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钻孔桩基础施工疑难处理措施
2021-04-01李斌
李斌
(武汉纺织大学,武汉430200)
1 引言
岩溶地区溶蚀作用的变化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溶洞的规模。由于岩溶地区地质的不稳定性,受外界因素影响颇大,在此地进行施工,桩基施工的难度过高,常常会出现一些卡钻、塌孔等情况[1]。若是对该种情况不重视,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针对当前所出现的问题,要以岩溶发育地区的地质条件作为着手点进行分析,引进先进的技术对岩溶地区的工程项目进行技术优化,增强周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制订有效的溶洞处理方案,推动岩溶地区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2 目前岩溶地区钻孔桩基础施工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从岩溶地区的地质分布来看,同一施工场地内相近位置的土层分布不尽相同,从而增加了桩基施工的难度。目前,在相关工作中普遍存在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处理方案单一,施工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解析:首先是在施工中对岩溶的分类进行分析;其次是常见溶洞类型的处理措施;最后从组织措施及管理方面进行相关论述。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为日后的工程项目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能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措施。
3 岩溶类型分析及对钻孔桩基础施工的影响
3.1 岩溶的分类
根据岩溶的填充特点,可以分为充填型、半充填型和无充填型;根据岩溶垂向分带个数分为单个溶洞和多层溶洞;根据岩溶大小可以分为大溶洞(溶洞高度>3 m)和小溶洞(溶洞高度<3 m);根据是否漏水可以分为全漏水溶洞、半漏水溶洞、不漏水溶洞[2]。
岩溶的分类多种多样,对此,本文主要根据岩溶的演变发育分为以下4种:
1)地表水会沿着灰岩内的裂隙面发生溶蚀,最终在时间的推移下转变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会沿着灰岩内的裂隙面向下渗流,慢慢形成落水洞;
3)落水洞的地下水含水层会发生横向移动,形成岩溶洞;
4)地下洞穴塌陷后形成的岩溶洞。
3.2 岩溶对桩基施工的影响
岩溶地区出现岩面不平整主要源于该地区的岩面倾斜、风化差异大等情况。若是该情况不被重视,施工时会导致钻头或冲锥移位,致使冲击时的能量损耗过大,发生一系列的施工安全问题。部分地区的岩溶发育区溶洞密集性强,各个溶洞相互交杂、填充,故一旦在钻孔时击穿过溶洞,会出现岩溶地区的漏浆塌孔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地表局部的坍塌风险。溶洞顶板的击穿会有一定的卡钻风险,如果在该情况下完成混凝土灌注,会使混凝土直接流入溶洞中,致使规模较大的溶洞地质条件很难形成灌注桩[3]。
4 岩溶处桩基的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岩溶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桩基在溶洞地层的钻孔施工。建议根据溶洞的类型采用填充片石黏土、钢护筒跟进法施工方案,综合岩溶地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岩溶地区的施工指导性方案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1 填充法
采用黏土和片石填充适用于溶洞高度小于6 m的情况,片石与黏土可按1∶1的体积比回填,溶洞较大时,可加入部分水泥砂浆,当钻孔内发生漏浆时,先对该区域的不平整区域预先回填1~2层水泥砂浆,再用钻头对其冲击1遍即可确保周边地区的片石和黏土密实统一,确保回填面距离顶部1~2 m为止[4]。在溶洞完成回填后,要向钻孔内注入水泥砂浆,使其可以慢慢地浸入片石缝隙中。若一些地区无法靠自然力浸入缝隙内,可利用钻头冲击的方式将其直接挤入溶洞,确保周边形成一项保护膜。
对于大面积的溶洞,应用填黏土和片石很难了解到的孔隙变化情况,故要对成孔区域采用灌注低标号混凝土对其进行处理。此外,还需要将混凝土通过导管直接灌入孔隙内部,确保混凝土可以直接灌注到溶洞顶1 m以上的位置,等到混凝土施工强度达到一定状态后再对其进行工程施工。
4.2 护筒跟进法
当溶洞高度不一时,可应用钢护筒进行钻孔,应用片石、黏土块等对该区域进行封堵。而某些特殊形态的溶洞,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层次的钢护筒进行钻进处理。钢护筒应用一些高质量的钢板制作,确保其在厂家生产之后应用机械集中卷对其进行工程加工。施工时,先将桩径扩孔10 cm,正常钻进至溶洞上方约1 m处,采用汽车吊辅助振动锤等打入设备,将钢护筒分节打入土层中至溶洞底。
钢护筒跟进工艺流程:场地平整、定位→埋设外钢护筒→冲孔至溶洞顶→下放内钢护筒→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终孔)[5]。
岩溶处理预注浆法施工步骤为:先在每个桩基周围均匀布设6个注浆孔,注浆孔从地面钻孔(钻孔直径D=108 mm)至桩底,钻孔长度为从地面到桩底,钻穿顶板后用直径为89 mm,壁厚3.5 mm的钢花管打入溶洞底部。钢花管采用在无缝钢管上钻孔制作,注浆材料采用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1。水灰比根据现场情况可做适当调整。为防止注浆过程中浆液流失过快,浆液采取1∶1水泥浆,并掺加早强剂及增稠剂(5%~6%的膨润土)。对于填充物较少或溶腔较大的溶洞,可先通过钻孔向溶洞内填充黄沙,待溶洞填充满后再进行注浆加固。
4.3 施工注意事项
4.3.1 斜孔、弯孔的防治
