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原因和对策分析
2021-04-01杨曙光
王 刚 舒 坤 张 娜 杨曙光
(1.新疆煤田地质局煤层气研究开发中心,新疆 830091;2.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839009)
1 新疆煤层气勘查开发进展
新疆2000m以浅煤层气资源量约8.99×1012m3,占全国总量的30%,广泛分布在准噶尔、吐哈、塔里木、天山系列盆地(群),但在天山南、北两侧的山前构造挤压带富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域的准南及后峡等煤田、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拜、阳霞及温宿煤田,其煤层厚度大、含气量中-高、渗透性较好、资源丰度高,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区。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煤层气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能源局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项目的意见》、《煤层气产业政策》、《新疆煤层气勘查开发利用(2011—2020年)实施方案》、《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均重点提及“加大新疆煤层气的勘查开发力度”,明确提出要建设“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为天山北坡经济带提供清洁能源供应。
新疆煤层气从2008年起步,从单井、井组试采到区块开发,探明储量从0增长到164×108m3,产能从0增长到1.55×108m3/a,已基本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显现了产业雏形。2008年,阜康FS-1井成为新疆第一口获得工业气流的煤层气井;2013年,首个试采井组日产气超过7000立方米;2013年至今,新疆煤层气勘查开发进入快车道,累计投入近14亿元实施各类勘查、开发示范项目27 个,阜康白杨河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示范工程入选“2016年度中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同时实施了国家、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大幅提升了煤层气技术创新能力,最高实现煤层气年产量8235×104m3/a,新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低煤阶煤层气勘查开发热点地区。
在政策支持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虽然新疆煤层气行业获得大量成果,但2017年以来,因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重叠、开发成本高两项关键问题愈加突出,导致煤层气探明储量难以备案,煤层气开发行为无矿业权保障,难以商业融资,经济效益偏低,使新疆煤层气勘查开发投资剧减,发展步伐大幅减缓。
2 产业瓶颈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阻碍新疆煤层气行业发展的矿业权、开发成本两大重点问题,根据对业内专家、行业内相关企业调研,深入剖析共性问题的主要原因,除地质特点等客观因素约束外,其重点有五大制约原因。
2.1 矿业权设置政策创新研究不足
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重叠是全国煤层气行业的普遍问题,山西、陕西、贵州等省的煤炭开采时间长、范围广,矿权重叠问题愈加凸显。受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国家对伴生资源矿权重叠解决措施的启示,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分别于2006、2007年发文推动该问题的妥善解决,由此在煤层气勘探开发核心区的山西省总结出了“晋煤模式”(同主体开发,采煤采气一体化)、“潞安模式”(分主体开发,合作共赢)、“三交模式”(先采气,后采煤)等经验措施。由于新疆煤层气行业起步晚,目前产业规模小,对其矿业权设置政策及相关法规的创新研究不足,尚未出台妥善处理矿业权重叠问题的政策办法,导致煤层气矿业权设置与出让受阻。
2.2 工程服务市场竞争严重不足导致服务价格高企
工程服务市场竞争严重不足是煤层气开发成本高企的根本原因,据测算,新疆煤层气领域的服务价格超过山西、陕西等地的25%~40%,使单位产能的建设成本达到中东部地区的1.5~2倍。煤层气与石油、天然气一样,通过钻井、压裂方式开采。由于近年来新疆作为全国油气行业的增储上产重点区,油田企业对钻井、固井、射孔、压裂等服务需求大增,疆内油服企业任务饱满、竞争小。同时,由于设备搬迁费用高、新疆煤层气业务量有限等因素,疆外煤层气工程服务企业暂未进入新疆市场,使新疆本地油服企业话语权过高,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被迫接受过高的服务价格。
2.3 低成本开发模式及高效工程技术体系仍在探索
根据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历程分析,高产区地质理论及高效开发工程技术的共同创新,推动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我国山西、贵州等地煤层气产业大发展。客观来说,我国中高煤阶煤层气仍存在商业化开发的关键技术难点。新疆煤层气资源具有煤层厚、倾角大、煤阶低等特点,针对其地质特点的地质理论及高效开发工程技术尚在探索与经验积累阶段,近年来实施的水平井、顺煤层倾向的L型井、速钻桥塞分层大排量压裂、负压抽采、低产低效井增产改造等技术均获得成功试验,其技术有效性和可推广性仍在评价阶段。因此,基于高效开发技术系列的降成本开发措施仍在摸索,导致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新疆煤层气低成本开发模式尚未建立。
2.4 激励政策及价格机制尚不完善
煤层气开发对煤矿安全开采、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供应、新产业崛起等有诸多益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山西、贵州等地纷纷出台国家级、省级煤层气开发补贴政策,而新疆地区目前尚属空白。此外,国家支持给予煤层气以市场定价政策,个别省份给予煤层气自由定价权,煤层气可以3~3.5元/m3的车用CNG价格直接销售给用户,而新疆尚未出台相关政策,煤层气以1.18元/m3的天然气门站价格销售给燃气企业等下游用户,使煤层气开发的项目收益差距明显。
2.5 煤层气产业投入不足且本地化人才培养缺失
根据产业发展经验,对于煤矿安全、清洁环保、产业转型、社会就业等综合效益突出的煤层气产业,发展初期需要长期、稳定的勘查及科研资金投入,保证技术攻关、工程施工项目及人才队伍的稳定。疆内高校尚无针对煤层气学科的专业设置,本地化人才培养缺失,疆内煤层气开发企业严重缺乏工作年限较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且专业人才的引进困难,而本地尚无专业人才培养输出能力。政府及商业资金投入的大幅波动,以及内地引进人才流失严重,使新疆煤层气产业的稳定发展受较大影响。
3 问题对策分析
在现状及问题分析、原因剖析基础上,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并借鉴国内外煤层气产业成熟地区的通用做法,为加快新疆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为“煤改气”工程提供清洁能源供应,开展了问题对策分析,总结了4条对策建议。
3.1 成立煤层气产业的主管部门工作组
由自治区能源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组建“新疆煤层气产业推动工作组”,建立长效沟通与工作机制,重点针对产业发展布局、煤层气矿业权合理设置、煤层气开发鼓励及补贴政策、煤层气市场化定价等问题进行法规研究与政策创新,制定并出台地方政策给予煤层气产业以迫切支持。
3.2 煤层气行业单位联合探索煤层气低成本开发模式
以新疆地质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为基础,将地质勘查、开发企业、单位及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新疆煤层气行业联盟”,在工程服务价格谈判、联合引进疆外工程服务队伍、自有队伍与技术创新互助等方面保持沟通合作,增强对油服企业、下游企业用户的话语权,加强先进技术的联合攻关、交流与相互扶持,有效降低煤层气开发工程成本。联合探索碳减排、煤矿瓦斯预抽防突等煤层气开发新的利益增长点。同时,针对煤层气行业内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向政府主导的“新疆煤层气产业推动工作组”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为煤层气行业争取有利政策。
3.3 多元化资金保障煤层气产业投入
在产业发展初期,以解决“煤改气”需求、保障民生用气为首要目的,鼓励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援疆资金、科研基金、地质勘查基金等投入到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科研项目,持续、稳定的为煤层气行业注入资金流,刺激煤层气高效开发技术突破与产业快速发展,为城市“煤改气”及民生用气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将新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4 建立本地化煤层气人才培养输出基地
在新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等高校设立非常规油气地质专业,以煤层气为教学、科研的重要方向,推动疆内煤层气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增加产业人员数量、提高科研技术水平,补齐人才培育、科技创新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