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工程2.0”为契机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1-04-01何灿华金华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绍兴市微课信息化

何灿华 金华星

【摘 要】浙江省率先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旨在通过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提升工程2.0”实施体系,理顺“提升工程2.0”组织管理架构,完善“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及考核方案,为2020年至2022年全面实施“提升工程2.0”打好基础,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柯灵小学;提升工程2.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2、03-071-03

2019年3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和《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千校结对帮扶行动,全省11个地级区市遴选了16所有比较清晰明确的学校信息化推进计划,且具备较好信息化环境基础的学校作为试点,率先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

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实施“提升工程2.0”后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与之前的“提升工程1.0”相比,“提升工程2.0”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重点在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几个方面。可以发现,从“提升工程1.0”到“提升工程2.0”,虽然就能力标准来说只是升级了“一小点”,但对办学品质而言却是跨越了“一大步”。

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2019年7月2日,绍兴市“少儿科技学校”挂牌仪式暨科技节闭幕式在柯灵小学举行,除了授牌和颁奖,仪式上还准备了精彩的节目表演,带给师生一场视听盛宴。以“精灵”为主题的蚂蚁工坊团队、灵巧智造团队、3D创意团队分别表现了“悟空取经”“我的航天梦”“水乡的桥”等别出心裁的科普剧,科幻音乐剧“逐梦”把晚会现场拉进了一个“想象力”构造的奇妙世界,原创歌曲“π”尽情绽放绚丽精彩,表达了探索科学的魅力,信息化引领下的学校内涵发展初露锋芒。

一所农村学校为何钟情于信息技术教育,这还得从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说起。柯灵小学是以我国散文家、剧作家柯灵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2016年初,适逢“深化课程改革”和“提升工程1.0”的同时推进,为了构建学校课程规划方案,校长金华星想到了用“3D”模型,把国家标准的“三个维度、六大素养”校本化为“一个核心、四大素养”的灵育模型。

在金校长看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教育领域的推进与应用,现代学校的发展内涵也在向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把教育信息化發展作为提升办学品质的重要引擎,需要在三条路径上做探索:一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丰富课程资源,用发展和动态的观点选择学科的基本内容,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新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撑教学过程创新,课程建设多样化,教学实施情境化,教学资源共享化,以技术应用提高学习者认知水平、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三是把信息技术作为理念改变教育形态,从破解教学观点着手,改变教育教学形态,深刻领会教育信息化的新使命和新理念。不仅有利于实现“提升工程2.0”试点目标,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内涵。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引领教师智慧成长

师:同学们,防疫情期间,老师做了个微课,大家想看吗?

生:想看,快点播放吧!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群动物。

师:视频中,你看到哪种动物不仅躯体大而且叫声响亮?

生:大鹅,白鹅……

师: (出示图片)这是画家丰子恺先生养过的一只白鹅,同学们注意这个“鵞”字,“我”在上“鸟”在下,是上下结构。如果从人和动物是平等的角度看,左右结构更完美。请同学们拿起笔,与老师一起写:“鹅”。

生:在草稿纸上书写“鹅”。

师:请大家把写好的“鹅”字展示一下。

师:丰子恺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就是《白鹅》。(板书)

这是今年疫情期间,柯灵小学教师在线上教学的一个片断。与以往的语文课不同,这节语文课分四个步骤。

一是借助“智慧平台”,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二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发微课、课件等上课相关教学资源,实施线上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上课的节奏和对重点知识的讲解;三是利用无线网络,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时反馈、统计,开展师生互动;四是发挥存取优势,可随时调用学习情况统计、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正确率。

