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深度阅读的突破口

2021-04-01田远歌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词句深度初中语文

【摘要】本文论述找准深度阅读突破口的策略:品读关键词句,找到解读作者内心世界的密码;解析人物言行,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营造多元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填补文本空白,引领学生展开想象。

【关键词】初中语文 深层阅读 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121-02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阅读较浅的现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深。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突破文字表面,深入作品内核,获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与感受,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如何找准深度阅读的突破口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深度阅读教学。

一、品读关键词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引领学生品味,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从题眼入手,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文中的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找到解读作者内心世界的密码,走进阅读的深处。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散步》中有这样一句话:“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文中有着重要的含义,教师教学时可引领学生围绕这句话展开阅读,从而体会到其中隐含的象征意义。母亲虽然高大,但是很瘦;孩子虽然胖,但是毕竟幼小,这两个人都不算重,但是为何作者却认为背着的好像是整个世界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阅读,再尝试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体会这句话蕴含的深意。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知道了“虽然母亲和孩子都不重,但他们都是家庭的一部分,缺少了谁,这个家庭都不完整,对于作者来说,家是他最为在乎的东西,所以在他看来,他们就是作者的整个世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来理解,让学生说说在自己家里,爸爸妈妈是怎样承担家庭的重任的?教师围绕这句话展开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年人肩上的责任,上要孝敬老人,下要爱护孩子,是他们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教学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可以从某些词句之间的矛盾展开,或围绕过渡句展开等,这样教学可以引领学生突破语言的表层,走向阅读深处。

二、解析人物言行

选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使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作者常会采取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把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现在读者面前,凸显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心理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真正进入作品情境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在教學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学生说:“文中的父亲还乱穿铁路,很危险,这不是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榜样吗?难怪‘我说和他的关系原本就不太好。”这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于标新立异,显然是对文中父亲行为的曲解,教学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围绕“我”的父亲过铁路买橘子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的阅读品味:“文中父亲的身材是怎样的?他的动作是否敏捷?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描写父亲的举动?”在学生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品读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说:“父亲的身体如此笨拙,但还是冒着危险给‘我买橘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认识到了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传统的人,他不会用语言表达父爱,但他对孩子的关心一点也不少,他是在用实际行动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爱。教师这样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父亲的形象,也使学生认识到对文本的解读不能片面的道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文本有着不同的见解,有时甚至会出现学生对文本进行曲解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在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物品质的可贵之处。

三、营造多元情境

教师只有采用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交流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意蕴。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围绕作品内容创设情境,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本内涵。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社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感受那淳朴的民风。对于“吃豆子”等故事情节,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引领学生感受句中的独特韵味,让学生思考:“‘我明明不喜欢看社戏,但为何最后还是要说‘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为何‘我对那天的豆子印象如此深刻,最后还要反复强调‘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呢?”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虽不喜欢看社戏,却被那真挚的友情所感动,乡下的小伙伴用自家的东西招待“我”,这是“我”在大城市里很难感受到。如此教学,学生对“吃豆”这段场景描写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大都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有关,所以对距离自身较远的生活感受不深刻。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多元的学习情境,找到顺畅解读文本的通道。

四、填补文本空白

文学作品在读者阅读接受之前,只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示结构,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填补其中的留白处,这样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才会更深刻,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的教学中,有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少年时的闰土和成年后的闰土在性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引领学生就文本的空白处展开想象:“成年后的闰土在看到‘我后,说话显得十分拘谨,作者用很多省略号表现出了闰土有很多未尽的话语。你能想象闰土此时的内心活动吗?他是否有很多的话想要对‘我说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说闰土见到“我”之后很想和“我”叙叙旧,谈谈小时候的事情,但是碍于他和“我”身份上的差异,他不敢随便说。也有学生说:“这么久不见,他已是老爷了,可我的生活却如此落魄,哎,把以前发生的事情都忘了吧!”通过补白,他们对闰土的形象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补白时一定要以文本为基础,不能脱离文本孤立地进行补白,也只有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补白,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刻把握文本的内涵,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找准深度阅读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而具有个性化的解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处,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习得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田远歌(1975— ),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词句深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