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管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4-02刘莉
刘 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多发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疾病,高强度工作、情绪起伏剧烈、暴饮暴食等均是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若未及时进行抢救,则极可能引发猝死[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见冠状动脉血液供给抑制或减少,并可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从而导致心脏功能障碍,易引发急性左心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其体现了起病迅速、病情危重、进展较快等特征[2]。院前急救是医院急诊的前移性流程,具有可靠性、及时性的院前急救已成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存活率,进一步改善疾病预后[3]。本文纳入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旨在评估量化管理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进行院前急救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手段予以分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下限43岁,上限72岁,平均值(63.51±4.69)岁;发病部位:15例下壁梗死、7例前壁梗死、5例后壁并发下壁梗死,3例其他。研究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下限44岁,上限73岁,平均值(64.23±4.53)岁;发病部位:16例下壁梗死、7例前壁梗死、6例后壁并发下壁梗死,1例其他。组间基础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接听急诊求助后,立即派救护车前往患者发病地点,和患者家属保持沟通,抵达现场后,医护人员需以最快速度分析患者病情,搭建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予以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
研究组予以量化管理护理,主要环节包括:(1)接收急诊电话后,在1 min内即安排好急诊救护车,2 min内组建完成急救团队,医务人员分别携带急救药品和设备准备出诊;在前往救助地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和患者家属时刻保持联系,详细问询患者基本情况,鼓励家属保持冷静,叮嘱其不可随意将患者搬运,并引导家属将患者头部偏往一侧,保持平躺,如果患者携带义齿,则尽快取出,将领口解开,对其头部予以冰敷,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内异物,保障呼吸畅通;结合患者实际状态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告知患者家属急救车辆预计抵达时间。(2)在护理现场,医护人员需在1 min内迅速评判患者病情,在2 min内连接心电监测设备并行心电图检测,并于1 min内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疑似病例。此外,护理人员需在30 s内进行呼吸道开放,同时做好给氧工作,将患者头部抬起约20°,予以鼻导管吸氧,通常吸氧量调节为2~8 L/min,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吸氧量,吸氧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防止患者产生呼吸衰竭等不良情况。同时,确保5 min内搭建静脉留置通道,并依据医嘱给药,严密监测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实施并发症前瞻性护理。(3)在转运过程中,必须于2 min内评估转运指征,告知家属有关的转运风险,在5 min内完成转运准备,同时在转运期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迅速联系接收医院,提前协调好一系列的科室准备,若病情进展则立即采取应急措施。(4)在交接期护理中,院前急救人员可在3 min内为急诊科人员重点介绍患者的病情变化、基础病史以及采取的急救手段。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院前急救质量 记录和分析两组的首次心电图时间、出诊反应时间、门球时间(接诊至球囊开放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3.2 分析并发症发生风险 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
1.3.3 调查护理满意程度 根据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总分值为100分,共分为3个级别:(1)特别满意:≥85分;(2)一般满意:60~84分为满意;(3)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予以组间结果核算与分析。急救质量利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表现,实施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利用百分比(%)形式呈现,实施卡方检验。若结果提示P<0.05,反映了各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质量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首次心电图时间、出诊反应时间、门球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院前急救质量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33.3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73.3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急危重症,若患者在发病时未接受迅速、可靠的临床治疗,将会引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4-5]。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进程逐步推进,人们对于院前急救的质效提出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服务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流畅性已成为目前重点关注的内容[6-7],常规的护理干预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急诊需求,有不少医疗机构开始实施量化标配的护理流程模式,从接诊到运送,再到交接等一系列环节中,对各个院前急救流程实行规范化的量化配比,继而促进临床急救工作可以严格遵循流程进行,有利于减少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确保提升患者的存活率[8-9]。
在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的首次心电图时间、出诊反应时间、门球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说明了和常规护理相比,量化管理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避免产生医疗纠纷,促进患者及时接受对症治疗,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量化管理护理过程中,从120救护车抵达现场前予以的电话指导,到现场救治中开展的专业高效护理服务,再到心电图等各项临床检测,最大限度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有助于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断改进和完善转运流程,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在最佳时间获取最佳治疗,通过各项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干预手段促进患者生存率获得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量化管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可有效提高急救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