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

2021-04-01方婕冯裕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浙江日本

方婕 冯裕智

内容摘要:浙江当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浙江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不仅在译介学、中日文学交流史、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诸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帮助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關键词:浙江 当代文学 日本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共和国诞生起,浙江当代文学即走进扶桑,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始了在日本的译介和传播。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构建法律框架、加强政策扶植、导入市场机制等措施,推进两国图书贸易交流,加快了包括浙江当代文学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对于增加中日两国的文学交流、加深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要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文学不仅要惠及国民,而且要走出国门。文学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浙江当代作家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浙江当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时,由于种种原因,浙江当代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忽视,使人难窥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译介与传播的全貌。研究总结浙江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不仅在译介学、中日文学交流史、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诸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帮助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从总体来看,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与历史翻译在日本,由于政治历史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呈现为“1949年—1971年”、“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1991年”、“1992年(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至今”这三个阶段。本文拟从以上这三个阶段入手,探讨浙江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情况。

一.1949年—1971年

1949年以来,浙江作家作品中最早被翻译成日语的作品是巴人(王任叔)的《远东民族革命问题》和艾青的《煤的对话》、《鱼化石》、《人皮》、《反侵略》。两人的上述作品都是在1951年被译介到了日本。《远东民族革命问题》收入社会科学研究会编译的《社会科学基础教程续编》,《煤的对话》等作品收入世界抵抗诗刊行会编译的中国抵抗诗集《从延安到北京》。这一时期艾青大部分被译介的作品都是被收录在诗集中且大部分都与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对侵略的抵抗有关联。除了艾青的作品,夏衍的《毛泽东思想与创作方法:延安文艺讲话发表十周年纪念论文集》、邵荃麟的《文学、艺术与共产主义:苏同盟共产党20回大会后的新的发展/文学》等。这一时期被译介的作品大部分都与中国革命和民族主义息息相关。从1949年到1971年被译介的共计51篇作品中,有40篇与中国的革命和政治有关,占比高达78%。

二.1972年—1991年

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一事件直接促进了中日的建交。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的新首相,并对外公开发表“要加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邦交正常化的步伐”的言论,同年9月访问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双方还签订了《中华民族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日本国政府部门联合声明》,之后中日敌对的局面得到缓解。而文学上的交流也从建交前的单一化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这一时期被译介到日本的浙江当代文学作品有:琦君的《下雨天的回忆》,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在下雨天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真善美品质的追求,对质朴无忧无虑生活的想念;徐迟创作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被译介在日本评论社的《数学研讨会》上。除此之外还有钱钢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文章、吴晗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文章、张抗抗与女性文学相关的作品《爱的权利》等。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一时期被译介的中国文学作品类型百花齐放。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到的一点是,很多的作品虽通过译介传播到了日本,但若把原作在日本的反响与在国内进行对比,结果往往是失衡的。其中存在的原因有:其一,日本原有的市场已经一定程度上被本土和其他国家占领,影响深远。其二,日本和中国的民众到这一时期所经历的生活、政治背景、国情等都存在差异,导致文学作品接受和理解上也有差别,难以引起共鸣。其三,中日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时间较短,出版社存在商业上的考量。这一时期的浙江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同时也取得不小的发展,译介更加的多元化,为日后的译介与传播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1992年至今

1992年,我国于10月15日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又于同一时期加入了“世界版权公约”。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价值,懂得保护知识版权的重要性。这两个公约都含有翻译作品在不损害原作者的权利的前提下,受到与原著同等的保护的条约内容。创作是文化发展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著作保护也是相对重要的领域,它的作用就是使人们重新关注社会文化教育领域,从而也促进了文学译介作品的传播。传播的范围不断变大,影响就越来越广,日本的出版社对浙江作家作品的引进也就发展的更加具有规范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这一时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共有十余部作品被译成日文。余华出生于浙江杭州,是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截至目前,余华的主要代表作品都被译介到了日本。《活着》是余华作品中最早被译介并传播到日本的作品,译者綿貫浩子并不是直译《活着》这一书名,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将书名具体化,用简短的日语词组简单易懂地表达了《活着》的主要人物与内容。除此之外,《第七天》、《十个词汇里的中国》、《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的译名也并非简单的直译,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译者所在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

