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郝景芳科幻作品中的城市生态研究

2021-04-01代邵颖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郝景芳

代邵颖

内容摘要:郝景芳作为中国80后科幻作家的代表,其科幻作品中的城市体现出可贵的生态理想和人文关怀。本文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从城市物理环境、人群组分和人文环境三个部分来研究郝景芳科幻作品中的城市生态面貌,探讨人类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

关键词:郝景芳 科幻小说 城市生态学

郝景芳是中国80后科幻作家的代表,其短篇小说《北京折叠》于2016年8月21日获得第74届雨果奖。她是继刘慈欣之后我国第二次获奖的科幻作家,也是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女性。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郝景芳的科幻作品,在三大平台中以“郝景芳”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统计结果中以其科幻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共67篇,根据研究主题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翻译研究,如《论科幻小说翻译的美学性——以〈弦歌〉英译为例》[1];二是主题研究,如《孤独深处的对抗与求索-评郝景芳科幻小说集〈孤独深处〉》[2]等;三是研究郝景芳的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如《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调研分析与启示——以郝景芳〈北京折叠〉为中心》[3]等。综合来看,研究者的关注点大部分集中于《北京折叠》这部雨果奖获奖小说,而关于作者其它作品的研究或作者作品的整体研究很少。因此,本文拟从城市生态学视角出发,研究郝景芳科幻作品中的城市生态,并探讨随着科技进步和城市的高度发展,人类在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兴学科,它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从城市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城市是一个人、景、物融为一体,生产生活相辅相成的新陈代谢体,是一个由自然、经济、社会会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4]本文主要着眼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物理环境、人群组分、人文环境[5]来研究郝景芳科幻作品中的城市生态面貌,探讨人类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物理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理环境一般包括城市气候、风和降水、大气环境和大气污染、水文与水污染、土壤和土壤污染、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噪声与固体废弃物等要素。[6]本文主要着眼于未来城市建筑的形态进行讨论。在郝景芳的科幻作品中,未来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北京折叠》中被分割为三个空间的折叠城、《流浪苍穹》中全玻璃构造的火星城、《谷神的飞翔》中建立在水面上漂浮着的五彩泡泡镇、《人之岛》中网状结构的钢铁城、月亮上的蜘蛛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环形城等。

在《北京折疊》[7]中,城市的地上和地下被分割成三层空间,时间也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城市通过按钮控制翻转,规定时间过去后大地就会进行空间转换,城市建筑从折叠的形态伸展开来。主角老刀趁着大地翻转的时刻,从第三空间沿着缝隙来到第二空间,他看到繁荣的商铺、耸立的高楼、绚烂的霓虹灯,而这是老刀在第三空间从未见过的景象。而在富人所居住的第一空间,则全是宽阔的街道、高大的树木和大片的草坪。在《北京折叠》中,虽然三个空间都被称为“北京城”,但实际上它们拥有截然不同的三种城市形态,而三个阶层的人们也终生难以跨越阶级的鸿沟。折叠的城市和无法跨越的空间成为阶级固化和阶级压迫的象征。

在《流浪苍穹》[8]中,移民火星的人类爆发了反叛地球的独立战争,并在火星上安居,建立了自己的城市。作者创造出一座完全“未来”的火星城市,城市建筑的材质、外形、内部装饰和分布在文本中都得到了细致的描绘。火星城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玻璃。玻璃制成的外墙和屋顶可以自动调节透明度,通过电场控制玻璃中的离子增减来实现从完全透明到不透明的转换。至于建筑外形和风格则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房子的造型涵盖了几乎所有风格传统,从文艺复兴式的对称和谐,到洛可可式的繁复华丽,再到东方屋檐长廊和立方体形状的现代主义,整座城市构成一个天然的建筑博物馆,丰富而有层次。尤为独特的是一些曲线型建筑,墙壁的线条像流动的水,柔和感突出。”作者写道:“这座玻璃之城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共生理想的现实凝结。”一套房子就是一个微型的生态圈,人与院落构成休戚与共的整体。可以说水晶城就是作者对未来生态城市发展的一种构想,体现出人与环境共生共存的生态理想。水晶城是生态与科技的结合体,房屋和人就像鱼和水一样紧密相连,它体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理想,以科幻的面貌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胆大的设想。

