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香催我理吟笺

2021-04-01郎净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南园西湖

郎净

摘 要:凌祉媛为清代杭州才女,本文介绍了其才德兼备的人生历程、温暖美好的生活细节以及执着清丽的诗词创作。

关键词:凌祉媛 人生 诗歌世界

凌祉媛,字芷沅,钱塘人。生于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为凌达夫之次女。年十岁通音律,能吟咏。年二十,归杭郡文学生丁丙,为其续妻。结缡二年,母患风疾,故常归宁侍奉。母病剧,祷于神,愿以身代。后芷沅染病,咸丰二年(1852)五月卒,年仅二十二岁。著有《翠螺阁诗稿》四卷,《词稿》一卷。

祉媛的人生非常短暂,令人叹惋。然而如细细读其诗词,却觉得她短暂的人生温暖美好,绝无凄苦意味。她有两句诗甚好,似让人窥见祉媛日常:“剩有梅花清不睡,暗香催我理吟笺。”(《雪冻等伴,月冷了圆,酿罄瓮头,御寒无策,而檐梅一点,微逗新红矣。暗香泥人,颇慰岑寂,因仿稽留山民三体诗咏之》) a窗外梅花窗内人,暗香萦绕理诗笺,这美好的一幕,让人欲走入祉媛世界,感受其人生历程、生活细节及诗歌世界。

一、才德兼备的人生历程

祉媛之人生甚短,却颇为打动人心。其生平主要见其《翠螺阁诗词稿》之序、传、题词、跋及其夫丁丙所作之《亡妇凌氏行略》,从她自己的诗歌中更是能看到很多細节。如果连缀这些文字,就能连缀其人生之大略。我们可以将其人生分为两个阶段:闺阁之中与结婚之后。

闺阁之中的祉媛无忧无虑,生活颇为唯美。凌祉媛生于1831年,其生辰刚好是佛诞之日(四月初八)。其父为凌咏,字达夫,光禄寺署正;母为朱安人。光署公有二女一子,祉媛为其次女。七岁时(1838)祉媛就在内塾读书,她的母亲朱安人亲自教她《毛诗》《内则》诸篇,她最热爱的是诗歌。幼时她曾经和她的姐姐蔷媛以及她的表姐芯媛(凌燕庭之女)共同读书。凌燕庭回忆她幼年之时,每得一题,揽笔立就,着纸后即复揉去。(凌誉之跋)b十岁后祉媛开始尝试作诗,偶尔亦作小词,还擅长女红与书法。大约十四五岁便与钱塘闺秀孙佩兰同游西湖赋诗。(钱塘孙佩兰谱香题词:“忆昔西湖揽胜游,韶华转瞬八年周……韵事品评三月暮,诗情珍重一篇留”)c她十四、十五、十六岁的诗作集为《停针倦绣集》。十七岁(1848)因房屋修葺,随父母寄寓南园(孙光裕灜帆之题词:“弹指戊申春,华居事修葺。寄寓南园南,暂辞北郭北……无何珠潭珠,仍还珠潭侧”)d。其诗作为《南园萍寄集》。十八岁回珠潭居住,十八、十九岁诗作集为《珠潭玉照集》。

结婚之后,祉媛生活喜忧参半。喜则嫁得如意郎君,二十岁(1850)凌祉媛归丁丙为妻。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号松生,晚号松存,别署钱塘流民、八千卷楼主人、书库抱残生等,他是江南著名的藏书家、慈善家。他的第一任妻子为沈氏(1831—1846),沈氏未嫁而卒,故祉媛为丁丙继妻。嫁给丁丙之后,她事舅姑如其亲,督理家政,空闲的时候则和丁丙互相酬唱,继续自己的诗词创作。丁丙科举失利,祉媛劝他:“读书志圣贤,岂在区区之科名邪?”(秀水庄仲方《翠螺阁诗词稿传》)e可见她虽为女子,却很有见识。忧则母亲身体不好,身患风疾。嫁给丁丙的两年,祉媛一方面要在夫家督理家政,一方面又得经常回去照顾母亲,故归宁时间过半。在此期间,丁丙的肺疾也经常发作,她亲煎汤药,通宵照顾。后来母亲的疾病加剧,祉媛因为父亲年纪大了,弟弟尚小,家中无人支撑,所以遍诣庙中,向神灵祷告,愿以身代其母,家人都不知道。(丁丙:《亡妇凌氏行略》,《舞镜集》)f过了一段时间她就生病了,她的母亲却好了起来。在她病重的时候,她非常照顾大局。丁丙原来所聘的妻室是钱塘贡生文玮公的长女沈氏,沈氏未嫁而亡,祉媛觉得如果自己死了,以后就很难确认嫡继,所以她坚持让丁丙迎沈氏主位于家。祉媛临死前还叮嘱丁丙“读书养身、勿贻亲忧,毋为余念”(丁丙:《亡妇凌氏行略》,《舞镜集》)。g1852年5月20日祉媛亡故,年仅二十二岁。她死后,钦旌“乐善好施”坊额。她嫁给丁丙之后的诗作结集为《画眉余晷集》。丁丙将她所有的诗词稿整理为《翠螺阁诗词稿》,请当时的名士闺秀为其题咏,并附上自己的悼念之作《舞镜集》。