飯塚容是余华作品的主要日译者,先后翻译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余华的代表作。飯塚容是日本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早在大学时代便已经开始翻译中国的著名文学作品。饭塚容曾翻译过鲁迅、曹禺、铁凝等几十位中国的著名作家的作品。除了飯塚容,余华作品的其他译者在日本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他们都是致力于向日本传播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学者,是连接中日文学译介与传播的重要人物。泉京鹿曾为翻译余华的作品《兄弟》,向出版社极力推荐此书,详细地介绍了余华本人、书的背景和此书在中国的影响等,最终才得到出版社的认可。

余华的作品以细致的叙述和独特的话语系统,构建了一个个黑暗、残酷的、令人深思的故事。正是其文字表达的独特魅力,与文字间人性善恶的纠葛,吸引着读者们的兴趣,也吸引力了众多的外国文学者。日本译者对其进行译介,传播的不单是余华所叙述的故事,更是从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角度解读余华的作品。另外,《活着》通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在对余华作品《活着》的译本介绍中都带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的名匠、張芸謀監督により見事に映画化された。“(由世界级名匠张艺谋导演将其电影化)。由此可见,《活着》得以被传播至国外并被翻译,不仅是作者余华本身和其作品的魅力被外国文学者所知晓了解,电影化的方式扩大了其传播与影响的范围。

但是从译介的时间来看,余华的作品并未在风靡一时的时候就立刻被译介到日本。《活着》首版出于1993年,在1998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4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活着》荣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的评委会大奖。但那时在日本,《活着》的表现极为平淡,反而在欧美风靡一时。直至2000年,《活着》才由綿貫浩子译介到了日本。从此以后,余华其它的作品不断被译介到日本。不同国家对不同文学的接受与融合的程度不同,文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译介则为了文学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能够使不同国家的文学者们接触并了解国外的文学观念与思想。

从1949年至今,中国有很多作品传播到了日本,浙江当代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译介的作品数量不多但种类丰富。虽然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传播取得了进步,但还存在着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在实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我们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建立自立自强的文化形象,才能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增强话语权。我们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我们的娱乐和学习的方式都在不断的被改变,甚至获取信息的方式都不一样了。从报纸书籍到电影电视,最终发展成现在的电脑手机。人们是先观看了影片,从而对作品产生了兴趣,最终帮助作品的推广,也提高了作者的知名度。余华的作品也是通过电影才进一步打开了知名度。這样的发展方式虽有缺陷,但危机与希望并存。时代在发展,文化想要更好的做出去,就应该走多样化的道路。

第二,众所周知翻译作品的好坏对一部作品在国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翻译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对作品的域外传播有非常大的影响。要重质量,在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再加大数量。优秀的翻译作品,译者不仅要对两国的语言非常精通,还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对翻译的作品十分了解。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自己的作品高度的负责,反复校对审核,并且尽可能的在贴合原著作的基础上,做出适应日本本土化的改造。

第三,借助民间的力量并加以政策的扶持。即使是在以前因为政策上交流比较困难的年代,民间的能人志士也会想着各种方法维持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现在在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去了解日本文学市场对中国文学的具体需求。我们可以借助民间文学团体更好的细化需求,有针对性的发展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杨四平.现代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03):95-100+107.

[2]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編.中国新時期文学邦訳一覧(増補·改訂版)[M].東京:駒沢大学総合教育研究部塩旗研究室,2007.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浙江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201911058031),指导教师:冯裕智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浙江日本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日本元旦是新年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黄金时代》日本版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