在《谷神的飞翔》[9]这部短篇小说中,作者则塑造了一个梦幻如童话小镇的谷神星。谷神星上的建筑是一个又一个连在一起的泡泡房,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它们用轻而坚韧的特殊材料制成,圆润光滑,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绵延数公里。这些泡泡房漂浮在蓝色的大海上,乳白色的马路组成花朵的图案,镇上零星几处没有填满的地方,露出地下的大海,就像花瓣上清透的露珠。他们造的房子就像彩色的大气球,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半透明而反射着淡淡的光辉。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人群组分

城市人群,即指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域建成区内的一切人口,包括在城市生态系统内从事各业工作,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的城镇居民。城市人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包含人群规模、组成、结构等要素。对城市人群的研究能直接反应城市生态系统的合理性。[10]

《北京折叠》中,城市人群被强制性分成三部分,并且以城市的折叠为手段生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之中。第一空间中的城市人群属于被服务人群,人群规模和密度最小,却占有了绝大部分城市资源。他们从事高端产业,决定城市的发展规划,掌控城市的经济命脉以及第二、第三空间人群的命运。第二空间的人是普通的城市居民,他们相当于现在的中产阶级,一般享受良好的教育,拥有高等学历,是城市各产业和政府部分的中坚力量。而第三空间的人群规模最为庞大,人口密度也最大,他们无法享受好的教育,世世代代都只能做毫无创造性可言的工作,他们大部分是垃圾厂、化工厂、纺织厂等工厂里的工人,为了送孩子上学省吃俭用,由于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时常生病。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刻面临着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失业风险。毫无疑问,折叠城的设计是不合理的,它隐喻着北京城拥挤的现状,隐喻着北京城中艰难生活、不被关注和重视的那部分城市人群的生存。

《流浪苍穹》中的火星城则与折叠的北京不同。它的第一批居民是反叛地球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城市的建造理念就是共享和平等。由于是新移民的城市,人口规模不大,人人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火星政府取消了私人财产制度,所有经费由政府统一拨款。没有服务行业,没有服务员,没有仆人。火星的所有人都是工作室的研究员,从事创造性工作,而一些必要的劳动则由实习的学生和志愿者们完成。火星城犯罪率低下,基本上没有犯罪事件。他们通过一个中央数据库联系在一起,统一规划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有火星人都被固定在一个地方,无法自由流动。二十二世纪的地球则不同,地球人口规模庞大,人口组成成分复杂,无法像火星一样进行统一管理。他们总是在不停地流动,随心所欲地变换工作,任何东西都必须通过交易来换取。富裕阶级依旧毫无节制地攫取财富,贫困人口依旧在城市中艰难生存。《流浪苍穹》讲述的就是一群留学地球的火星少年身上两种生活方式的激烈碰撞,作者通过这种碰撞指出任何一种制度都具有两面性,火星人不可能适应地球上的狂欢文化,而地球也不可能建立像火星一样的制度体系。地球人和火星人有各自不同的人群特征,因此只能选择不同的城市形态和生活方式。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人文环境

城市人文环境是指以文化积淀为背景,以物质设施为载体,以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为核心的城市社会环境。它从外向内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物质表层、形式浅层、体制中层和观念深层。这四个层次相互、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人文环境。[11]

人文环境的物质表层即是指城市物理环境中体现出来的人文气息。比如水晶城中形态各异、体现出不同文化的建筑群,以科学家、工程师、画家、美食家等杰出人物命名的街道、街道上造型各异、或生动或严肃的雕像等;谷神星上带着谷神特有的梦幻气息的泡泡屋、广场上立着的神采飞扬的小飞象;地球上处于遗产保护留下来的旧建筑等都是人文环境的物质表层,体现出一座城市独特的人文气息。

人文环境的形式浅层是城市人群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的丰富的文化,包括美食文化、服饰文化、器皿文化、娱乐文化等,带有强烈的生活和人文气息。22世纪的地球最显著的文化形式就是狂欢文化,《流浪地球》中的主人公洛盈在地球上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狂欢。人群聚集在一起喝酒,吸食迷幻药,大声唱歌,集体摇摆。火星的代表文化则是他们的哲学和艺术。火星的城市运行远比地球发达,然而生活方式却远比地球古老。人们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站在共同的咖啡长桌前沉稳地讨论哲学,讨论宇宙意志在精神历史上的体现,讨论文明的更迭以及自觉意识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他们最崇敬伟大的智慧和艺术与发明。在火星这样充满艺术感和使命感的文化环境中长大,去往地球的留学生们必然会被地球的狂欢文化所震撼,而当他们重返火星,又会思念地球上的无拘无束和自由。在《流浪苍穹》这部作品中,城市文化的碰撞成为一个引子,同时也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情节发展显现出的矛盾冲突之中。

