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标准发展探析

2021-04-01刘春岳温馨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发展

刘春岳 温馨

摘 要: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标准从1990年提出至现在,主要经历了五次修订,从中也显示出美国教师评价素养标准的发展趋势,即实施“促进学习的评价”、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结果公平。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标准的发展启示我们,我国教师在评价素养方面应该学习和补充评价理论和相关的评价经验、使评价设计和评价实践相结合、实施有效的反馈和为学生创造参与评价的机会。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标准;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4.039

1 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出和定义

关于评价素养的议题,美国由来已久。评价素养最初是由美国的斯蒂金斯(Stiggins, R.J.)于1991年提出的。根据使用背景的千差万别,不同学者对评价素养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不过目前普遍认同斯蒂金斯的定义,即一名具有评价素养的教师应该明白他们正在评价什么、为什么评价和如何评价。

2 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标准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基于世界范围内“标准”的改革与实施,美国教育评价方面的专家在“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时教师应该具备的评价素养,从而不断丰富不断丰富和拓展原有标准。

2.1 七标准说

1990年,为了美国教师应具备的关键评价知识和技能达成共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教育方案,美国教育联盟和协会制定了《教师的学生教育能力标准》(简称七标准说),总体上,标准主要涉及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教学,即教师应该能够选择;第二方面是测试结果的使用,即教师应该知道何时评价使用不当,以及如何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很好地交流结果。该标准强调教师建立、管理和使用终结性评价的能力。这些标准在教师评价教科书、教师教育课程、政策文件和教育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加强,它在提高教师评价水平、提高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自颁布以来,该标准得到了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充分实施和发挥。

2.2 七要素说

斯蒂金斯認为上述七项标准并未全面,因此其在1999年修订七标准说,提出教师应具备的7项能力(简称七要素说),七要素说相对更注重教师的评价目的和评价目标,更注重教师的评价目的和学生的参与,但其并没有提到教师要解释和运用评价结果,且具体的内容相对较少和过于简洁,缺少具体实施方案和策略。

2.3 麦克米兰的“大思想”

2000年,麦克米兰提出“大思想”(big idea),包括11项原则。麦克米兰是从课堂评价与标准化测验的区别以及与教学的关系视角,提出高质量课堂评价的标准,由于整个理论是以陈述性形式展现出来的,因而造成内容的交叉重合,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标准的表述缺乏实际操作性。

2.4 布鲁哈特的11条教学评价建议

布鲁哈特(Brookart)博士是美国蒙大拿语言发展中心的主任和高级顾问,其认为应修订1990年的标准,更多关注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即促进学习的评价)及使用评价时面临的技术和社会问题,总体上,布鲁哈特的提议扩充了教师所需要的评价知识和技能,全面补充和更新了1990年的标准,更好的展示了评价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具体内容来看,布鲁哈特的11条建议更主要是从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伦理这几方面进行展开,但是没有注意到评价的公平性和评价结果的沟通。

2.5 JCSEE的课堂评价标准

2015年,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简称JCSEE)发布了《PreK-12教师课堂评价标准》(Classroom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pK-12 Teachers,简称《标准》),该标准在很多方面对前面的标准做了补充,并且从中可以看出,最新的标准内容更细化,因而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更有可操作性,并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更加注重评价反馈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更全面、多角度的去评价学生,因此利用评价结果来有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下一步发展。

一般来说,上述五项评价素养标准主要集中在评价目的、评价过程、沟通评价结果、评价公平、评价道德、评价教育和对教师的支持这几方面展开。

3 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标准的走向

《标准》得到广泛认可并在中小学较为广泛的实施,从标准中可以看出,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的基本走向。

3.1 实施“促进学习的评价”

早期的标准主要侧重于帮助教师选择和使用评价,主要是终结性和标准化的评价,以便就学生的学习做出公平的教育决策。最近“促进学习的评价”是对评价的延伸,在教学之前、期间和之后进行,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反馈,并确定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其超越了终结性和标准化的用途,强调教师能力与实践的重要性,包含学生的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自我和同伴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反馈。

