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位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2021-04-01黄莹莹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尝试探究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一课为例,论述师位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提出在课前应用指导学生备课,夯实基础;课中应用指导学生模拟授课,内化知识;课后应用指导学生反思构建知识体系,巩固知识等策略。

【关键词】师位体验式 做守法的公民 课堂教学 探究 尝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110-03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无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师位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重视师生双边情感体验、强调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为学生代入教师的思维模式学习、提升、巩固、发展,学习过程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究。师位体验式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模仿教师的备课过程,夯实学习基础;课中,学生进行教师角色扮演,按事先安排好的要求和内容给其他同学讲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知识内化;课后,让学生在反思中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总结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流程图详见图1)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一课为例,详细阐述师位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应用,让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夯实基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师位体验式的教学就是从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模仿教师备课环节开始,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自主地探索、发现、研究课程内容,找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弥补自己的薄弱点,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备课是教师在课前所做的教学设计和准备工作,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上的加工和处理,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等。实施师位体验式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课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例如,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前,笔者通过微课,让学生大概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如图2)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后,就能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方案。

第二,指导学生科学分组,并对各小组的备课进行督导。《做守法的公民》一课的内容较多,分为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三个部分。因此,笔者把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要求每组学生合作备课,完成资料搜集、教案设计、PPT制作等工作。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夯实基础。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学生在分组备课、分组模拟上课的过程中,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因此,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备课质量、上课情况,点评各组的优与劣,帮助学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评价方法要从多角度、多元化着手制订,不仅要包括备课是否充分、知识点是否有遗漏、观点是否有误、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等内容,还要关注课堂互动设计是否热烈、课堂活动设计是否科学、“教师”授课声音是否洪亮、板书是否清晰规范等。在课前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能让学生备课的目标性更强、内容更完整,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中应用,让学生在模拟授课互动中内化知识

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说过:“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想,而且学得更多、更快乐、更积极、更主动。”师位体验式教学就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教师的角色,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在师位体验式课堂中,全体学生都有充当“小老师”的机会,都能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学生在模拟授课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内化,技能得到增长,自信得到增加,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做守法的公民》一课的内容分为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三个部分,在指导学生分组备课之后,课中笔者让每个小组进行模拟授课。授课的小组成员中,有主讲、副主讲、助教等不同分工,每名成员在模拟授课时需要负责讲解相应的内容,这样全体成员都能获得授課的体验。在授课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授课小组发起挑战,找出遗漏和错误的地方,提出质询和疑问,增进学生的互动,促使知识内化。

例如,第一小组讲授的是“法不可违”部分。“小老师”们结合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先出示一幅漫画:“法律告诉我们,在疫情特殊时期,不戴口罩、不遵守封闭管理是违法的。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利用漫画引出新课,较有创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较易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图3)

第二小组以一则案例引出授课内容“预防犯罪”,让同学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什么是犯罪、什么是刑法以及刑法的作用等。由于这组的授课内容相对复杂,这组“小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被其他同学提问了一些问题,如讲解“刑法”时,有人提问“偷东西应当判处什么刑罚”;讲解未成年犯罪时,有人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如何处罚”;等等。在互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小老师”还是“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临场抗压能力等均获得了锻炼和提升,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内化。(如图4)

在学生模拟授课时,教师的身份虽然有所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依然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密切关注模拟课堂的走向并严密把控课堂的全局,在“小老师”讲述不到位时及时进行补充,在“小老师”表述出现错误时及时进行纠正,在学生的讨论、互动偏离主题时及时做出调整,由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内化,提升核心素养。

三、课后应用,让学生在反思中建构知识体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如果只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知识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师位体验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课中认真模拟授课,还要提醒学生课后重视知识的总结、归纳、反思、构建工作,让知识系统根植在脑海中,确保课堂学习的效果。课后,教师如何开展师位体验式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当学生模拟上课结束后,笔者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和反思,进一步加深课程内容理解。例如,“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分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笔者先帮助学生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分它们的不同点,进而让学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最后由“小老师”进行总结归纳。每名学生的思路不同,所用的知识归纳方法也不尽相同,如第一小组利用了表格进行知识归纳,(如图5)每一个知识点通过条条框框,罗列得十分清晰;第二小组采用了思维导图示意“违法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如图6)让学生从直观的图中,知道了“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相互独立,但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鴻沟,“一般违法”很容易发展为“犯罪”。

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变得立体、完整和清晰。所以,教师在课后总结时,可指导学生绘制直观性、结构性较强的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知识点内在联系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图7)

第三,引导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点进行再一次梳理和分析,让学生产生迁移,拓宽知识面。(如图8)

师位体验式教学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以教师的思维模式,站在教师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活主动学习的热情、主动参与的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分享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国智.一次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尝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9)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孔子.论语[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黄莹莹(1988—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尝试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