以上从祉媛生活的两个阶段,大致钩沉了她的生平。我们从她身上以及他人对她的评价之中,可以看见一个完美的女性——才德兼备:既孝顺父母、相夫以顺、御下以宽,又锦心绣口、才思敏捷。甚至她的死也被认为是天重其孝,特意成全,说她“孝行与诗兼之”(秀水庄仲方《翠螺阁诗词稿传》)h。

才与德方面,许多人把她的德放于首位。正如庄仲方在传中所说:“妇德惟贞烈足传,此外则孝行独重,而娴于风雅次之。孺人乃孝行与诗兼之,诚闺秀之称首者矣。”甚至认为才多损福,“才多能损福,嗟实颇有之。女子抱慧心,难与白发期”(吴县夏尚志静甫之题词)i。“妆楼吟煞女书生,折福才名况艳名。解得从来彼苍意,女儿识字合心惊”(吴县王复彦卿之题词)! 0。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观点,孙光裕在题词里就说:“及观尔舅文,才德强分别。(朱秋子叙有‘女子不宜有才之语)此论正而迂,胜文翻累质。我谓有春华,而后有秋实。代亲缇萦孝,殉亲曹娥烈。无诗固不朽,有诗愈不灭……矧兹孝烈名,允堪泐贞石。复工冰雪辞,倍觉超凡骨。其德固难能,其才亦秀出。”这段文字不仅为祉媛发声,而且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的偏见,才和德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互相辉映。有德加上有才,才是真正的超越凡尘。

另外一种有趣的评价是祉媛原非凡人、本隶仙班,到人间只是历劫罢了。这种评价的着眼点在于祉媛之“才”,并为世人勾勒出一个超越世俗的形象。“红尘小谪廿余年,大半光阴付彩笺”(吴县浦毓慈莲航之题词)! 1。“原是董婉仙班,瑶池笙管,惯奏元灵曲”(吴县戈载顺卿:《百字令》)! 2。这样的评价无疑更加浪漫,更具文学的想象力。同样也跳脱了女子才能妨德的宿命论,直接赞美其才华。

确实,除了母亲生病、自己早逝,她的人生总体并不愁苦。她热爱文字、热爱生活,生命中充满着温暖的细节与闪烁的灵性。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他人之评价,而是应该细读她们的文字,感受她们的生命。

二、温暖美好的生活细节

祉媛的生命虽然短暂,却丰富充盈。她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小物,热爱自己的经行之处,热爱身边的家人。

首先,她热爱自然。春日赏花、寒食折柳、夏日消夏、七夕望星、冬日赏雪、元宵试灯,仿佛四季所有的美好,都被收入祉媛的生活与诗中。

她不是很简单地写春夏秋冬的景致,而是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投入其间。所以有的时候她会觉得言不尽兴,会用很长的题目抒发自己的细腻惊喜,她的一些诗题就像是一段段清灵的小散文:

