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展示文旅融合发展的“杭州窗口”
——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02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馆文旅杭州

石 璞 沈 艾 王 诺

(1.杭州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16 )

(2.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18)

1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标志着文旅融合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新动能和新趋势。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发展进程中,需要结合旅游元素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手段,将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承担起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为旅游发展注入文化灵魂、实现互促互进融合发展的历史责任。当下主题图书馆的蓬勃发展与实践,为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路径,便于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赋予图书馆的文化使命担当。杭州图书馆各主题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媒介,不仅对外展示区域多元的文化形象,还将各主题图书馆内的特色文献与个性化服务展示给大众,进一步弘扬了杭州丰富绚烂的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2 主题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综述

主题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可以是文化景观或休闲场所的被动服务形式,也可以是旅游信息提供者或文旅活动组织者的主动服务形式存在。根据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并结合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题图书馆经营与发展方向,笔者总结出主题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的6种模式:

(1)建设“旅游主题分馆”模式。如深圳宝安区图书馆在馆内一个区域,专门开设了旅游主题图书馆,开展文旅文献借阅服务、信息咨询、旅游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等图书馆服务。

(2)主题图书馆建在旅游景区的空间融合模式。该模式把文化带进景点景区,把知识带给游客,把主题图书馆文化体验与旅游体验相结合,以书香提升景区景点文化底蕴,以文化带动景区景点品质升级。如浙江图书馆岳王庙启忠书吧,以岳飞主题文献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特色,面向所有游客开放借阅,是全国首个与5A级景区共建可供所有游客免费借书的公共图书馆信用书吧[1]。

(3)自带流量的网红效应模式。依托特色馆藏或名人效应等因素,主题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吸引大量游客的实地参观,为图书馆更深入文旅融合带来了契机。如杭州图书馆的钢琴分馆、李白诗词文化分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等。

(4)拓展文旅特色服务活动的模式。主题图书馆挖掘地方旅游资源,开展“阅读+行走”的全域旅游特色服务活动,创新阅读形式,加深民众对本地区历史文化的认知,带动地区旅游发展。如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的开展人文走读活动。

(5)助推研学游的文旅模式。根据主题图书馆自身主题特色,将学习、教育、阅读、旅游结合,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的校外教育活动。如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探索出一条文化与旅游在环保领域的发展之路。

(6)打造“+图书馆”的旅游配套服务。如杭州图书馆的李白诗词分馆,基于信用面向旅客、会员和市民提供免费借还服务,方便酒店旅客和周边居民的阅读便利,推进全民阅读,实现双方资源共享。

3 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文旅融合的实践

自2007年杭州图书馆建设第一座主题分馆以来,目前杭州图书馆共开设主题分馆27家,杭州图书馆根据杭州历史文化、旅游特色项目、热门景区、社会热点等,在主题分馆的选址、主题、特色服务等方面拓展思路,延伸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旅融合实践(见表1)。

目前,杭州图书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旅游”为主题的分馆,相信以后会弥补此空白。根据前述主题图书馆建在旅游景区的空间融合、自带流量的网红打卡点、拓展文旅特色多元化服务活动、助推研学游的文旅融合、打造“+图书馆”的旅游配套服务这5个模式选择5个典型主题分馆来简述其文旅融合的特色。

3.1 旅游主题分馆模式——以茶为魂的茶文化分馆

2015年龙坞茶镇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以来,小镇围绕茶产业主题,致力于打造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民俗体验、运动休闲、养生健身等于一体的特色茶文化小镇。为此,杭州图书馆积极同杭州梅龙茶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茶文化主题图书馆,以茶为介,致力于中华茶非遗文化的传播、传承、发展与研究,用茶的语言讲述杭州故事。2018年10月12日,杭州图书馆茶文化主题分馆正式开馆,分馆位于杭州市西湖区龙坞茶镇慈母桥村青龙山1号,是国内首家市级茶文化图书馆[2]185-191。茶文化分馆共3层空间:一楼设有与茶相关的创意产品展示区、茶制作体验区;二楼为非遗大讲堂、朗读和阅读空间;三楼为国际友人文化交流区、一带一路茶文化展示及少数民族特色陈列区,是融图书陈列、读者借阅、茶园观光、茶制作体验、茶艺表演、茶技能培训、茶文化研究、茶叶展示、茶文化活动举办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文化静态与活态相融的场馆。

