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吴江:“三张榜单”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21-04-01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吴江人居整治

编者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紧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要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创新性推出“红黑榜”“红黄绿三色榜”和“光荣榜”等三张榜单,通过健全考核体系压实干部主体责任,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倒逼落后村户整改,通过强化正向引导调动农户积极性,形成了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户三方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新路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有益经验。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对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以“红黑榜”完善考核体系、掀起整治热潮,以“红黄绿三色榜”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治理体系,以“光荣榜”亮出农户成绩、培育文明乡风,逐渐形成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户三方合力新局面,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新路子,为美丽“江村”增添水韵乡愁注入新活力。

一、以“红黑榜”完善考核体系,掀起全域整治热潮

吴江区位于太湖沿岸,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等美誉,2019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达34878元,是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的乡镇经济让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吴江近年来的重要工作。

工作开展初期,吴江不少地方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还不够高,没有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还停留在等待观望、被动应付层面,区(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整治效果落差较大,不平衡性比较明顯。吴江探索建立“红黑榜”考核制度,将整治成效与干部的“帽子”“票子”“板子”挂钩,形成主动作为、竞相发展的工作格局。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分工。吴江研究出台《吴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集中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从农业农村局、城管局、住建局、水务局、资规局、卫健委及各乡镇抽调15名骨干人员集中办公,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专办,重点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水环境管护、村容村貌提升三个方面12项内容设立评分项目,以日检查、周汇总、月通报的方式,对全区10个区(镇、街道)、206个行政村、2288个自然村开展全覆盖式检查,每月发布榜单,每季度发布行政村“红黑榜”和区(镇、街道)排名,并通过媒体面向全社会公示。

二是拉开奖惩差距,倒逼真抓实干。吴江杜绝平均主义,按照“奖要奖到心动,罚要罚到心痛”原则,将“红黑榜”考核结果与区(镇)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村干部年终报酬、行政村奖励资金直接挂钩,进入黑榜的村,相关干部年底奖金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最多的地方要被扣30%。吴江还建立了干部约谈、调整机制,让进入黑榜村的干部“红红脸”,倒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体责任落实。

三是发动多方力量,推动长效落实。为了发动更广泛力量参与,今年7月起,吴江又启动了“净美江村”大整治行动,全区建立“三级挂钩”制度,区四套班子领导与整治薄弱村建立挂钩联系制度,每月至少1次到挂钩行政村开展义务劳动、督查指导等活动,其他区镇两级干部建立“1+1+N”挂钩联系制度,副科职以上干部覆盖所有整治自然村,定期开展义务劳动、督查指导等活动。吴江还面向全区群众开展“净美江村”随手拍等活动开展社会化监督、常态化监督。

截至2020年10月底,吴江已累计公布8期“红黑榜”,引起区、镇、村三级对整治工作的空前重视,在全区各村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二、以“红黄绿三色榜”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农村治理体系

吴江区是苏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上世纪90年代起,乡镇、村内的民营企业就蓬勃发展,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原来只重经济不重环境的发展方式带来农村环境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聚集、外来人口众多的村庄,整治问题数量大、后续长效管理难的情况突出。

今年,吴江在一些问题较多的村率先探索“红黄绿三色榜”管理体系。它不同于“红黑榜”注重压实各级干部主体责任,而是将公共服务、群众自治、社会共治的理念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来,通过分类施策提高行政资源利用效率,重在激发村民、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是系统谋划、分类实施。为激发农户的责任意识,吴江在外来租住人员较多的村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331”专项行动相结合,率先开展“三色榜”管理。其中,红牌为人居环境和消防安全都不合格的农户,黄牌为人居环境和消防安全一项不合格的农户,绿牌为人居环境和消防安全双合格的农户。各村根据检查结果给农户大门上贴上相应标签,从而激发农村熟人社会相互监督的传统,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被挂上红牌与黄牌的农户,各村会对其开出整改通知书,规定整改期限。对到期未能完成整改的,则会按照“331”专项行动相关规定,对其经营场所和出租房采取停水停电等必要措施。对获得绿牌的,则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等一些物质奖励。

二是明确规则,闭环管理。为了让工作落实到位,吴江各村分别成立了人居环境和消防安全“三色管理”检查组、整治组、复审组,组员主要由村干部组成。其中,检查组负责对全村农户开展全面检查,并拍照取证。整治组主要负责指导监督各责任主体做好相应的整改工作。复审组则根据问题整改期限,对各类问题的整治成效进行复审,整改到位的,由复审组对红牌和黄牌户换发绿牌。

各个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相关工作的周期频率、奖惩办法等细则。对那些确实存在困难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获得绿牌的农户若出现“回潮”问题,也将被换发红牌或者黄牌,这种持续更新的工作办法,正在悄然改变村民的观念,激发主动维护村容村貌的热情。

截至2020年9月底,在相对集中开展的横扇街道,已贴挂绿牌3993户、红牌3026户、黄牌5125户,一些自然村仅6个月就实现村容村貌大变样。

三、以“光荣榜”亮出农户成绩,培育优良文明乡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只是让村庄实现“面子”美,更需要培育农民群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最终实现“里子”美。吴江区在特定区域探索发挥“三色榜”的倒逼作用之外,鼓励各村创新探索多种形式的“光荣榜”制度,通过正向引领,调动党员、农民群众、各级干部、志愿者等积极性,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格局,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一是凝聚多方力量,提升荣誉含金量。吴江结合区住建局、妇联、城管局等单位开展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菜园”“文明积分”等评比活动,将行政资源进行集中,各村在明确农户对自己的房前屋后、院落菜地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实行门前“三包”等“规定动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对应的评比办法,不仅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也因地制宜激发各村创新活力。如,厍港村开展的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评选活动,重点从美丽庭院、勤劳致富、遵纪守法、文明建设、明理友善五个方面评选出“五星文明户”。当选的家庭不仅会“上榜”展示,村委会也会适当准备奖品以资鼓励。

二是坚持村民自治,树立身边典型。为了让评比客观公正,吴江积极推动各村完善村规民约,同时成立由村干部、老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每月对农户开展检查评分,并在村庄显著位置设立“光荣榜”,将农户每月成绩进行张榜公示,从而树立起可感可学可比的标杆典型,激发小组内、邻里间形成相互学习、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是打造工作品牌,固化创新实效。随着实践的深入,各地像“荣誉存折”“文明积分”等一批创新办法相继突显。如,吴江高新区金家浜自然村在“美丽菜园”“美丽庭院”等工作基础上开展“美丽村景”创建,通过挖掘该村名人、古桥、古树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一定成效。对此,吴江采取品牌化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在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參与氛围的同时,也大力宣传“明星”村落,为农村下一步发展赋能。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也吸引了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的回归。如,震泽镇谢家路自然村凭借美丽景色,不仅吸引来知名企业到此经营民宿,更吸引职业摄影师等一批人才到此开设工作室。如今,当地的旅游产业已经起势,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目前,吴江区已建成特色精品乡村3个,特色康居乡村267个,震泽镇永乐村入选全国550个“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活动,七都开弦弓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震泽镇被命名为苏州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全区15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村。吴江正计划到2022年,每年由区财政投入5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美丽“江村”连点成片。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猜你喜欢

吴江人居整治
最美城市“绿化带”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撮粮之术(下)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赞家乡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世界人居日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