《雪冻等伴月冷了圆酿罄瓮头御寒无策而檐梅一点微逗新红矣暗香泥人颇慰岑寂,因仿稽留山民三体诗咏之》《层云凄黯绵雨泥人花飞满阶春恨如织婢子惜红戏剪彩绒制扫晴娘以为祝予爱其解事也宠之以诗》《岁云秋矣梁间燕子将去有思絮语喃喃昕夕无间岂其不忍别余归耶爰作小诗以祖其行》《庭前有老桂数本翠藓苍苔纷披盈干梅雨后忽滋细草若附枝而生者谛视之则牙牌草也》《新月上钩夕阳留线晚凉院落吟怀悄然砌卉盆花各含生意分裁短什聊期无负秋容耳》。

我们在诗题中就能直接进入女诗人的生活场景,看到那个久久伫立于自然之中、与自然对话的女诗人。

她和闺蜜咏物,她写了五种小物:眉匠(就是篦子)、寿字香合、指锁、唾壶、翠钿。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连唾壶都可以入诗,而且写得很不凡。

她写的特别美的是《自题梅花帐额》一诗,东风破冰之时,祉媛在梅花帐额题上诗句,夜夜与疏影暗香共眠,她说:“常此花魂寄玉台,花魂人影两无猜。半床明月清如水,试问美人来未来。花枝入梦香侵骨,人与梅花共清绝。梦醒三更不耐雪,满身疑带罗浮雪。”! 4花魂人影两无猜,人与花完全融为一体,一样的清绝超俗,照亮了整个夜晚。

第三,祉媛热爱自己的每一经行之处。虽然由于人生短暂,她经行的地方并不多,但每处都寄托了她的深情至意。

在她的诗歌中,提及的地点较大的有西湖、天竺、皋亭、吴山、里湖、塘栖,较小的有洗心亭、十三间楼、南园、珠潭、水仙王庙、翠螺阁、香山兰若、撷芳轩等,祉媛真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杭州府闺秀,她的行踪均在杭州府仁和县和钱塘县之内。

祉媛祖居塘栖镇,后来一直生活在杭州城区。戊申(1848)春,祉媛十七岁,因房屋装修,全家寄寓南园,十八岁回珠潭居住。凌祉媛的叔叔凌燕庭,卸下江苏江浦县县令之后回到湖墅,买下范宅,宅中有珠儿潭。二十歲祉媛归丁丙为妻,祉媛所居为翠螺阁。丁丙家族住在杭州田家园一带,拥有十分庞大的建筑群落,翠螺阁即为其中一处。

她两个阶段的诗集皆以她的居处命名:《南园萍寄集》《珠潭玉照集》,而她诗集的总名则为《翠螺阁诗词稿》。在她的生命里,和地名相关的关键词有塘栖、西湖、南园、珠潭、翠螺阁等。

塘栖镇隶属于仁和县,大运河从其间贯穿而过,为清代巨镇,为祉媛祖居之处,祉媛亦有一首诗纪之。诗题亦秉承其独特风格,绵长细腻:《秋日买棹至塘栖访亲水程村落风景绝佳杂述五章扣舷歌之颇觉其声清越也》。! 5整组诗一共五首,从清晨出发到傍晚抵达,娓娓道来。整个行程风景优美、人情温暖,对故乡的热爱也跃然纸上。

祉媛最留恋的当然是杭州,杭州有最让她难以忘怀的西湖以及她自己的家。

她有一组《西湖杂诗》! 6,写了许多很有意味的西湖景致,既有景色之美好,又有历史人文之关怀与反思。在杂诗中,她提及了宋理宗之爱妃阎妃,与之相关的是理宗为她修建的集庆寺;宋代权臣贾似道,与之相关的是半闲堂;南朝歌伎苏小小,与之相关的是西泠桥;吴越王钱镠之黄妃,与之相关的是黄皮塔(亦即雷峰塔)。祉媛对西湖之景、之人可谓熟矣,诗中甚至有许多批判的意味,比如元代薛昂夫《山坡羊·西湖》有“销金锅在,涌金门外”之句,祉媛则说“流金桥与涂金塔,不够金锅顷刻销”;而提到贾似道,则是“冷笑平章事楼阁”。祉媛对西湖的典故熟稔于心,顺手拈来,其中提及飞来峰、九里松、黄皮塔,从诗歌来看,都是深谙景点之出处。

祉媛写西湖,既有人文历史之反思,又有泛舟湖上之惬意。暇时和好姐妹们泛舟湖上,即席吟诗,是何等惬意,“小集裙簪媚水滨,等闲肯负艳阳春”。(春日偕孙谱香姻姊家鹤清姊书君妹泛湖即席和谱香韵)! 7