表1 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一览

3.2 名人效应的网红图书馆模式——钢琴主题图书馆

2019年5月5 日国内首个专业的钢琴主题图书馆正式开馆,该馆坐落于杭州市拱墅区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206号。钢琴主题图书馆藏有原版钢琴曲谱、中外音乐家传记等图书,总藏量2 000余册。除了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静态”阅读外,钢琴分馆更注重创新发展听音乐、看视频等形式的“活态”阅读。先后开展了“运河琴音”系列活动之郎朗、吉娜·爱丽丝大师课,环球钢琴艺术家尤森兄弟音乐分享会,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七月”钢琴赏析讲座等活动。市民、游客可以一边阅读书籍,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着运河美景,仅开馆至7月底两个多月,就接待到访者7 000余人次。钢琴图书馆为钢琴爱好者提供了精准服务,拓展了大运河沿岸的旅游服务功能和内涵,还是宣传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东方品质之城的展示窗口。

3.3 “阅读+行走”体验式的多元化文旅服务模式——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

主题图书馆在文化旅游推广和服务不仅在自身馆内的单一空间,还应当结合本地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景点、历史建筑、博物馆等合作,扩大文化旅游服务的空间地域范围,制定特色旅游线路,把图书馆嵌入景点、历史建筑、博物馆之中,把阅读融入身体运动之中,以“阅读+行走”的形式建设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旅游生态圈。

2015年9 月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开馆,以“运动健身、运动养生、读书改变人生”的服务理念,“体验感受、交流互动、知识传播”的服务手段,开展“体验式互动式阅读”“主题品牌活动”“运动项目推广发展”的特色服务,创建“阅读遇上运动”的服务品牌,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服务社会大众[3]。2016年为宣传杭州地方历史文化,让世界读懂杭州,运动分馆创新阅读服务的形式,打造文化传播平台,积极同西溪八方城、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爱动联盟、作家公社、晓风书屋等社会力量合作,精选四条杭州城历史古迹人文荟萃的路线,特别推出“释放活力,激扬文字”人文走读系列活动[4]。2018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运动分馆同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云文武杰太极禅共同组织读书日专题活动“阅·动·历史建筑,助力文化自信”的文化体验之旅活动。

运动分馆积极创新阅读推广思路,创新文化服务形式,突出“图书馆+运动+旅游”的文化特色,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生动的直观体验感受,为市民游客提供可以深入了解地方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的选择,有效地满足了参与者对知识阅读和文化娱乐的文化需求和情感体验,是主题图书馆文旅融合创新服务的生动实践。

3.4 青少年环保研学旅行模式——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

2013年国家正式提出“研学旅行”这一概念[5],是一种融研究、学习、交流和旅行为一体的教育形式,其本质是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外教育活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研学旅行应成为主题图书馆今后开展文旅服务的切入点。2016年6月5日,在杭州天子岭垃圾处理和填埋中心上建立的环保图书馆正式开馆。环保分馆以环保理念和文化体验为宗旨,针对青少年开展“亲眼参观、亲手制作、亲身实验”的环保主题实践系列活动,运用参观、讲座、手工课等多种形式,让低碳节俭、循环利用、废物再生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环保消费理念融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之中[2]239。

环保分馆紧跟利用自身馆藏资源,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承办了多场次环保公益课堂“垃圾分分乐”宣讲主题活动。其中,杭州杭钢幼儿园就有150位大班的小朋友接受了环保教育活动,仅2019年7月就开展了30场主题活动,共约1 226人次参与其中。环保分馆还邀请“自然之友”杭州小组组长徐逸轩带领小学生们走入杭州本地的宝石山、吴山、黄龙洞,清理游客随意丢弃的烟头、食品包装袋等垃圾的“清山”活动。利用专家优势开展环保知识学习交流活动,带领小学生们沿着京杭大运河进行水环境科普之旅,从杭州武林门码头到潮王桥实地考察沿途河水情况,亲自测试运河水质,学习剿灭“劣五类水”的方法。环保分馆还同拱墅区图书馆一道开展“绿廊”环创手工制作系列活动,用废旧光盘、废纸、废旧牙膏盒等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废旧物再利用使旧物焕发生机,培养青少年珍惜资源认知,传递资源利用和变废为宝的理念。

环保分馆利用自身馆藏打造特色的研学旅游服务,利用专家优势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利用已有的公共图书馆合作体系开展的品牌环创手工制作活动,为青少年提供研学旅游产品,丰富了研学旅游项目,开拓了图书馆阅读和教育的新领域,实现了文化与旅游在环保领域的有效融合。