3.2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

从1990公布的教师评价素养标准到布鲁哈特提到的11条建议,虽然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师做出一些规定,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不同,而在《PreK-12教师课堂评价标准》里更明确地指出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所有活动都来自于学生的现实,将学生的利益置于评价发展的首位。

3.3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结果公平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就是针对学生自身发展前后、学生相关性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属于课堂学习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也从检查教育或者学习数量的方面扩展到学习的“质量”和“数量”的结合。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课堂评价对于“公平性”的理解:开放、透明、充足的机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差别化的待遇等。这是对传统测量理论公平性的主要理解,更符合教学内容,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4 对我国教师评价素养的启示

借鉴美国教师评价素养标准的变化趋势和教师评价素养的要素,我国教师在评价素养方面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4.1 学习和补充评价理论和相关的评价经验

教师拥有丰富的评价知识可以设计符合教学目的的评价方案,并教师且知道所有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优缺点,从而灵活的使用它们,进而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评价知识:关于评价目标方面知识:知道如何清晰地界定学习目标;关于评价方法的知识:关于评价过程的知识;关于评价结果的知识:懂得如何评定、交流、与运用评价结果来促进学习;关于评价伦理的知识。教师在学习相关的理论之后,也要向老教师学习课堂评价的经验,多听课的同时还要学会消化,进而转化成更适合自己的课堂评价模式。

4.2 使评价设计和评价实践相结合

学会将评价设计和评价实践结合起来,目前一些新手教师很大程度上学习一些与自己评价实践没有多大关系的评价内容,因此最好设置一个考核机制,对于职前教师,经过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最重要的是培训的内容最好是教师所需要的,比如,评价素养是什么,为什么进行评价素养,怎样实行评价素养,充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实践。

4.3 实施有效的反馈

在评价结束后,要切实关注有效反馈,为学生设计非正式反馈的机会,培养学生作为自我评价者和有效的终身学习者,这是一项特别相关的原则。如果学生要积极参与自己的学习,其需要能够为自己做出决定,决定采取什么方法,并评价自己的进步。教师要学会灵活的利用各种反馈方法,及时从各种渠道中收集反馈信息,才能真实得知道和了解反馈结果,并且教师对于反馈的结果要学会控制,首先,教师要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其次,反馈的信息一定是简洁明了的,并体现出科学性。

4.4 为学生创造参与评价的机会,并鼓励学生结合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与学生建立有意义的伙伴关系可以通过培养诸如“信任”“国际扶轮”等素质的过程来增进参与和成就。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关系的核心是相互依存。事实证明,师生共同制定决策可以挑战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深度。因此只有当学习者决定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程度应该具备的责任时,这时他真正自学,对自己的学习负有真正地负责。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和同伴评价,为学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参与的机会。

参考文献

[1]Stiggins,R.J.Assessment literacy[J].PhiDelta Kappan,1991,72(7):534-539.

[2]AFT(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NCME(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NEA(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Standards for Teacher Competence in 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s[J].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1990,9(4).

[3]Brookhart,S.Educational assess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teachers[J].Educational Measurement:Issues and Practice,2011,(30):3-12.

[4]Stiggins, R.J.Are you assessment literate? [J].High SchoolMagazine,1999,6(5):20-23.

[5]McMillan,J.Fundamental assessment princples for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J].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 Evaluation,2000,(7)8:1-5.

[6]Brookhart,S.Educational assess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teachers[J].Educational Measurement:Issues and Practice,2011,(30):3-12.

[7]The Classroom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pK-12 Teachers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EB/OL].http://www.Jcsee.org/,2015-04-29.

[8]潘尖,先鳳尧.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区别[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8):27-29.

[9]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15-19.

猜你喜欢

美国中小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