祉媛还创作了两首《西湖竹枝词》,其中一首写道:“风物西湖美不胜,嫩凉天气试吴绫。澡盆权作瓜皮艇,侵晓临流采刺菱。”! 8后面两句非常有趣,采菱因为要深入芰荷之间,船一定要小,所以干脆拿洗澡的木盆当做小艇了。

在诗歌中,祉媛提到最多的地点是她的家。她的《停针倦绣集》写于她十四、十五、十六岁。她写过一首诗,题作《自北郭移寓南园即景有作》,说明她原先的家在杭州的北部。家里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她在诗歌中提到“薄暮新凉延小院”(《暑斋日暮荷风扇香薄睡半醒偶成短句》)! 9。十七岁(1848)因房屋修葺,她随父母寄寓南园(孙光裕题词中有:“弹指戊申春,华居事修葺。寄寓南园南,暂辞北郭北……无何珠潭珠,仍还珠潭侧。”)@ 0其诗作为《南园萍寄集》,她说她住的地方邻街近佛惠寺,可以隐约听见梵钟敲响。“佛惠寺俗呼寿火星庵,在仁和县之羲和坊”@ 1,佛惠寺具体在羲和坊之肃仪巷。@ 2她住的地方应该邻水,所以她说“从此鹭鸥聊结缘,何须载酒泛西泠”@ 3(《自北郭移寓南园即景有作》)。十八岁回新居居住,十八、十九岁诗作集为《珠潭玉照集》。新居为祉媛的叔父凌燕庭所购,凌燕庭咸丰初年卸下江苏江浦县县令一职,回到湖墅,买下范宅。范宅就是原来宋代权臣贾似道的园邸,位于杭州城北,其中即有珠潭。祉媛有《珠潭曲》一诗,很详细地介绍了珠潭新居的情况。她很喜欢家中的一潭清泉:“一泓清澈平波漾,明珠错落澄辉朗。素影娟娟静泻春,广非十笏深盈丈。”(《珠潭曲》)@ 4此诗中有两句令人感慨,虽则写潭水,和祉媛之气质及人生结局亦很神似:“纵云泡影成浮幻,圆泛累累当夜半。”祉媛早逝,其人生真的是如泡如影,亦真亦幻,然而其光华美好,却留于世间。所以珠潭和祉媛,真的是相映生辉。后来吴端甫悼念祉媛之诗里即有“珠儿潭上明明月,还照当年旧绮罗”@ 5(《吴端甫题词》)之句。

丁丙将祉媛的集子命名为《翠螺阁诗稿》,翠螺阁是祉媛婚后常居之地,属于丁氏家族。她还是和少女时一样,在翠螺阁写诗练字、焚香刺绣、纳凉销寒。不过现在多了一个情味相投之伴侣丁丙,他们甚至会一起坐于翠螺阁,听附近传来的笛声(《秋夜同松生坐翠螺阁闻邻笛感赋》)。@ 6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祉媛把自己的旧作整理分编。

第四,祉媛诗中重要的内容是记录与家人、朋友在一起度过的时光,从祉媛之诗来看,她们都性情相投,共同热爱文学、书画、良辰、美景,对祉媛诗歌创作的影响很大。

从她的诗歌里面我们可以发现,祉媛最爱、最担忧的是她的母亲,所以母亲病后,她愿以身代;祉媛的叔叔凌达夫和他们家关系密切,从小对她的影响很大,叔叔赴任祉媛会去送,而叔叔卸任,买了新宅,一大家子人就住在一起;祉媛的姐妹兄弟关系都很好;她还有一大帮闺蜜,有的经常在一起,有的则通過鸿雁传书,互通信息。祉媛前面三部小集子,也就是她婚前的岁月,都是美好的生活记载。祉媛婚后忧患渐多。祉媛庚戌(1850)嫁给丁丙,三载结缡,归宁实过其半。她曾和丈夫一首词,感慨“青春不常,白日难驻。草无情而自绿,花将离而褪红。抚景伤时,实有所同慨者矣”(《钗头凤》)@ 7。诗中惆怅的情绪也变得非常强烈,“恨相引,愁相引,日暮凭阑,香消酒醒。怎,怎,怎”。早期那种观物赏景的欣喜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愁”“恨”等字眼。祉媛的这些痛苦,其实都是因挚爱之人而起,因为她深爱他们,所以她不愿意他们遭受痛苦,更不愿意看他们染病甚至死亡。她是一个如此珍惜亲情、爱情的女子,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回身边之人的生命。

