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埋偏压小净距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及处理措施

2021-04-01邬永飞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右线偏压洞口

邬永飞

(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450)

1 引言

为适应当前经济、节能环保的公路隧道施工观念,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逐渐普及。此类项目存在洞体结构受力不均匀、稳定性较差以及施工面偏小等问题,因此易出现位移、沉陷等情况,导致相关方产生经济损失,甚至有人员伤亡。

2 工程概况及现场环境

湖南省益娄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竹园隧道由中交一公局六公司承建,施工现场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毛田镇。隧道的开挖宽度超过16 m,净宽为11.65 m。初期支护材料为I22a型钢以及厚度为0.2 m的C20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应用的材料是C30P8钢筋混凝土,其施工厚度在0.45 m。具体的施工方式,台阶部分采取拱部环形结构,留出核心岩,中台以及下台部分采用侧面开挖的方式。施工环节包括从最初的超前支护,到最后的两侧开挖支护等多个步骤,左线隧道长度达160 m,右线不足80 m。此高速公路是湖南省重要的交通要道。

该隧道洞口的偏压情况较为严重,且左线一侧覆盖层的最小值不足100 m,另一侧则仅为24 m。右线一侧拱部的最小厚度不足2 m,另一侧则为10 m。2条隧道的暗洞洞口采取纵向错开的布置方式,二者之间的距离超过40 m,横向最小间距不足9 m。现场的岩石结构主要泥质板岩,各层围岩的风化程度不一致。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隧道洞口地形对施工质量影响较大,该项目的洞口处于深沟中,附近有林场覆盖,两侧的山体相对偏高。同时,现场的安全防范难度偏高,洞口地貌形态较为倾斜,且两侧的高度差较大。本项目在冬季开工,室外温度偏低,增加了项目现场作业的风险。再加上洞口两侧的覆盖层厚度及土质有差异,左侧岩层呈块状,一旦开挖,岩层脱落的概率极大。另外,工期较紧,隧道本身存在偏压段,会影响施工进度。

3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

3.1 地形因素

施工现场在深沟内,四面均为林木,两侧山体高度不一致,右高左低。再加上施工方案的标高位置处于悬空状态,与沟底之间的间距超过4.5 m。同时,隧道洞口与附近村庄农作物距离较近,与附近原有的道路相距2.5 km。现场的地形情况不利于场地布置及材料供给,同时,此种地形大幅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还易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

3.2 安全管控

施工现场呈倾斜状态,左右两侧高度差较大。左线明洞长27 m,右侧边坡为24 m,而右线明洞长度仅为15 m,侧边边坡高度则为18 m。再加上属于冬季持续性的雨夹雪施工环境,安全风险管控的难度加大。另外,暗洞处的施工难度偏高,左侧的覆盖层厚度不足,上部土质结构中还包含经过强风化的岩石,整体呈块状,向明洞倾斜,在施工时该土质结构可能会发生脱落。在左线暗洞的左侧覆盖层不足100 m,右线的厚度不足2 m,差距极大。隧道采取拱顶设计,其沉降控制值为4.5 cm,对应的地表沉降值为3 cm。此种结构极易出现塌方,其安全管控难度较大。

3.3 工期紧张

该工程项目运行期间,受当地的征地拆迁制约,在中标后的8个多月才完成全部的迁移及征地环节,而且此时的便道拆迁问题未能解决,因此,施工过程中仅能借助附近村落的道路进行材料运输。而该工程正式开工在冬季,是湖南省持续的雨夹雪季节,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难度较大。另外,此项目的偏压处理属于施工难点,需要在次年的11月完工,由此才能保证其他环节的有效开展。对于公路隧道工程而言,工期极为紧张。

4 高速公路施工难点处理措施

对于此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项目而言,偏压问题是最为关键的施工难点,需要合理调整浅埋偏压小净距段的开展方案,保证施工现场作业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偏压,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在工期内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

4.1 相关人员方面

由于该项目组织难度较大,采用的工人大多为民工,之前从未接触过同类型的项目,因而导致其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除工人外,合作的设计方及监理、业主以及技术人员接触过类似工程的经验较少。为解决此方面的问题,组织专家及该项目的相关方召开专题会,主要讨论项目的设计及施工方案。借此,促使相关方对工程方案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并综合考量洞口处的偏压问题,以及拱部左侧的覆盖层厚度严重不足、现场地质不稳等现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左线明洞的左侧加设27 m的挡墙,并在暗洞左侧1 m的范围内增加混凝土,右线明洞左侧增加长度为15 m的挡墙[1]。经过改良的施工方案更符合此工程现场的情况。确定设计及施工方案后,落实技术交底,确保一线施工人员掌握具体的施工重难点。

4.2 开挖高度及锚喷支护

该工程的明洞边坡坡度较大,且属于冬季雨夹雪季节施工,未能做好锚喷封闭,因此,安全风险系数较高。对此,施工现场管理者及施工作业人员经过细致分析后,制订了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具体而言,采取分层的处理方式,支架材料为钢管,每层的高度在5 m,由此实现分层修坡及锚喷支护。另外,为确保锚杆发挥出基本的作用,使用锚固剂锚杆代替最初设计的砂浆锚杆,且锚杆与岩层表面呈垂直关系。

