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组合评价方法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研究

2021-04-02仵凤清谢婷婷

关键词:高新技术供给制造业

仵凤清, 谢婷婷, 刘 婷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一、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论证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技术供给的关系。Bulent Guloglu[1]认为研发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划等号,充足的资本投入是企业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基石,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技术供给的发展,更没有实际的经济增长。Oscar Afonso[2]认为人才资源的投入能够对创新成果的转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对高技术人才实施人才引进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Ritter[3]等对技术创新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提出技术创新的价值不仅取决于技术供给,还取决于参与者获取价值的能力。Keller[4]指出技术知识是全球性的,技术创新需要技术知识的累积促进经济一体化从而实现经济增长。Manyika J[5]强调深化市场与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对促进有效供给有巨大作用。

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技术供给的概念、技术供给能力、技术转化等。万君康[6]认为技术供给能力是组织为了获取新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对新技术相关资源整合过程中所附着的人员、信息等知识存量的总和。杨新年[7]界定了科技有效供给的概念,即科学产品应具备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等特质,并能够将其有效整合起来。尹士[8]提出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是创新成果能够满足产业需求并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高山[9]构建了区域知识有效供给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乔斌[10]等发现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能够影响区域差距,技术创新效率与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倒“U”关系。林涛[11]研究发现我国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小,仅为34.2%。

学者们对技术供给能力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也进行了研究。王雯[12]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用熵值TOPSIS法评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尹士[8]对我国区域有效供给能力采用二次组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得出经济开放程度对有效供给能力提升存在积极作用的结论。

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技术供给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还不够完善;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概念界定了模糊,不够明确;缺乏对技术有效供给能力以产业为评价对象的研究;指标选择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够客观和科学;对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测算结果存在结论不一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精确界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并选择最能体现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指标,采用二次组合评价模型,结合选用熵权法、TOPSIS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共同组合进行测算,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 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 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界定

通过以上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成果、技术有效供给以及二者对经济效益的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产生能促进产业技术提升的技术成果,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1. 技术有效供给的前提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需求相违背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实现不了技术成果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技术成果供给应该重视市场需求导向。

2. 技术有效供给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符合需要的技术供给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结果,创新投入促进创新成果产出,高水平的技术成果必须紧跟、超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理论。

3. 技术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技术有效供给实现的标志。科技创新产生的技术成果,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产生经济效益,有效提高产业竞争力,这样的供给最有效。

4. 实现技术有效供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投入产出过程,包括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过程。从本质上看,技术有效供给的过程就是技术成果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过程。

(二) 评价指标的选取

基于上述对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界定,本文选取最能体现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指标,去掉以往指标体系涉及的社会环境因素、教育支持等,划分为技术有效供给投入和产出两个子系统,再基于数据的系统性、可行性等原则进行设计,技术有效供给投入指标从财力投入、人力投入和政府支持三方面展开,包含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等13项二级指标,技术有效供给产出指标分为知识产出和经济产出,选取有效发明专利数等9项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 评价模型的构建

尹士[8]采用二次组合评价法构建了二次组合评价模型。本文借鉴该模型,对单一评价模型进行微调,选取相关性更强、相容性更高的熵权法、TOPSIS法、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单一评价。主成分分析法是运用降维的思维消除各指标间较严重的相关关系,并能够保留原始主要数据信息,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更适合对本文多个指标综合评价。

(一) 单一评价模型

1. 熵权法

计算步骤如下[13]:

首先,为解决不同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1)

式中xij、yij表示第j个行业的第i项指标项的原始数据和标准化数据,其中共有24个行业22个指标数据。

设fij为指标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2)

设hj为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值,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则有:

(3)

设pi为各行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综合得分,则有:

(4)

2. TOPSIS法

TOPSIS法具体步骤如下[14]:

首先,求出规范化矩阵。设原始矩阵X={xij},规范化矩阵Z={zij} ,则

(5)

然后,构成加权规范矩阵Q={qij},设有给定权重向量w=(w1,w2,…,wn)T,则

qij=wj·zij,i=1,…,m;j=1,…,n

(6)

确定理想解q*和负理想解qo:

(7)

计算评价对象到理想解以及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

(8)

(9)

计算各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数:

(10)

最后,按综合评价指数Ci的大小排序。

3.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具体步骤如下[15]:

首先,根据标准化数据矩阵建立协方差矩阵R,其中Rij(i,j=1,2,...,p)为原始变量Xj与Xi的相关系数,Rij=Rji,其计算公式为:

(11)

根据R求解特征值,分别计算出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同时确定主成分个数。解特征方程|λE-R|=0,按大小顺序排列求出的特征值,即λ1≥λ2≥...λi≥0。

主成分Zi*的贡献率为:

(12)

(13)

特征值要求必须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80%-95%的特征值λ1,λ2,…,λm所对应的1,2,…,m(m<=p)其中整数m为主成分的个数。

建立初始因子载荷矩阵R(Zi,Xi),并解释主成分。

最后,计算综合评分函数Fm,计算出各行业的综合值,并进行降序排列:

Fm=W1Z1+W2Z2+...+WiZi

(14)

(二) 组合评价模型

1. 漂移度组合评价法

pj(tk)=1-rj(tk)(j=1,2,…b)

(15)

其次,对漂移度大的方法应赋予较小的权重,反之则相反。

(16)

最后,基于漂移度的组合评价结果为:

(i=1,2,…,m;j=1,2,…,m;k=1,2,…,N)

(17)

uij(tk)为tk时刻第i个待评价行业第j种方法的评价结论uij(tk)。

2. 灰色关联度组合评价法

(18)