3.5 “+图书馆”的旅游配套服务模式——“餐饮+图书馆”的李白诗词分馆

2019年3月8 日,坐落于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杜甫村的杭州图书馆李白诗词文化分馆正式开馆。该分馆是杭州图书馆与浙江书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李白餐厅合作共建的,是杭州图书馆首个24小时营业的主题分馆,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和酒店餐厅的知名度,方便了酒店旅客和周边居民的阅读便利。李白诗词分馆在酒店一楼大厅,面积1 000余方,阅览座位100席,以李白诗词为主,辅以生活、文学、艺术、旅游图书和杂志,共计3万余册。李白诗词文化分馆在端午、中秋等重要节假日不定期举办特色家庭亲子活动,如2019年9月的“巧做灯笼迎中秋”活动,通过“文化+手工制作体验”增加小朋友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播环保理念,加深父母与孩子彼此间的亲情,同时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

图书馆与酒店餐饮业跨界合作,将文化资源与商业服务结合起来,将“美食+文化”完美融合,书香与饭香的碰撞,在顾客品味美食的同时,体验文化的精神愉悦,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的城市文化氛围。

4 主题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难点与不足

游客来到图书馆是想要获得舒适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贴心的安排,以及文化上的、精神上的交流、触碰与体验,图书馆及主题图书馆选择为公众提供什么样的阅读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展示什么文献信息资源,目前还缺少对游客的研究和调查,缺少对大数据的重视意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应该掌握自己的游客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帮助主题图书馆提升公众服务品质与能力。

主题图书馆成为“网红”打卡点形成了新的公共文化旅游服务路径,但其不同于旅游公共服务,需要解决区域动静隔离,防止把文旅融合和发展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异化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旅游化”[6]。如具有“网红”效应的李白诗词文化分馆在旅游旺季或就餐高峰期图书馆会嘈杂拥挤的动与静的冲突,就餐顾客与普通读者在空间利用方面的矛盾凸显,不管是“图书馆里的餐厅”还是“餐厅里的图书馆”,都将弱化图书馆的服务功效。普通读者需要的静与餐厅服务产生的动需要协调一致,做到维护图书馆安静的阅读环境,文旅融合方能可持续发展。

由于机构改革未完全到位、文旅融合的相关政策未在图书馆和主题分馆层面加以细化和更新,对主题图书馆工作的绩效考核、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和人员配置等因素不同,致使分馆之间、分馆—总馆之间在日常活动组织开展中存在协同合作发展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往往是各个主题图书馆单打独斗,缺乏交流与合作,使得各自的人力、物力、财力、场馆、师资等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地利用发挥。

现阶段主题图书馆的建设和推广多基于实体图书馆的创建,而主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科技与网络的日益发达,主题图书馆能与科技、网络技术相结合,把纸质上的旅游文化资源转换为线上数字资源,建设VR体验或3D播放,让民众可以直观享受到主题图书馆的数字服务、便捷服务。

王辉认为“文化与旅游融合时代,政府应与企业等合作,建立专门用于文化旅游的图书馆”[7]。韩文甲提出可在景区、酒店、车站等建设旅游特色分馆,在馆内放置与本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相关的图书、报纸、杂志,便于游客体验当地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深入了解本地历史文化风俗,增加城市的记忆[8]。目前,深圳宝安区图书馆也已建立了深圳市首家旅游主题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旅游文献资源和资讯服务。杭州图书馆主题图书馆涵盖音乐、电影、佛学、茶、科技、运动等主题,但旅游分馆的建设还处于空白。此外,主题分馆还存在文旅服务的活动组织较少,缺乏运作经验;或组织活动虽多,但缺乏顶层设计,活动经费、工作人员的受限等因素,导致文旅活动开展缺乏延续性、长久性,服务质量不高,品牌影响力弱;文旅融合方面的人才缺乏、馆员文旅融合发展知识储备不足、文旅融合队伍能力有待加强等不足之处。

5 主题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之思

文旅融合给主题图书馆带了机遇,但也伴随着挑战。主题图书馆一方面要开发和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创新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旅游功能。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潮流中提升主题图书馆社会影响力,以文化塑旅游之魂,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5.1 坚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总思路,为新时代主题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带来了新机遇。首先,主题图书馆从业者应认真学习文旅融合的理念,提高文旅融合的意识,从旅游的角度打开思维,在具体工作中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可以抛开图书馆固有模式,在主题图书馆内加入吃、玩、学等旅游相关内容,提供多元的服务内容,让读者可以在更轻松、更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同时通过文化体验、业务培训等方式,对主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宣传推广、活动策划等工作内容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当主题图书馆建设到一定数量规模时,探索集群融合的发展与服务,整合主题图书馆优质资源,开发主题图书馆的文化旅游项目,与学校、旅行社建立合作机制,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以“阅读”入手,促进游学旅游的发展。在经费使用、人员调配、营销推广、信息等多方面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1+1>2”的组合叠加效应。