4.3 隧道进洞的安全保护

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确保人员进洞安全。在暗洞正式施工前,邀请专家、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及施工单位等工程相关方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查看。对于坡口处顶部位置的岩石过于破碎,且存在严重的偏压情况,在右线隧道的暗洞位置加设双层的超前注浆小导管,安装在洞口拱顶110°以及35°的位置,外设2榀I22a工钢套拱,其和小导管之间采取焊接的方式连接。而左线在左侧套拱以下4.75 m位置增设挡墙,暗洞左侧的13 m范围内进行反压回填混凝土处理。由于洞口周围的岩体过于破碎,在人员进洞施工前,便在110°的位置安装小导管,注浆的压力应在约0.75 MPa。右线的左侧浅埋段需加设砂浆锚杆,并喷射厚度约为10 cm的混凝土。暗洞口的施工原本采取CRD工法(交叉中隔墙法),经过进一步分析,在分块开挖的中部加设临时支撑,极易被损坏,导致材料弯曲或发生位移,造成相应的支护移动,整体结构不稳定。对此,将原本的4块开挖调整至三台阶施工,拱部核心岩位置开挖110°的岩体,由此至起拱线位置采取两侧开挖的方式,在下台阶区域采取左右两侧分块开挖的方式。经过现场查看,针对隧道偏压问题,研究小组为避免出现水平位移,在隧道的中线区域,以5 m为间距,布设监测点,并在左右两侧的墙体上,以2.5 m的间距布置监测点,继而掌握围岩的位移情况,实现全过程监测,保障施工安全。

4.4 净距过短的解决方式

该工程左右线的边线净距过短,属于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较大。从安全层面考量,2条线的纵向错开距离需超过50 m。此外,左线洞口位置的偏压情况更为严重,施工量偏大。对此,调整作业组织,由右线暗挖上台阶先破口进洞,左线的暗挖则于右线进洞50 m后再开始进洞施工。

4.5 右线沉降速率高问题

经过现场监测,该隧道的右线拱部地表和拱顶的沉降问题明显,其中,前者的沉降速度在0.3 cm/d,后者为0.25 cm/d。经过现场勘查,洞口拱部的地层中含有杂物,如树根、泥土,且树根已经伸到开挖断面内。为保证隧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进行加固处理。具体而言,在拱部初期的支护表面加设小导管,且环向距离为1.2 m,纵向则每隔一榀钢架设有一环。相关负责人将具体的施工方案移交至监理方审批,完成技术交底后,进行现场检查[2]。

5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建设实例效果讨论

5.1 效果检查

根据本文讨论公路项目的建设难点分析,施工难度极大,且风险高,经过专家论证以及施工小组讨论,确定前期设计及施工方案。基于监控量测的数字化建设观念,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及应对举措,总结经验,有效处理隧道工程的建设难点,保障工程的建设安全性及质量。实际优化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公路隧道明洞的高边坡一侧,改变设计标准的锚杆角度,并额外添加锚固剂,使高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2)左线隧道的左侧,运用具有抗偏压性能的挡墙,以及长度达到13 m的反压回填混凝土。借此有效解决隧道两侧高度差过大的问题,继而缩小土层的位移距离,满足施工标准。

3)针对隧道右线的病害,在隧道出现坡口前,使用双层注浆的导管,其口部配置工钢套拱,弥补覆盖层过薄的问题,达到加固隧道的效果。同时在隧道左线增加规格为6 m的套拱和导管等辅助性用具,在左线的左侧进行混凝土回填,以处理因为地质条件导致进洞困难的问题。

4)洞口区域使用三台阶开挖方式,克服原本设计方案中CRD工法施工的不足,提高现场的安全性,并节省部分材料。

5)基于监控数据显示,在隧道洞口区域存在破碎问题的拱部,关注水泥浆,加强原本结构的强度,较小沉降的幅度,使其处于工程安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偏压段开挖处理中,存在偏压问题的一侧添加长5 m的φ22 mm锚杆。经过实地检测,得出开挖处理的水平方向下收敛效果,实地效果最明显的位置也达到10 mm。根据现场执行的防范举措,在地表、洞顶以及侧墙3个区域的位移均不超过5 mm,满足预期此处理标准。

6)针对开挖净距不足的问题,选择错开施工,隧道纵向的错开间距设置为50 m。下边墙体施工期间,会使中部作业超前,以构建出临空面,确实避免对岩体的伤害。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有效处理隧道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还为今后应对此类型工程积累实践经验。

5.2 施工成果

首先,经济方面。通过有效落实上述应对举措,缩短工程的建设时长,在右线的偏压段施工中,提前两个多月完成开挖处理,而左线也提前3 d。本项目使用三台阶的开挖作业方式,与原计划相比,节省钢材300 kN(30 t),在此方面的造价合理缩减10万元以上。其次,技术层面。经过专家联合研讨,有效解决该项目因特殊地理条件而带来的施工难题,处理好两侧高度差超过20 m的问题。此外,地表沉降仅为30 mm,拱顶沉降为25 mm,水平方向的收敛距离为10 mm,地层和隧道框架水平方向的平移距离只有5 mm,上述指标都是现场测量的最大值,均在设计限值之内。最后,社会效益。一方面,未因为交通建设破坏珍贵的遗产文物保护区自然景观。并且即使现场存在严重的地层不利条件,也能避免发生滑坡及其他质量缺陷。另一方面,偏压段实现有序建设,兼顾工期、安全以及质量。

6 结语

该公路隧道项目为抑制现场条件造成的不良影响,增设套拱、小导管、挡墙等,以免出现破口。此外,借助三台阶开挖方式,并配以全面的工程监管,切实解决隧道洞口的开挖过程中不良条件。

猜你喜欢

右线偏压洞口
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的实测分析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下穿河流双线盾构隧道管片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老虎山隧道建设期增设施工导洞方案的研究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地铁交叉隧道盾构施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分析
灰色理论在偏压连拱隧道中的应用
基于TPS40210的APD偏压温补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