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NPPV治疗时滴定呼气灵敏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1-04-01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辽宁沈阳110023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 (辽宁 沈阳 110023)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时滴定呼气灵敏度对患者主观舒适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入组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治疗时均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固定呼气灵敏度设置,观察组患者实施滴定呼气灵敏度设置。对比两组患者主观舒适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主观舒适度方面,观察组患者对呼吸通畅、呼吸机送气时间、呼吸切换时间以及呼吸频率的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气指标方面,两组患者pH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aCO2和PaO2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PPV辅助治疗时,采用滴定呼气灵敏度,可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改善其通气功能。
AECOPD是COPD的加重期表现,常伴有Ⅱ型呼吸衰竭,如不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可引发死亡的严重后果。NPPV是一种不需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通过佩戴鼻面罩进行辅助呼吸的治疗方式。在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障碍以及提高其肺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方面,都具有明显效果。但临床实践显示,在进行NPPV治疗时,由于人机不同步,可导致患者出现呼气不通畅等问题,影响其主观治疗体验,还会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差。为此,需要对无创呼吸机呼气和吸气切换进行调整,尽量保持人机呼吸运动同步。本研究旨在探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滴定呼气灵敏度对患者主观舒适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组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7,年龄45~80岁,平均(60.02±7.16)岁。病程5~30年,平均(15.10±3.25)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16,年龄46~80岁,平均(60.15±7.48)岁。病程7~30年,平均(15.60±3.71)年。入选标准:①患者有气促、咳嗽、胸闷加重等急性发作期症状,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且有呼吸衰竭症状,临床诊断结合病理、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②患者可自主呼吸且呼吸触发正常;排除标准:无创正压通气禁忌症患者;合并心脏、肺部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期间,增加NPPV辅助治疗。无创呼吸机均采用凯迪泰FLEXO ST30-H无创呼吸机,气体泄漏量控制在40L/min。并开启S/T模式,将呼气压力设置为14~15cmH2O,呼气压力设置为4~5cmH2O,将压力上升斜率设置在2,呼气灵敏度和吸气灵敏度均为3,将后备呼吸频率设置为12次/min,呼气和吸气比为33%~35%。并设置氧流量为5L/min。
对照组实施固定呼气灵敏度设置。呼气灵敏度设置为3。
观察组实施滴定呼气灵敏度设置。将患者呼吸压力、时间以及呼吸频率、舒适度等作为呼气灵敏度的调整标准。患者的压力-时间波形有呼气末向上切迹时,如患者有呼气障碍时,则将呼气灵敏度减少1;压力-时间波形有呼气末向下切迹,患者主诉送气时间太短时,则将呼气灵敏度增加1。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主观舒适感,对比指标包括:呼气不畅率、患者主诉呼吸机送气时间合适、呼吸机切换时间合适、呼吸频率合适。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包括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组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一计算。使用±s作为计量资料,检验值用t表示,使用百分率作为计数资料,检验值为χ2。组间比较用P表示,当P<0.05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主观舒适感比较
主观治疗舒适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呼吸通畅、呼吸机送气时间、呼吸切换时间以及呼吸频率的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主观舒适感比较(n=39,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pH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aCO2和PaO2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n=39,±s)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n=39,±s)
组别 pH PaCO2(kPa) PaO2(kPa)观察组 6.84±0.30 6.25±0.38 10.35±0.59对照组 6.70±0.34 5.16±0.52 8.71±1.12 t 1.928 10.569 8.091 P 0.058 0.000 0.000
3.讨论
NPPV通过患者呼气触发以及压力限制并进行呼气和吸气的切换来达到治疗的目的[1]。在NPPV的治疗当中,人机呼吸运动同步可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显示,NPPV和人体自主呼吸的机制明显不同。NPPV通过吸入气流衰减速度和呼气灵敏度进行呼气和吸气的切换,而人体呼吸机制则受到神经,体液等的影响[2]。两者呼吸切换机制不同,造成吸呼切换不同步,诱发患者治疗中出现不适症状。尤其是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其气道容积发生变化,肺顺应性也随之降低,呼气时间延长,使其在呼气时出现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要想保持人机呼吸运动时间一致,需适当延长呼气时间,防止出现呼吸机吸呼延迟。
研究显示,将呼气灵敏度值固定在某一个点时,由于与患者呼吸运动不一致,经常会出现吸呼切换延迟或者过早的现象[3]。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固定呼气灵敏值对吸呼切换有很大的影响,且容易造成患者不适,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且固定呼气灵敏度设置,在患者呼气时,呼吸机还在送气,由于呼吸肌做功对抗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并且送气时间延长,也会造成肺部过度膨胀,容易引发患者不适感。而采用滴定呼气灵敏度设置,通过对患者的呼吸压力、时间以及呼吸频率、舒适度进行分析,适当调整呼气灵敏度,使吸呼转换更加及时。尤其是呼气时间比较合适,患者有充足的呼气时间,其体内CO2排出效果好,氧气供应充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气质量。
但需要注意,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说,并不是呼吸灵敏度越高越好。过高的呼吸灵敏度,会造成患者浅快呼吸指数增加,增加更多的呼吸功,并且患者也会因为送气不足导致出现“抽泣式呼吸”“重叠呼吸”等,增加呼吸做功,引发不适感。在进行NPPV通气时,需要更具患者主观舒适度以及自主呼吸情况进行灵活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