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意义和策略思考
2021-04-01蔡晓剑
蔡晓剑
摘要:本文从国家政策、专业发展和培养信息素养的紧迫性三方面探讨了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意义,并结合已有的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界定尝试给出评价信息素养的框架,从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化教学与创新能力、信息道德与责任四个维度提出了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疫情;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02-0101-03
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的研究侧重点、研究领域不同。有研究者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理解信息时代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意义,能够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以及个人专业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并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与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可以看出,教师信息素养重点体现在信息手段、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上。
综上所述,本文将教师信息素养定义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信息道德,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索教学资源、判断信息价值、设计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力。
● 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意义
1.贴合课程标准,走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与教师信息素养的要点,如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数字化资源的搜索与收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高度重合。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在挖掘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在教学中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的教师,更加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实现终身学习。
2.培养信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在移动设备普及和网络速度日新月异的浪潮下,每个教师都在被动和主动地从微博、微信、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和抖音、快手、一直播等直播软件以及优酷、爱奇艺、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和碎片化,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很好地整合这些信息为己所用,甚至不知道怎么利用。相反,信息素养高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工具搜索合适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策略,将新颖的学习工具或平台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使自己的教学“跟得上时代”,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教师,会主动根据遇到的问题,从其特点分析新的应对策略,进行更为有效的自我学习,这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更要借助信息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要借助信息工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估。因此,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3.新冠疫情加大了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紧迫性
2020年,受新冠疫情带影响而开展的“停课不停学”暴露了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的不少问题,如找不到合适的电子教学资源;对使用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平台不熟悉;不会录制和剪辑视频;对直播过程中软件出现的问题无法第一时间解决等。这让许多教师认识到了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策略
要提高信息素养,首先要理解信息素养,有针对性地制订措施,这便需要对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化。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将评价信息素养的指标进行细化,并提出要提升信息素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培养信息意识,更新信息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已经推行了许多年,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思考各个教学环节中有哪些部分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有没有更合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硬生生将工具“塞”入课堂中。
2.扩展信息知识,甄别优质信息
(1)如何获取信息资源
教师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有很多,如关注中国大学MOOC或网易公开课上的一些与学科相关的课程,系统地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面;在遇到教学困境时,可以想一想能否通过网络途径找到有效方案,如可以通过优酷、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寻找相应的教程,也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信息,甚至可以在专业论坛或知乎APP中发布问题,集采百家之长;“之江汇教育广场”和宁波市的“甬上云校”以及“智学网”等平台也都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发布了优质学习和教学资源。只要细心留意,平时积累,就会找到较为合适的途径。
(2)如何筛选信息
教师首先要判断信息是否准确,来源是否可靠,不准确的信息除了会给学生带来多余的负载,还会有误导;其次要判断信息是否合适,作为设计教学环境的主要对象,教师在搜索信息资源时不能一股脑儿全盘接收,要做好三个分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
(3)了解多种教学平台和软硬件的功能
除了上述平台,还有一些平台在某些情境中也能作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如QQ、微信、钉钉、石墨文档等都可以作为在线协作平台,抖音、一直播等直播软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给师生创建课堂环境,微信公众号也可作为获取信息的平台。要应用和落实这些平台或软件则需要终端,如最基本的计算机、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投影仪和一体机等扩展设备。因此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终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特點。
(4)掌握加工、管理和分享信息资源的方法
笔者认为,录播授课更能体现教师的信息素养,因为制作一节微课不只要用设备录制,还需要剪辑画面、处理音频、添加字幕等多媒体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传递的载体是视频,信息加工的方式是音视频处理,需要用到硬件和软件。例如,一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制作了一节40分钟的课程,采用的硬件设备是iPad和手机,软件是QQ、PowerPoint、相机和Final Cut Pro。利用手机拍摄自己头像画面,iPad作为讲解的PPT载体和动画演示设备完成一节课的录制,最后用Final Cut Pro剪辑视频,通过QQ分享给学生。
3.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设计
(1)結合学科特点,构建信息化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万物联网也成了人们追求发展的方向之一,“互联网+”和“智慧+”成为教学中的热门词汇。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部署“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在智慧教室中,学生持有可移动设备或具备联网功能的计算机设备;可移动一体式桌椅或聚拢式课桌,方便学生分组协作;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教室,实现生生、师生即时互动。在传统教室中,学校已经普遍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教学设备,同时加入外部设备来创建覆盖面更大的信息环境。
(2)利用信息工具,支持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支持主要有: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搜索和运用合适的信息工具获取、处理教学资源,如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数字资源了解前沿信息;②利用不同软件如PowerPoint或Focusky制作教学课件,并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等平台推送课前任务或任务单;③在教学中配合使用一定的软硬件设备作为技术支持,如PowerPoint、Flash动画、雨课堂、班级优化大师教学互动软件等;④可以架设手机或摄像机录制自己的课,作为课后反思与改进教学设计的观察材料。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投屏的方式即时评价学生作品或对出现频次较高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
(3)打好扎实基础,应对突发状况
教师在教学环境中整合技术工具和软件,势必会遇到由软硬件带来的不可控问题,能否自主探索解决技术问题引发的突发状况,是评判教师是否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标准。教师需要首先预设使用的设备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提前做好相应解决策略;其次深入了解和探索所使用的设备或软件的功能,确保不会出现差错;最后学习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拓展解决思路。
4.遵循信息伦理,坚守道德要求
教师应当树立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及良好的信息道德与伦理。从信息安全角度来说,教师在信息活动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数据和财产安全,不随意打开未知来源的信息;从信息获取角度来说,教师应该“取之有道”,拥有版权意识;从信息发布和分享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有效维护在信息活动中自己作品的合法权益。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遵循信息伦理道德要求。
● 结语
目前,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许多教师对于提升信息化水平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从外部条件上来看,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多为教师提供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能力、技术工具等的培训,设置校内乃至市区域级的比赛,完善信息素养的评价和奖励制度,根据要求创建信息化程度达标的校园和教室,为教师创造充足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学工作与生活中与时俱进,提升信息素养,提高教学效率,获得科研成就,已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马欣研.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