在对周边的基岩进行冲击的过程中,要考量搭配基岩埋深、溶沟、溶槽等施工中会涉及的特殊地质。一旦遇到该种类别的地质,需要放慢冲击速度,依据现场实时调整冲击频率,维持低频率、小落距。回填硬质片石时,应用低锤密击有利于避免偏锤孔斜现象,配制适量低标号混凝土回填斜孔或弯孔处,待混凝土强度提升,符合施工作业后才可再次被冲击使用,确保孔位偏差慢慢减小。
4.3.2 埋锤、卡锤的防治
进行埋锤、卡锤的防治时,要根据集到的地质数据信息制定措施,实时调整冲程和速度,确保该地区的泥浆浓度符合规定,减小塌孔出现的概率。一旦发现岩溶洞隙,要向其中填入一定量的块石和碎石,确保洞隙处被充实,溶洞施工区域要应用钢丝绳紧绷锤子,降低击打时出现的冲程,主要源于岩溶地区施工的特殊性。此时,需要及时的关注钢丝绳的变化情况,判断钢丝绳是否会出现斜孔问题。如果是由于一些意外事故出现埋锤、卡锤、掉锤等意外事故时,不可以盲目将锤子拔出,要在分析其实际原因后再采取针对性的举措。若卡锤现象出现在砂砾层,可以通过冲、吸等方法对其综合处理,使冲锤周边的冲碴不断松动并掉落,等待合适的时机顺利提锤。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塌孔埋锤现象,施工单位要配置大直径的冲击锤,将其用于清理周边地区的杂质物,再确保原锤与孔壁分离即可。
4.4 灌注问题处理
采用灌注混凝土处理溶洞时,混凝土的灌注量与桩孔径大小息息相关,但过多的混凝土会增加混凝土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灌注阻力的变大直接降低了混凝土的和易性,致使其出现堵塞导管、漏斗的情况,甚至危害工程的安全性。此时,要提高设备起重承载力,使其直接应用漏斗加混凝土。若是起重承载力不足,会导致施工出现晃动情况,故应当应用卷扬机拉紧漏斗,使混凝土直接灌输到孔底即可。灌注混凝土时,会出现不连续情况,故要有效做好水下导管的设计。在整体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当了解当地的孔口地返浆情况,规避后期的灌注不密实情况。为增强该地区的灌注密实度,应有效减小漏斗高度落差,防止其出现桩孔坍缩等意外情况。但是,根据实际的工程施工需求,应当确保每根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时间少于8 h,灌注高度大于10 m。
5 针对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人、材、机的管理
5.1 设计阶段的把控
在设计前期,应收集翔实的地勘资料,在公共建筑中提前进行超前钻,为设计提供尽可能准确的地勘资料,有助于桩基结构的安全设计及施工造价的把控。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1)明确工程施工要求,了解每一个地区的桩基施工规范,制定适合当地施工的施工计划以及举措,待相关工作者核实之后,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
2)制订施工计划后,要对桩基的情况全面分析,应用计算机设备采集相关数据信息,了解岩溶洞的一些基本情况,经过长期性的分析与检验之后制订游戏计划;
3)对不同地区的桩基位置做好核实,一旦发现信息数据存在差异,要聘请专业设计单位以及建立单位做好现场情况的重新核实。
5.2 相关的技术人员职业素养提升
在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其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的十分重要。但就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情况可知,这类人才极度缺乏。故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团队,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当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各种施工质量问题屡见不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些问题,可以通过诸多途径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培养,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式吸引人才,聘请专业的讲师进行知识宣传。另外,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使施工人员主动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技术水平。
5.3 关键的机器设备的提档升级
在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要求十分高,但目前行业发展过程中,某些机器设备的配备难以满足施工需求,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为进一步保障行业的发展前景,要不断更新相关的机器设备,对设备进行升级,确保使用最优的工程施工工艺。目前,我国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设备的更新与升级速度慢,导致施工问题屡见不鲜。如果不能保障机械设备的购置,很难开展工程施工。故在后续的行业发展中,要重视机器设备的引进,提升对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质量和水平。
6 结语
尽管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情况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但通过翔实的勘探、深化设计,在施工中进行及时的沟通,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再进行精细化的施工部署,依据桩基施工规范,可以较好地确保桩基施工的质量、工期及造价。在今后的基础建设中,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不可避免。希望本文所述对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有所帮助,为基建行业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和参考。