最后,文旅融合是一项长期建设任务,政策与管理制度等深刻影响着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走向。图书馆需要了解当地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的文化政策导向、城市建设导向、总体规划等,在主题图书馆的建设选址、运作机制、管理模式、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通盘考虑、顶层设计,创新主题图书馆的建设模式、管理模式、考核模式等,以制度保障主题图书馆的良好运营。

5.2 坚持探索特色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模式

特色化和专业化是图书馆在面对旅游市场主体时的竞争力所在[9]。因此,各地公共图书馆在建设主题分馆时,应结合自身特色与实际需求,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条件和旅游发展等因素,建设特色主题图书馆,选择主题图书馆的文旅建设模式和运营模式。

主题图书馆应坚持自身主题的特色,关注地方特色文化,向广度、向深度、向高度挖掘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注重发展主题特色的文献资源,注重文献开发和展示,加强数字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建设,满足民众对数字化、便捷化阅读需求。空间布局突出特色。在满足藏书和借阅的基本功能外,主题图书馆在空间设计、装修风格、装饰元素等方面要突出主题特色,打造特色服务空间、展示陈列空间,让游客可以在图书馆内悠闲阅览、休闲娱乐、欣赏文化艺术展览,营造富有特色的阅读环境。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获得感、满足感。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和夜间市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是夜经济的一部分,是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图书馆公共文化设施空间也可以在夜间开放,对接民众需求倒逼图书馆推动服务功能向夜间延伸。主题图书馆可以根据其运营的灵活性,把服务的维度向时间延展,在旅游旺季延长开放时间和服务时间,开展图书馆夜间文化活动。还可以建一批24小时不打烊主题图书馆,或特色夜间图书馆,对接民众需求。

通过大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精准把握受众群体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内容上做文章。结合文献资源、讲座、展览及体验式服务等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文旅融合形态,促进研学游发展,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紧扣主题的特色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内容。

5.3 坚持突出主题图书馆品牌化的运营方式

杭州图书馆下设的主题分馆已经打造出一些自己的服务品牌,被读者广泛接受和熟知,如运动分馆的“阅读遇上运动”、环保分馆的“垃圾分分乐”、钢琴分馆利用郎朗音乐大师的知名度打造的“郎朗艺术大师课”等等,这些主题分馆的品牌紧扣自身专业服务特色,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大大提高了主题图书馆自身的知名度。主题分馆应坚持这种服务的品牌意识,加以深度挖掘和丰富其内涵,推动主题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品牌服务发展之路。

主题分馆的品牌是在各自部门的特色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对杭州图书馆整体品牌形象来说,主题分馆实践中存在品牌服务形象不统一、服务内容存在重叠、品牌记忆模糊、没有统一规划等问题[10]。为此,杭州图书馆也专门打造了统一的全新总品牌“YUE杭图”,重点以YUE拼音的读音诠释多种内涵,以“(点号)”为分割,设计“阅、悦、约、跃、越”等义不同音相同的系列子品牌,对内对外形成统一的服务品牌形象,提高图书馆整体影响力,走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主题分馆的各种品牌活动又属于“YUE杭图”下属的子品牌,主题分馆的子品牌不仅是对外交流合作的服务资本,也是杭州图书馆大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分馆不仅要坚持各自的子品牌进行活动宣传和打造的同时,还应从杭州图书馆的“YUE杭图”整体出发,加强宣传和擅于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电视、自媒体等构建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主题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体系。

5.4 坚持搭建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社会化合作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均将“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列入法律条款。《公共图书馆法》从设立主体、享有权利、扶持政策、参与方式等方面,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作出规定。

社会合作需要主题图书馆积极主动寻求与不同行业和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各类机构或组织举办的与文化、旅游有关的国际会议、节庆活动、展览会、交流会、政府文化旅游推介会等,提供文化资源,扩大影响力,协作带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主题图书馆与旅游景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创意、摄影等单位机构建立合作体系,协同发展,制定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拓展图书馆的业务,在服务中提高图书馆文旅融合队伍的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分馆文旅杭州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杭州院子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杭州
杭州旧影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