界对接,引导国际社会研究和探讨新型政党制度,让新型政党制度研究成为国际显学。
2、传统渠道与新媒体渠道相结合。提升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影响力,既要用好采访交流、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渠道,又要用好新媒体渠道。一方面,中国要加强与国际政党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政党之间的交流,宣传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让国外其他政党切实了解中国政党的实践成果和文化渊源。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Wechat”(微信海外版)、“Tik Tok”(抖音海外版)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通过这些新媒体渠道,分享中国多党合作的成绩和成果,讲好中国的政党政策和中国多党合作故事。从事新型政党制度研究的学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广交深交研究海外政党的学者、朋友,开展公益分享活动,用讲故事、举事例等方法讲清楚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理论发展和实践成效,讲清楚多党合作建立的初心和中西政党制度的区别,积极为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影响力贡献智慧、贡献力量,让世界深刻了解和认同新型政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