因为凌氏和丁氏的家族在江南影响力颇大,祉媛逝后,其夫丁丙亲自为其编集,并请名士闺秀为其题咏,很多人为她题词:“《翠螺阁稿》,闺秀题词者颇多。序则有吴苹香藻,关秋芙瑛,诗则有钱塘鲍玉土靓、仁和高子柔茹、仁和施莲因贞、钱塘孙谱香佩兰、钱塘张莲卿佩珍,词则有吴县陆芝仙蒨、钱塘韩菊如瑛、仁和夏耦邻蒨雯、汉阳燕燕贻翼、仁和赵君兰我佩、仁和汪雯卿静娟,皆一时金闺杰彦也。”@ 8

可见祉媛生前身后,都有志同道合、性情相投的家人、好友,她的人生虽然最后一个阶段倍尝忧患,但总体还是温暖美好的、尽情尽兴的。而这些温暖美好,也一直流淌在祉媛的诗词之中。

三、执着清丽的诗词创作

祉媛的诗词创作,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她执着的创作态度、广泛的诗词交往以及清丽的艺术特点。

其一,对于诗词创作,祉媛有一种自觉执着的追求。诗词创作是她人生重要的内容,是她的情感寄托,亦仿佛是她的使命。她在《二十生辰自述》中说自己“头衔自署拈花使,才调深惭咏絮人”@ 9,这两句是祉媛对自己的认同方式。一方面,她的生日和佛诞日相同,她又深信佛教,所以自封自己为拈花使者;另一方面,她热爱文字,虽然自谦及不上咏絮之谢道韫,但那种以文字为己任的自觉已经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

她会即兴吟诗,也会苦吟推敲。“薛涛笺滑界乌丝,自写深闺漱玉词。一字推敲嫌不稳,碧桃花底立多时。”# 0《春闺》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图,祉媛立于碧桃花下推敲良久,人面如花,文字如花。她经常为赋诗词,夜深不寐,她的诗题就透露了这个细节,《时将入梅霖雨初作拥衾忘寐矢口成吟》。哪怕是祉媛病重之时,也放不下她的文字,“闲来弱笔费吟哦,烛尽香残奈尔何。且莫呕心学长吉,此身已够病消磨”(《归宁三月矣闻松生肺疾又作予以母病逗留未得慰问宵深闷坐因成四绝寄之》)# 1。看来,她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离不开文字。

更美的是,祉媛的字也写得很好。她经常会用不同的书法字体配上自己的诗歌或者书写自己喜欢的作品。从她下面的诗题就能看出来:《兰生弟以蕉扇索题口占二十字写以淡墨炙麝煤熏之仿佛飞白书颇足供清玩也》《母命咏新月仿欧阳禁字体》 《松梦寮有砖砚一方侧镌永和九年四字古趣巉然洵文房佳品也奉题一律未识即墨侯能点头否》《灯下写南华秋水篇》。

祉媛热爱文字,也很珍惜自己的文字。所以她在辛亥年(1851)小除夕,把自己的旧作进行整理分编:“寻常花下理吟笺,缃箧披来手自编。已去年华成旧梦,此中况味动余怜。呕残心血人都瘦,祭到香灯蠹亦仙。剩稿零篇重捡取,好留遗事话从前。”(《小除夕以旧作分编厘卷酹杯酒祭之》)# 2祉媛很认真地把自己的旧作整理好,回忆自己为诗消得人憔悴的岁月,并且以酒祭之。这认真而伤感的一幕,这既美好又惆怅的追忆,让读者动容。