式中ρ∈(0,1) ,一般取ρ=0.5 。

第i个关联度为:

(19)

若关联度ri最大,说明{C}与最优指标{C*}最接近,根据ri大小排出各种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

(三) 评价结论的一致性分析

本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来进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18]:

(20)

其中,di为两种组合评价方法下排序的等级差,其中,s=1,2,……r,t=1,2,……r。当rst>0时,表明两个方法呈正相关;当rst<0时,表明两个方法负相关;当rst=0时,表明两个方法不相关。

(四) 二次组合评价方法选择及收敛性检验

1. 二次组合评价方法选择

(21)

选择min(SSEt)对应的组合评价法进行二次组合评价。

2. 收敛性检验

根据两次组合评价的排序结果计算方差平均值,公式如下[18]:

(22)

四、 实证研究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选取2016年24个行业的原始数据进行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分析。

(一) 单一评价及一次组合评价

2016年24个高新技术行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单一评价结果、一次组合评价结果分别见表2、表3。

表2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单一评价结果

续表

表3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一次组合评价结果

(二) 基于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的一致性检验

表2、表3中的各评价结果及排序结果均存在一定差异。为验证是否可以继续进行二次组合评价,一致性检验十分重要,本文选取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表中数据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表4可得,对于高新技术行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进行评价,三种单一评价法求得的结果较为相近,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F12=0.981,F13=0.964,F23=0.975,可见三种单一评价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较强的正相关性,满足一次组合评价的条件。

根据表5可得,对于高新技术行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进行评价,三种组合评价法求得的结果较为相近,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R12=0.996,R13=0.997,R23=0.990,可见三种组合评价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符合二次组合评价的要求。

表4 单一评价结果相关系数矩阵

表5 一次组合评价结果相关系数矩阵

(三) 二次组合评价方法选取与计算

根据公式(21)计算可得:SSE11=0.314,SSE12=0.938,SSE13=0.281,SSE13

表6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二次组合评价结果

(四) 二次组合评价的收敛性比较

五、 二次组合评价结果分析

(一) 二次组合评价结果聚类分析

通过Spss20.0对二次组合评价结果进行Ward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可看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图1 ward聚类结果

第一类为优质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得分高达1.203,拥有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远超第二名;第二类为良好型,总体评价的分数值集中在0.6左右的行业,包括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等6个制造业;第三类为一般型,总体评价的分数值集中在0.2—0.3之间,包括计算机整机制造、视听设备制造业等8个制造业;第四类为较差型,总体评价的分数值集中在0.02—0.15之间,包括电子真空器件制造业、办公设备制造业等9个制造业。

可知,技术有效供给水平在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之间区别巨大。具有技术供给投入、产出较高特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有效供给状况最佳,技术供给环境基本成熟。高出电子器件制造业0.415分,高出仪器仪表制造业0.689分;高出第三类技术有效供给一般型0.9分左右;高出第四类评价得分最低的电子真空器件制造业1.18分。

除此之外,还可看出有效供给能力整体能力偏低。第一类仅包含一种制造业,第二类得分都在0.8之下,第三类集中在0.3左右,第四类各行业集中在0.02-0.15之间,且主要行业项目都集中在第三类、第四类行业,这表明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整体水平不高,亟待提高。

(二) 评价结果与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评价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总体水平偏低。综合评价结果和指标数据,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围绕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投入不足;政府支持强度不足;技术研发投资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1. 政府支持强度与技术有效供给能力

政府支持强度除了体现在政策引导以外,主要体现在直接投资上。从基础数据中可知电子真空设备制造业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政府资金投入过少,与排名前三行业差距明显,可见政府支持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进步的重要基础。以微电子制造业发展为例,微电子制造业的产业链高度分工,市场化程度较高,是典型的高端制造业,重资本,重创新,在各种政策扶持下,供给与需求市场不断扩大,行业高速发展,排名第二。

因此,应加强政府支持强度。政府支持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增长的基础,政府应制定定向人才引进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金融工具效用、疏通吸纳社会资金渠道,发挥服务功能,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需求。

2. 研发投入水平与技术有效供给能力

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排名第一的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其得分远高于其他行业。从指标数据看,该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R&D人员三项指标,排名均为第一。而且其有效发明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两项产出指标,排名也均为第一。表明财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投入对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提升起主要作用,这也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状态相一致。该产业多年来致力于技术创新,通过大幅度提升研发投入,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道路,其满足产业需求的重点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领先世界水平。对通信设备制造业而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投入是使该行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

因此,应加大以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投入。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石,高端人才是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提供物质基础,并加快技术成果向产品转化的速度与质量。技术创新要紧紧围绕产业需求,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保证研发成果的切实落地,将成果服务于市场。

3. 研发投资方向与技术有效供给能力

根据指标数据和测算结果可以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投资存在“偏重”问题。某些行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很多,但消化吸收不好,没有明显提高自身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总是受制于人。从指标数据看,技术有效供给排名第六的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技术引进投资排名第二,远高于其他行业,但其消化吸收经费投入排名第二十,远低于其他制造业,很显然,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对引进的技术并未有效地消化吸收。

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在提高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为促进技术向实际经济收益转化,已有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较强的行业应继续鼓励自主创新,如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保有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技术面向全行业的有效供给,进而做到持续引领。处于技术有效供给能力中游的行业应将国外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如电子器件制造业等。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薄弱的行业要加强技术引进与吸收,发挥政府作用,保持全覆盖布局,如办公设备制造业等。总之,各行业应根据各自的不同发展状况,选择适合本行业的创新路径,通过技术进步来拉动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进步。从长远战略看,走自主创新之路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供给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