这种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来自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柯灵小学的“提升工程2.0”培训方案,学校将全体教师分为管理者、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三个群体,分别从信息化教学意识维度、信息化教学设计维度、信息化教学技能维度研制培训课程,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学科的原则,采取集中研修、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专题研修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开展培训,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普通组的金妙、袁蒙恩、蒲立丰、姚琦等青年教师,把信息化教学能力应用于课堂改革,在越城区“情满课堂比武”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骨干组的李峰明、徐丽华等教师,把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专业成长结合起来,在“提升工程2.0”培训中开展了公开课、讲座达80多次,被评为越城区第二届信息技术应用学科带头人;管理组的许多教师则把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积极捕捉实践智慧,“基于STEAM在小学学科融合课堂的实践研究”等各类课题分别在绍兴市、越城区立项,论文“构建基于MOOC的校本微课资源库的实践与研究”“构建小学‘思维导图+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市、区级评比中获奖。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学校依托优学派平台,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教师制作微课、线上授课技能普遍得到了提高,智慧引领下的专业成长之路越走越宽广。

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引领课程拓展精品

“多彩生活”获第五届“绍兴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五好生态”获第六届“绍兴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越走悦灵”获第七届“绍兴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墨雅·辨志”获第八届“绍兴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2017年以来,学校的课程每年都会被评为“精品课程”,这一切源于柯灵小学有一支“提升工程2.0”的培训团队。培训团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是以徐见副校长为组长的“课程研发”组,主要任务是依托“提升工程2.0”进行拓展性课程开发;另一组是以蒋东华副校长为组长的“微课开发”组,主要任务是借助“智慧平台”进行微课开发。试点期间,培训团队先后邀请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相关技术”“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等专题报告,从微课录制“手动挡”转化为“自动挡”;到传授所谓的“独门秘诀”;从多角度多层次,由浅入深地向老师们讲解了摄像式、录制式、交互式等微课制作的技巧;内容涵盖屏幕镜像、投屏、同屏以及多屏互动技术在内的VR技术,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

两组合力,把“提升工程2.0”试点与深化课程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选择性”的教育思想、“每一个”的办学理念、文化型的课程架构、分层分类式的实施策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落实到课程、项目、学习材料、课题中,促进了技术与教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引领课堂品质提升

一座仅用50克PLA材料、6个3D打印部件拼装制作的“水乡小桥”,能承重40多公斤的物品;一艘用50克PLA材料3D打印制成、依靠机械动力的“乌蓬船”,能在水面上稳稳当当地航行20多米。这是绍兴市举办的“我爱3D创意模型设计比赛”中的精彩场面,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迸发出的是孩子们在三维建模、工程设计、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在课堂上玩玩具,这在以前是孩子们想都不敢想的美事。然而,就在柯灵小学“紫精灵”创新实验室的“小试牛刀——乐高机器人入门”课上,孩子们把最喜欢玩的乐高玩具带到课堂上,自己动手搭建桥梁、飞机等模型,随后还能用123D design软件学习3D打印的建模初步思想。“紫精灵”创新实验室是该校“K+X灵育课程”中拓展性课程的品牌课程,致力于支持孩子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他们设计创意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一节节从讲授到探究、从参与到自主的课堂,如同“血脉”贯通知识、能力、素养,映照出创新实验室对学业质量的不懈追求;一门门从生活到科技、从真实到虚拟的课程,如同“筋骨”连起书本、网络、云端,见证着“提升工程2.0”对课堂品质的生动实践。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同样不可能置身事外,要让广大师生都能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并自觉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以及生活当中,促进尽可能多的信息資源和智慧共享,培育每一位师生数字化生活的能力和素养,这是信息化时代区域教育变革需要“书写”的大文章。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一样,同样需要锁定课堂。信息技术不论是作为学习内容,还是作为变革应用的技术工具,都必须把发展的突破口定位于课堂教学,否则再先进的技术都延续不了多长时间。

2019年以来,柯灵小学陈一然等先后获得第18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二等奖、第16届浙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一等奖,澎浩等学生获得浙江省奇迹创意大赛一等奖。

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先进集体,浙江省首批机器人教学示范学校、“紫精灵”创新实验室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创新实验室,全校245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绍兴市柯灵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绍兴市微课信息化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