其二,祉媛的创作世界并非孤独,她的身边,集合了许多热爱诗词的人;或者,我们可以说,清代江南的闺秀们,其实是生活在一种读书创作的总体氛围之中。

她的母亲朱安人就是她的老师、诗友。母亲会经常给她命题,让她写诗;会乘兴冒雨带她们去皋亭山赏桃花。祉媛的外祖母也是一位性情中人,曾经命祉媛姐妹们赏芍药花写诗。她的叔叔凌燕庭一直关注她的诗词创作,并以她为骄傲。她的弟弟是她的追随者,会缠着她题字。她嫁给才子丁丙,两人互相酬唱,是一对神仙眷侣。她有一帮作诗赏景的闺中密友,其中既有她的姊妹,又有她的好朋友。她诗歌中提及的文友有方芷斋、孙谱香、梁韵兰、张沚芳、鹤清姊、书君妹、薪媛妹、袁家三妹,等等。她们或是携手同游,或是联句和诗,或是鸿雁传文。

她的姊妹们仿佛是召之即来的,并且都是性情相投,一样热爱自然与文字。“会启暖炉邀女伴,翩翩都着羽衣来”(《赏雪》)# 3。“小集裙簪媚水滨,等闲肯负艳阳春”(《春日携孙谱香姻姊家鹤清姊书君妹泛湖即席和谱香韵》)# 4。“刺绣随肩习,吟诗把臂商。一般姜氏被,风雨此联床”(《与姊夜话》)# 5。除了一同出游、即席吟咏之外,她们还会互传文字或者画作,进行交流,祉媛有《展诵方芷斋在璞堂诗集即题简末》《翠螺亭独坐有怀谱香叠前韵却寄》《寄怀张沚芳藻馨姊》《春雨兼旬小园花事尽废书以破闷即柬薪媛妹吴门》《读袁家三妹合稿感题卷尾》《闺友以绮蔬咏物诗示余得三十余种可谓美且富矣余因补所未备成五首》《题梁韵兰芬蕉窗觅句图》《题顾螺峰手绘玫瑰花便箑》等作,可见祉媛和闺蜜们的交流非常频繁热闹。

如前所述,祉媛死后,又有那么多人追忆题咏。所以我们可以想见清代江南闺秀所处的总体诗歌氛围,也正是这样的诗歌氛围,造就了祉媛,造就了无数的女性作家。正如同时期之闺秀吴藻在序中所说:“吾杭为人才之薮,闺秀代兴,日下工诗词者,皆各梓一篇。若芷沅凌夫人,则其尤者也。”# 6

其三,祉媛的作品形式多样,素材活泼,情思细腻,想象丰富,语言清丽。

于克襄为《翠螺阁诗词稿》作序,称其“近体及诗余清丽芊绵,温润如玉,犹可想见林下之风。至于怀古诸章如咏岳武穆、梁红玉等作,感慨淋漓,沉郁顿挫”# 7。吴藻亦评之曰:“所著《翠螺阁诗》数卷,清词丽语,读之意销其间。《怀古》诸作,沉郁顿挫,虽须眉何多让焉。所存词不甚多,深得南宋遗响。”# 8(《吴藻序》)

两人的评价还是相当准确的。祉媛既有近体之作,又有怀古之作;既写诗,也填词。虽然因为早逝,诗作的数量不算太多,但可以看出她在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

她形式方面的开拓还体现在她的诗题中,她以散文入题,以表达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感。而且经常四字一顿,所以诗题虽然较长,但读起来却感觉简洁、有节奏感。

素材以及情感方面,我们在第二部分已经提及,祉媛诗歌的主要内容为自然、美好的小物,自己的经行之处,身边的家人。虽然生命短暂,经行之处也较少,然而并不妨碍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丰富活泼。

祉媛很有想象力,想象力体现在她心思细腻,能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好,能与自然对话,她的文字也充满了灵感。以她的代表作《洞仙歌》为例,我们来追随一下她的想象。

朔风酿寒,斜阳无信,花飞成阵。梅冷洌香,斗室围炉,疑在琼楼玉宇中也。愧无谢女清才,殊觉辜负此景耳。

冻云拨墨,正酿寒时候。六出飞花满岩岫。似瑶台,仙子碎剪璚霙,看顷刻,世界琉璃装就。

玉龙谁唤醒,起舞回风,鳞甲纷纷扑窗牖。消息问南枝,漏泄春痕。笑梅影,也如人瘦。且独拥薰炉倚妆台,道日暮天寒,早停针绣。# 9

祉媛运用最简洁的色彩:墨色与白色。那天空中的云,是沉沉的墨色,酿天地的寒意。而那雪,如漫天晶莹飞花,洒满岩岫。她笔下的雪不是寒冷彻骨的,而是温暖妩媚、充满生机的。那漫天的飞花,似乎是瑶台仙子碎剪漫天之云,飞洒而得。顷刻间,整个世界便被琉璃装就。这是多么灵动的想象,祉媛的冬天,是热闹而美好的。

