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助教主观能动性,构建新型大学英语口语混合教学模式

2021-04-02朱艳宁

山西青年 2021年6期
关键词:助教本科生语音

刘 萍 朱艳宁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一、引言

高校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巨大压力。为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绝大部分高校采取合班上课,大班授课成为近期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显著趋势。英语教学班级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人数迅速增加(60-100人/班),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普通高校师生比例为1:18.2,部分学校甚至超过1:35。大班授课给教师课堂有效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机会发言。此外,学生的课外监控学习也无法落实到位。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尝试引入优秀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助教辅导教师教学工作,形成助教课前监督学生完成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与口语任务、课后监督学生口语语音打卡的混合教学模式。

二、本科助教相关研究

助教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后为解决高校学生人数激增带来的教学压力,哈佛大学首创研究生助教机制,后来许多大学纷纷引入这一模式。我国自1988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聘任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的试用办法后,不少实力较强的大学先后将该模式运用到本科生教学当中,经过40余年的发展,研究生助教制度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完善和发展。近几十年,国外高校尝试在高等教育中发展本科生助教作为研究生助教的有效补充,并取得阶段性进展。Rodriguez(2005)认为由于本科生助教在知识、年龄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与所辅导的学生相差不大,他们更容易营造一种能够让学生自由提问的轻松氛围。国外研究表明本科生助教已经成功运用到多个学科中,比如科学(Crouch &Mazur,2001;Tessier,2004)、心理学(PatrciaMckeegan,1998)、英语二语教学(Davies &Omberg,1987;Statman,1980)、写作(Youngs &Green,2001)、西班牙语教学(Rodriguez,2005;Wright,Cavanaugh &Sainato,1995)。Hedin(1987)认为本科助教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研究还表明,不仅学生是该模式的受益者,助教自身也从中获益良多(Rodriguez,2003,2005;Statman,1980;Wright et a1.,1995)。国内对本科生助教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和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如王媛媛,袁菲菲[1]提出了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理念下本科生助教模式,形成本科生助教选拔任用、培训管理、考核评估、资助奖励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廖华英[2]提出在英语专业生中选拔优秀本科生作为助教在课外辅导学生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践教学,结果表明学生的口语成绩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有较明显的提高,助教们也在访谈中表示自己也收获良多。然而相比国外较成熟的本科生助教模式,我国还处于实践初期,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提高。

三、依托学生助教的混合教学模式

依托学生助教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网络自主学习有效实施

根据大学英语口语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将课程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完成知识输入、知识内化、技能转化三个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发布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口语微课视频、文字材料等自主学习资源并设置相应的口语任务,助教带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监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提出初步修改意见,再将学习情况整合、反馈给教师。通过此环节,教师可以直接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前课后口语练习提供个性化辅导

在众多教学环节中,口语练习环节的辅导工作压力最大。每个教师同时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学生,无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助教解决这一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关注与针对性地辅导。

(三)网上答疑

网络平台除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外,还成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助教相互交流学习的

重要渠道,为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网上答疑服务。相关研究表明,依托学生助教的网上答疑工作,一方面能够有效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供极大帮助,得到了学生高度肯定,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3]。

四、本科生助教模式的初步实践与探索

(一)研究对象

笔者从三个大班中挑选了一个人数最少的合班(70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54人)

作为一个月短期初步研究对象,助教是笔者所指导的9名大四毕业生。按照学生意愿将学生分成17个4-5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助教负责1-2个学习小组。

(二)研究方法

研究分为辅助实践、调查问卷和访谈三个部分。

将学生分配给助教后,助教建立各自QQ群,对所负责的学生的口语学习进行监督与辅

导。课前3天左右教师发布微课资源与口语任务,要求助教与学生都要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口语任务要求,然后助教负责监督每位学生按时完成所布置的口语任务,并就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一些较明显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学生根据助教意见在QQ群里语音打卡。课中,教师让学生展示口语任务成果,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最后教师就学生在这次口语任务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文字发给学生和助教,要求学生课后按照教师修改意见继续改进。助教根据教师反馈意见对学生的口语任务继续跟踪学习,确保学生能够将反馈意见落实到口语练习中。一个月后,笔者分别对学生和助教对该教学方式的态度、收获与意见进行了问卷调查。70名学生与9名助教全部参与了问卷调查。笔者首先对学生每日语音打卡所用时间、助教模式和QQ平台语音打卡的整体态度进行了调查。然后就助教模式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起到的辅助效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以及改进意见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调查。同时,笔者对9名助教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助教们对该辅导模式的态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希望能够改进的方面。

(三)研究结果分析

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每日完成口语任务的时间在15-30分钟左右。40%的学生赞同助教

口语教学模式,18%不赞同,其余同学态度比较中立。超过50%的同学对QQ平台语音打卡中立态度,只有29%左右的同学持赞同态度,就这一结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有学生表示每日打卡比较无聊,难以坚持,也有不少学生表达付出这么多时间万一口语还是没有提高的担忧,客观和主观原因导致学生对QQ平台语音打卡持不确定态度。下表是助教模式具体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起到了促进作用的数据结果。

项目 非常不赞同 不赞同 不确定 赞同 非常赞同助教监督我每日打让我很受益 5.71% 5.71% 30% 51.43% 7.14%助教在纠正我语音语调方面让我很受益 5.71% 1.43% 20% 47.14% 25.71%助教在纠正我语法错误方面让我很受益 4.29% 2.86% 24.29% 48.57% 20%助教在提高我遣词造句方面让我很受益 4.29% 2.86% 40% 42.86% 10%每日打卡对我压力很大,占用我太多时间 8.57% 14.29% 52.86% 18.57% 5.71%课前视频观看,口语练习占用我太多时间 5.71% 17.14% 58.57% 17.14% 1.43%

虽然实施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助教在语音语调和语言正确性方面给予了他们较大帮助。除此以外,助教的鼓励与肯定也提高了学生对口语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就课前预习与每日打卡是否占用学生太多时间,只有20%左右的学生表示肯定,一大半的学生不太确定,这可能与实施时间过短有关。对9个助教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绝大部分的助教认为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他们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责任心和耐心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认为助教模式在提高学生语音、语调和语言正确性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评价自己的助教工作时,绝大部分助教都认为自己给辅导的学生提供了具体操作性强的建议。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每日打卡持敷衍了事的态度,在问卷调查中有较多助教

表示学生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口语打卡任务。助教们表示每天监督学生语音打卡并提供辅导意见占用他们太多时间,给他们带来较大压力,影响了他们自身学习。就如何改进助教模式,学生和助教希望可以减少口语打卡的任务量与频率,增加口语任务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五、结语

助教是保证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设立助教岗位能有效地减轻任课教师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带来的辅导压力,能显著提高教学管理效能,使因材施教不再是空谈。构建学生—助教—教师混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助教、教师三方都能够带来益处,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对助教的选拔、培训、评价和激励应形成制度,更加系统化。此外,如何在助教本身学习任务与助教岗位职责之间达到一个平衡,进而确保助教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猜你喜欢

助教本科生语音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微信语音恐惧症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