人文环境的体制中层指城市的制度文明,如市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城市的管理功能以及人际关系的状况等。火星的初始制度是从地球反叛者建立的信息平台开始的,其立足点在于打破在地球时的政治和商业壁垒,建立一个完全透明的知识共享平台。他们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完全分开,通过物质统一配给的方式保证精神探索的公开和透明。他们通过数据库存储城市里每一个人的发现,每一点新的探索,鼓励自由分享,保护所有人的思想自由。在这一基础上,火星逐渐发展出配套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文中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对火星制度进行了多方位的审视:在地球摄影师伊格眼中,火星的制度让每个人都能衣食无忧、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和理想,“他们不愁生存,不考虑发行,不用做广告,不用求利润”,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生存的道路。火星上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吉尔想做一个服装设计师,普兰达想成为一个诗人,洛盈想当植物学家,他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梦想去生活。但是在接触过地球文化的火星留学生们看来,火星人是被禁锢在工作室里,不能随心所欲地忘记过去、改变自己,不能像地球人那样自由自在地转换自己的工作。而在不了解火星的地球居民和地球政治家眼里,火星是一个被邪恶军人和疯狂科学家控制的孤岛,是全面高压政治和机器操纵人类的典范,是极权、残忍、冰冷的暴力乌托邦。中学生们的志愿服务被说成火星对青少年儿童的压迫,公开共享的知识系统被说成政府对个人智慧的剥削。作者以不同人物的视角,对水晶城这样一个乌托邦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

人文环境的观念深层是指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人的观念是城市人文环境的核心要素。它影响着整个城市的面貌,也同样被城市的各个方面所影响。在火星,人们乐于分享,私有观念淡薄,从不认为公开自己的成果提供给其他人使用是一种对私有财产的侵犯;而在地球,一切都以金钱为标准,任何成果都被打上个人的烙印,用于出售和购买。在火星,人们热爱集体,喜欢志愿服务和劳动,从不认为这是一种对个人时间和精力的剥削;而地球却把这种制度当成个人的盲目和政府的压榨。在火星,人们讨论理想,关心宇宙;而在地球,人们崇拜商品,拥抱当下。不同城市的人的生活观念是如此不同,人文环境自然大相径庭。

四.结语

在郝景芳的科幻作品中,一座座未来城市形态各异,作者通过对风格不一的建筑、发达有序的交通、面貌多样的城市人群、内涵丰富的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描绘,构造出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流浪苍穹》中火星上的水晶城,作者将自己的生态理想融入到这座城市之中,同时也从多种角度探讨了这座生态城市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可探讨的空间:在大宇宙时代,未来的城市究竟会走向哪个方向?城市中的人们生活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无论是《北京折叠》中对城市底层人口的同情和对阶级压迫的批判,还是《流浪苍穹》中对乌托邦水晶城的复杂思考,亦或是《人之岛》中对AI时代钢铁城市的可怕设想,都体现出作者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和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理想。或许科幻不仅仅是科幻,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洞见。

注 释

[1]龚苇.论科幻小说翻译的美学性——以《弦歌》英译为例[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17.

[2]孙涛.孤独深处的对抗与求索——评郝景芳科幻小说集《孤独深处》[J].百家评论,2017(4):104-109.

[3]刘俐俐,陈新儒.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调研分析与启示——以郝景芳《北京折叠》为中心[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4]赵运林,邹冬生.城市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5:2.

[5]城市生态系统有四大组成部分,分别为: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群组分、人文环境。赵运林,邹冬生.城市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5:7.

[6]赵运林,邹冬生.城市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5:103-122.

[7]郝景芳.孤独深处[M].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8]郝景芳.流浪苍穹[M].鳳凰文艺出版社,2016.

[9]郝景芳.孤独深处[M].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10]赵运林,邹冬生.城市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5:81.

[11]赵运林,邹冬生.城市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5:122-125.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郝景芳
别给孩子的人生设限
别给孩子的人生设限
郝景芳:科幻作家的现实生活
郝景芳:科幻作家的现实生活
郝景芳:从清华“学渣”到雨果奖获得者
三味书屋 DRAGON'S DIGEST
郝景芳:“清华学渣”变身雨果奖获得者
The Lonely 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