下片继续想象。雪下得渐渐大了,雪片纷纷扑向窗牖,这时的雪,莫不是玉龙起舞回风,身上的鳞甲纷纷跳跃?以玉龙的鳞甲形容雪片,形神俱似,给人以新鲜的视觉冲击。纵然是如此冰雪世界,但也不能掩盖春天的讯息,你看那雪中的枝条上,早已暗露春痕。那梅树上已经有丁点的梅花绽放,虽然花如人一般清瘦,但在雪中分外精神。这里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李清照说“人比黄花瘦”,以人比菊花;而凌祉媛以人比梅影。她们的共通之处在于,“瘦”并非憔悴,而是有神采。“梅影”一词很细腻,在琉璃世界中,那梅花正是似隐似现,若有若无,所以芷沅的想象是非常灵动的。

而她的语言,则是清丽自然的。她对形象的捕捉很到位、很生动。她写小鱼:“波光绿浸柳阴阴,新种鱼苗小似针。”(《里湖棹歌》)$ 0她写荷花:“烟光澹澹迷莎汀,白荷花立红蜻蜓。”(《书所见》)$ 1她写蝴蝶:“忽见一只绿蝴蝶,飞飞飞上水葓花。”(《即目》)$ 2小如针的鱼,白荷花上立着的红蜻蜓,忽然飞来的绿蝴蝶,视觉效果很强烈,画面非常生动。往往注重整体情景与特写镜头的对照。

单个词语方面,她会活用词语或者运用修辞手法通感,她说“雨香云嫩禁烟时”(《寒食口号》)$ 3,“嫩凉天气试吴绫”(《西湖竹枝词》)$ 4。雨香云嫩,嗅觉和视觉、触觉完全被打通了。天气微凉,她用了“嫩凉”,这里的“嫩”字,也非常独特。而“绵雨泥人”,“泥”字原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让人感觉雨无处不在,沾染全身。

大部分时候,祉媛的诗词都是表意流畅、语言清丽、情思细腻的。有时,她也会有沉郁顿挫、豪放抒情之作,比如《梁红玉战袍小像歌》《敬瞻岳忠武王遗翰谨书长古 》等作,都写得气韵生动、豪放抒情。

以上我们从人生历程、生活细节、诗词创作三个方面进入祉媛的世界,可以对她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祉媛才德兼备,热爱文字、热爱生活。她的一生虽则短暂,却充满着温暖的细节与闪烁的灵性。在创作方面,她的作品形式多样、素材活泼、情思细腻、想象丰富、语言清丽。她的人生及诗词创作生涯,也能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当时江南闺秀的生活方式。

abcdefghijklmnopq! 8 st@ 3 x@ 5 @ 6 @ 7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胡晓明、彭国忠主编:《江南女性别集》 (初编下册),黄山书社2008年版,第891页,第920页 ,第880页,第872页,第859页,第923页,第923页,第859页,第870页,第870页,第875页,第876页,第897页,第886页,第900页,第897页,第889页,第890页,第885页,第872页,第893页,第893页,第874页,第909页,第918页,第902页,第893页,第909页,第912页,第896页,第889页,第903页,第866页,第860页,第866页,第917—918页,第907页,第904页,第890页,第884页,第890页。

@ 1 〔明〕 吴之鲸:《武林梵志》(卷一),第26页,《钦定四库全书》本。

@ 2“肃仪巷,南对马市街,北达忠清巷。……寺观有佛惠寺。”见丁丙编撰:《武林坊巷志》(第五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页。

@ 3〔 民国〕王蕴章:《燃脂余韵》(卷二),《中国诗话珍本丛书》。

作 者: 郎凈,文学博士,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南园西湖
游西湖
西湖
雪后西湖 暖阳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杭州西湖春色
晤橘
南园诗社
西湖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